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蒲城縣第三高級中學師生髮展走筆

蒲城縣第三高級中學師生髮展走筆

蒲城縣第三高級中學師生髮展走筆

蒲城縣第三高級中學師生髮展走筆

歷史穿塵而過,記憶抖落心間。曾經為渭北基礎教育培養了一批批人才的蒲城中等師範學校於2010年改製為蒲城縣第三高級中學。走進校園,迎面的雕塑“起步”風神猶在。獨特深厚的教育底蘊,融入了三中發展的血脈,讓校園蘊藉著師者的敦厚深遠:為師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基,讓理想的風帆從這裡遠航。

出彩管理鑄就非凡實力

建校伊始,三中就緊扣教育發展的核心要素,傾心打造學校軟實力,在縣域內首創“學部制,精細化”的管理體制,激勵師生在學部間的競爭合作中進步提高。紮實創新的求索奮進,使學校發展日新月異,教育教學成果豐碩,社會美譽度不斷飆升,斬獲中、省、市、縣各類榮譽共82項,並於2017年榮膺了首批“蒲城名校”桂冠。

山高人為峰。站在新的起點上,三中如何持續優質發展,譜寫更加輝煌的新篇章,成為全體三中人面臨的一道新考題。

綜合改革強力續航

“學校要發展,領導是關鍵,教師是根本。”主持學校工作的蘇耀鋒履職伊始,深入師生進行充分調研論證,在全體教職工中開展“自我提升,建言獻策”活動,聚力內核驅動的基礎上,形成了完善的管理思路:以班子建設為先導,推行民主、科學、人文管理,為教師幹事創業鋪墊樂土,為學生成人成才夯實基礎。具體到制度體系上,一是鋪開“三位一體”的綜合改革,即績效考核看重態度,崗位聘任注重能力,獎勵激勵側重實績,結合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狀況,注重考核結果的綜合運用,引導教職工爭優創先。二是為了確保改革成效,又提出了“重心下移”思路,將人、事、財的管理和使用權限根據實際需要,下放到各個處室及2個學部、6個年級組,讓每位教職工都能切身感受到改革的鞭策和鼓舞,激活每個細枝末梢,力促全員發展進步,實現“以仁愛之心,聚擔當之力”的隊伍建設目標,更好服務學生成長髮展,打造以團隊實力持續提升加速發展學校的良性循環態勢,續寫三中更加活力的精進篇章。

大視野鍛造精銳團隊

優質教育資源的核心要素是教師的專業化水準。為了讓教師隊伍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充分彰顯,教師的“關鍵能力”成為現實,三中在鍛造精銳團隊方面進行了卓絕高效的探索和努力。

有高遠的教育視野,才能辦好有高度的品質教育。三中在教師培訓培養方面,堅持高點規劃,鋪設了團隊凝聚、專家培訓、攜手名校、校內歷練、外出研學等路徑,讓教師得到最好的發展機會,汲取精華的滋養。

2017年暑期學習會,三中教師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頭腦風暴”:學校邀請知名教育專家團隊、著名教育專家杜金山,對全體教職工進行了全方位、覆蓋式培訓。獨到前沿的見解、新穎實用的策略、嗨翻全場的團隊活動,讓大家心中有震撼,腦中有收穫,眼中有方向,腳下有力量。

2018年的春訓會,三中以團隊合作拓展訓練的方式開展。“破冰團建、無敵風火輪、情報傳遞、我們是最棒的”4個主題活動,使大家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創新思維、挑戰自我等素養都得以強化和補充。隊伍凝聚力、團隊關係、創造進取精神也呈爆棚狀態。大家同歡樂、共奮鬥,和諧奮進的氣息如春風駘蕩。

著眼於辦學品位的整體提升,三中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江蘇省句容第三中學攜手結友,運用“名校幫帶、示範引領、定期交流、資源共享”的渠道,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師專業成長、學生培養、學校特色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交流。先後選派教師分批次赴西電附中跟崗學習,涉及10餘科目40餘人次。骨幹教師10人赴句容三中進行深度研學,術科教師赴渭南高級中學觀摩學習,輸入先進的理念和方法,注重學習成果的分享、推廣和轉化,成為學校助推教師業務精進和素養提升的法寶之一。

校內的歷練也是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子賽教活動、黨員與骨幹教師示範課月活動、中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名師大講堂、同課異構活動、校本研修教材講座等活動的常態化開展,將“以研導教,教研相長”落到實處,也讓優秀骨幹教師隊伍不斷壯大。

培訓教師、發展教師、成就教師、助力教師幸福從教,是三中給予教師最好的福利和最深遠的情懷。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增強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也成為三中魅力的最強內涵標識。

我的三中我的“家”

剛性的管理,是發展的必需。柔性的關愛,則是團隊的溫暖。無論教師個人還是家庭有什麼困難,學校都主動關切和幫助,讓學校成為大家最堅實溫暖的“靠山”。2017年嚴寒的大雪季,領導帶著慰問品和救濟金登門看望家中遭遇困難的教師,讓三中的7位老師感受到了最溫情的感動。一位老師在日誌中動情地寫道:“我沒有想到,我自己家庭所遭遇的不幸,卻被學校領導默默地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裡。感謝領導,讓我更多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能回報的,便是盡我所能傾心教育教學工作,不辜負學校、家長、學生的信任和支持!”

“竭盡所能為教師解除後顧之憂,讓學校成為大家的堅實依靠和暖心家園,讓每個三中人都有事業自豪感,有生活幸福感。”是三中給予教師樸實的承諾。每個工作日,早自習的鈴聲還未響起,就有校領導在校門口迎接教師的到來。熄燈鈴後,還有值班領導巡查。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讓管理帶有溫度,把心凝聚在一起,讓“我是三中人”成為最有底氣的力量和豪情!“以仁愛之心,聚擔當之力”,形成磅礴的事業暖流,還有什麼困難不可逾越,什麼宏圖不可期許!

讓情懷在杏壇盛放

厚重的師範文化積澱,高端實效的發展助推,精細溫純的管理,眾志成城的發展願景,讓三中的教師有著深厚的師者情懷:以赤子心對待事業,以父母心愛護學生,勤勉務實,孜孜以求,追趕超越,輝映杏壇。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凡是不能自我發展,自我培養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樣也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在三中,有一大批在工作上“較勁”的人,踐行了“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師者風采。

5月25日,三中工作群中發出了兩封邀請函,原來是青年教師李光蓉和唐豔娥主動邀請同事們光臨指導自己的公開課。校領導、相關學科30多人參加了聽課,教研處還組織了評課。兩位青年教師坦言,從和“師傅”學藝、定課題、精心備課,到全組同事磨課、坦誠熱烈地評課,每個環節,自己都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的碰撞,對自己的成長大有裨益。

像這種教師自主成長,攜手發展的情形在三中儼然成風:適宜的發展環境和廣闊的平臺,激發出教師的內生動力,比學趕超,合作競爭,讓三中湧現出了越來越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業務水準征服學生的精英教師:愛生如子、被學生尊稱為“董爸”的蒲城縣首屆感動校園人物董潔,智慧型班主任“玲姐”張水玲,以師者魅力感化學生的張海潮,用堅定不移的陪伴匡正學生成長軌跡的孫克禮,用愛育學生的市級優秀班主任範志剛,全情付出成就學生精彩的蒲城首屆名師馬衛國,能吃苦、肯實幹的青年教師曹東峰、樊雪梅、李敏,黨員標杆李森、強永堂,高考質量提升優秀教師劉繼宏、侯勝斌、李芳、王東周,被學生暱稱為“知心姐姐”的省級教學能手樊雲芳……他們彰顯出的共同特質,是靜下心來教書,耐下心來育人,潛下心來教研,以博學之才啟迪學生,以仁愛之心引領學生,生動詮釋了“師範”的濃情內涵。

一線教師如此,教輔後勤人員亦然,一切圍繞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做好服務,隨時解決問題,甘於幕後辛勞,但求師生滿意。2017年冬天的大雪季,當師生下晚自習走出教學樓時,發現通往宿舍的道路已被徹底清掃乾淨,上下坡,臺階處,都鋪上了防滑墊。但他們不知道,當自己在溫暖的教室專心學習時,校領導帶領全體教輔後勤人員,冒雪清除路障。夜黑路滑不能開車,後勤的老師蹬三輪車買回了墊子,只為給挑燈奮戰的師生打造安瀾通道。

談到教師們的工作精神,蘇耀鋒的感動之情溢於言表:“我們擁有一支有教育情懷和仁愛之心,在業務上善於鑽研、精益求精的教師隊伍,他們以愛教育、愛學生、愛課堂之心,教書育人,譜寫讚歌,贏得愛戴。省市能手、蒲城名師、學科骨幹、黨員標杆,英才輩出。他們是三中的核心實力,是師者風範的生動楷模!”

全面育人用心竭智

認真做事,可以將事做對;而惟其用心做事,才能將事做好。對待工作,全力以赴,對待學生,全情投入,是三中人的特質。

2017年10月30日的三中多功能廳內,剛熟悉高中生活不久的高一學生被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報告深深吸引,蘇耀鋒以“文化和恆”為主題,和學生探討什麼是文化,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蘇校長用著名作家梁曉聲關於文化的格言引導我們如何做一個文明人,還從王國維人生的三重境界講解了‘恆和堅持’的意義,教育我們要鍥而不捨地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說起當時的場景,高一八班的秦正沂仍然有些興奮。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學校和相關部門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從本學期開始,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到縣域內的文化名勝場所開展研學活動。清代考院、王鼎家祠、楊虎城紀念館、縣博物館,都在學生心中拓印了深深的痕跡。學生們表示,深入去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和英雄人物,對自己觸動很大,愛家鄉、報效祖國這些原來覺得空洞的口號,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志向。

用心育人,將諄諄教導內化為成長的養料,積澱為精神鈣質,成長便萌發了強勁的動能,這就是三中春風化雨潤無聲的德育成效。

學生髮展是最閃亮的勳章

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珍品,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未來。“絕不辜負組織的重託和家長的信任,絕不虧欠學生的發展和未來!”是三中的鏗鏘誓言。

強抓學科夯實基底

管理是三中的出彩之處。學校秉持“愛嚴相濟”準則,從愛出發,以嚴體現,常規管理滴水不漏,特色引領生動蓬勃。首創了“一包聯三延伸”的家校合作無縫鏈接制度,每位教職工包聯幾名學生,將學生的培養全方位拓展到學習、生活、家庭,確保將核心素養培育落實做精。

從夯實學生髮展基底著眼,從2017年秋季開學伊始,學校就針對高一高二學生實際,採用分層管理、分層教學強抓學生的學科發展。採取“走班”的新形式,讓學生選報兩門弱科,學校安排教師利用週五至週六免費為學生彌補薄弱學科,實現培優補差。針對高三年級實行分類推進,個性化輔導,分學科進行推進,助力學生攻克迎考障礙。

高二一班的袁心怡對“走班”輔導深有感觸:“原來我總為自己的物理學習焦慮,家長也很發愁。現在參加了一學期的‘走班’輔導,我的成績有明顯提升,對今後的學習也更有信心了。真的很感謝學校!”

“面對高考這一嚴峻的考驗,有學校精心安排的分類推進和個性化輔導,有老師和我們並肩作戰,有家裡人的全力支持,決勝高考,我有底氣!”剛參加完高考的王天成信心滿滿。

發展素養奠基未來

三中把學生社團作為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參加一個社團,培養一種興趣;學會一門知識,練就一項技能;體會一個成功,享受一份快樂”為活動目標,成立了器樂、舞蹈、書法、化學、健美操、籃球、生物實踐、瓊林、素描等涵蓋了藝術、文學、體育、科技等方面的53個社團。採取師生自主選擇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增長知識技能,培養興趣特長,促進全面發展。在全面培育基礎上,對有特長的學生進行強訓,助力他們實現自己的藝體追求之夢。

陽春時節,以“體驗科技樂趣弘揚創新精神”為主題的校園科技節,讓學生對科技的神往隨著春天一起萌發。健康生活、運動旋律、聲光體驗、電磁探索、數字魅力、安全生活6個主題展示和體驗,讓全校師生零距離接觸尖端科技,親身感受了當代科技成果的神奇,激發了師生學習科技探究奧秘的熱情。活躍於展會的學生志願講解員隊伍,以其出色的表現彰顯了學校素質教育的顯著成效。

高二一班的奧霖茹興奮地表達了自己作為講解員的收穫以及零距離接觸科技的神奇感受,也表述了本次科技節在同學中激起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強烈反響。

5月14日,三中學生會模擬聯合國大會隆重召開。兩天時間,學生代表們圍繞“貿易壁壘”議題進行了兩輪激烈精彩的磋商,最終形成了三份決議草案。這種以國際視野培養鍛鍊學生的實踐,在蒲城乃至渭北尚屬首例。

“我們要做的,就是竭盡所能為三中學子構建成長成人成才成功的‘立交橋’,讓他們在學業發展、素養提升方面都得到最大化的激發。”這是三中人的共同追求。

科學嚴謹、用心長情的培育,使“三中學子”展現出特有的風貌:知識海洋裡的奮力遨遊,綠茵場上的生龍活虎,社團活動中的才情迸發,行為自覺嚴於律己。整肅清新的校園,敬業樂教的老師,陽光勤奮的少年,構成了和諧明亮的活力畫卷。

最是奉獻能致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中的鏗鏘步伐和顯著提升的辦學品位,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在師生代表做客渭南電視臺名校“教育訪談”欄目期間,如潮的評論動人心扉:“當今社會,就是需要這樣的教育工作者!”“不起眼的校門,卻有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方法,內裹真金,了不起!”“凝心聚力辦學,精細嚴謹治校”應該是家長或群眾的點贊。“我愛三中,我願為你添一抹亮彩!”“走進三中,走近成功!”“我們的三中越來越棒了!”可以從中感受到三中人的豪情。“我一定要回去看看我變得更好了的母校!”“親愛的老師們,想你們了!”定然是從三中走出的學子的真情流露。有許多三中學子主動關注了學校的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在留言中表露了自己的心聲:“曾經覺得學校對我們管理得太嚴了,但現在才懂得那是最深沉的愛!”“看到學校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挺羨慕學弟學妹們的!”“無論我走到哪裡,三中賦予我的品質,是我終生的財富!”……這些中肯又暖心的評價和讚譽,就是給予三中人最好的動力源泉和閃亮勳章。

綠潤漸成蔭,文啟師生心。蒲城縣第三高級中學,這方基因豐沃的杏壇新綠,以奮進之筆寫下全新華章,朝著“教師幸福、學生快樂、家長信任、同行尊重、社會滿意”的理想學校勠力前行。2018年,借力“雙高雙普”創建,學校實現了硬件的升級提檔和軟實力的飛速發展,為師者芳華寫下最璀璨的註腳,為學生髮展搭起高遠的階梯,以非凡的事業答卷,輝映著蒲城教育的輝煌征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