03.03 侗族生女兒要醃肉,女兒出嫁開壇宴請賓客,醃製10年以上還能治病


如今古村古寨都已被熙熙攘攘的遊客所佔領,那些所謂的民俗文化也大多成為了一種表演。“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田園景色,顯的愈發的珍貴與奢侈。在湖南省西南邊陲,懷化最南端,湖南、廣西、貴州三省交界處,有一個叫芋頭侗寨的地方。這裡不僅風景如畫、建築古樸、民風樸實,你還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侗族文化與匪夷所思的侗族美食。

從攔門酒到合攏宴,阿哥的蘆笙,姑娘的歌聲,一碗碗米酒,一座座高山流水,無不體現侗族人的熱情與好客,這也成為你展現雄性魅力的最佳時刻。

芋頭古侗寨,因其位居的形狀像山芋頭而得名。芋頭侗寨始建於明朝洪武元年,是侗族地區始建年代較早、建築風格類型、歷史遺存保存完整的典型建築群落。其中鼓樓、門樓、蘆笙場、薩歲壇、古墓葬群、民居木樓及青石板驛道一應俱全,且保存完好。

沿村中小路拾級而上,跟著河水的方向,沿途都是侗式民居。智慧的芋頭先民在選址構建村寨時,充分考慮到採光、水源和朝向的合理性。位於村後山有一座建於清代的古建,當地人稱“崖上鼓樓”。此樓建於陡峭的山崖之上,整體為木質結構,用幾根粗大的立柱作支撐。鼓樓冬暖夏涼,芋頭人夏天在這乘涼,冬天在這烤火,這裡同時也是村裡人聚堂議事的地方。

今天芋頭村民要在這擺“茶宴”,俗稱“打油茶”,款待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在侗鄉吃油茶有一個習慣,只能用一根筷子,表示侗族人待客一心一意。


茶宴開始,一位侗族大姐端出了宴請貴賓的兩道菜,一條生魚和一塊生肉。這給人的第一感覺是要開始煮菜了,誰知這盤菜已經可以直接食用了。我有種遇上侗族暗黑料理的感覺。

這兩道菜醃魚醃肉在本地人叫俺魚、俺肉。選用剛捕來的1-2斤左右鮮活鯉魚,將魚內臟除去,加食鹽、料酒、茴香等作料,晾至半乾,再用鹽水浸泡過的糯米飯,加辣椒粉、花椒等拌成醃糟填入魚腹。然後在醃壇裡一層醃糟一層魚,層層相疊。將壇口密封,一般半年後就可食用了。醃肉方法大至相同,選用上好五花肉醃製。

在芋頭侗族有一個傳統,生下女兒後父母就會為女兒醃魚、醃肉,等女兒出嫁之日開壇宴請賓客,因此這魚和肉少說也得俺上個一二十年,這也成為了侗族人宴請貴賓的食物。據說這魚和肉裡含有人工無法合成的氨基酸以及多種維生素等,具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醃製10年以上的醃魚還可以治腸炎、止瀉。


做油茶,切醃肉,打餈粑......幾位侗族大姐忙開了。不過你會發現,這裡主事幹活的都是女人,很少看到男人的身影。因為這裡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母系氏族,女性地位比男性高,就連鼓樓翹簷上所雕刻的龍鳳,都是鳳在上龍在下。作者簡介:寒殘一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