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為什麼集體拋棄了民營企業?

簡介:當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們都熱衷於升官發財,熱衷於“旱澇保收”,並集體拋棄了民營企業的時候,一定是這個社會病了。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為什麼集體拋棄了民營企業?


來源 | 小商幫科技

作者 | 小艾

1、背景

在2017年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清華和北大的就業結構非常的典型,我們來看看清華的就業結構: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為什麼集體拋棄了民營企業?

總計人數中,民營企業佔比29.4%,外資佔比5%,其餘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佔據了65.6%的比例(表中可以看到,本科生的人數較少,那是因為出國和在國內讀研的人數較多)。

再來看看北大的就業報告: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為什麼集體拋棄了民營企業?

北大的畢業生中,民營企業的比例更低,只有11.9%,三資企業8.84%,其餘的都是國有企業,各類事業單位,黨政機關等,比例高達79.26%。

而進入的民營企業,也絕大部分處於頭部的民營企業,比如華為、百度、阿里、騰訊等,比如北京大學的報告顯示: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為什麼集體拋棄了民營企業?

就業人數最多的企業中,除了國有單位,各類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之外,民企的華為(122人)和騰訊(32人)排在前列,清華大學類似,華為(182人)、騰訊(39人)、網易(36人)、阿里巴巴(24人)、百度(22人)等,排在前列。

實際上,如果扣除這些大型的民營企業之外,其餘民營企業能夠分到的清北畢業生寥寥無幾,能夠撈到一個的,都屬於“幸運兒”。

絕大部分的清北畢業生,都進入了能夠“旱澇保收”,並且“吃財政飯”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具有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最需要創造力和腦力支持的民營企業,除了極少數開的起極高工資的頭部企業之外,絕大部分民營企業得不到清北畢業生的加盟。

作為中國最聰明的一群人,他們的選擇值得深思,為什麼民營企業被精英階層給拋棄了?

2、

在十九大期間的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問及民營企業的相關事宜,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冉萬祥給出了一組數據:“現在我國的民營企業近2500萬戶,它的作用和貢獻可以用五個數字來概括,就是“56789”,“5”就是民營企業對國家的稅收貢獻超過50%。“6”就是國內民營企業的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對外直接投資均超過60%。“7”就是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過了70%。“8”就是城鎮就業超過80%。“9”就是民營企業對新增就業貢獻率達到了90%。”

民營企業的作用毋庸置疑,城鎮就業和新增就業幾乎全靠民營企業,而代表中國軟實力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營企業機制靈活,速度快,敢打敢拼,在任何一個非壟斷的,對民營企業開放的領域,民營企業幾乎都能夠迅速擊敗其他類型的企業,成為行業的領頭羊。

但可惜的是,以清北為代表的精英階層,普遍選擇了國企和各類事業單位,如果選擇民營企業,也只是選擇了其中錢給的最多的企業。當然,這種選擇對於個人而言無可厚非,但暴露出民營企業的很多問題。

2017年,用工成本上升、稅費負擔重、融資難,融資貴仍是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前三大影響因素,分別佔61.40%、54.80%和50.80%。全國工商聯調研的數據顯示,融資成本是企業最主要的成本負擔,在民營500強企業中,有54%的企業受到融資成本的影響,融資成本因素居於各項影響企業發展的成本因素之首。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16~2017年期間對12860份有效樣本企業的融資情況進行調研分析,結果發現受訪民營企業從銀行以外其他途徑的融資,從2016年的1.92億元迅速滑落至2017年的0.69億元,而銀行貸款僅僅增加不到6000萬元(一個大點的企業一筆貸款可能就比這個多的多了),這完全達不到政策導向的要求,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愈演愈烈。

根據部分媒體的報道,民營企業若想從銀行獲得貸款,需要比國有企業多付出至少10%~15%的利率,但即便如此,很多企業依然貸不到款。

在兩會上,多位民營企業企業家均表達了貸款難的現象。其中,深圳得潤電子董事長邱建民表示,今年銀行對公司授信總額度較2017年全年大幅縮減12.8億元,且貸款利率普遍上浮50%以上,因資金不足,公司很多訂單無法繼續承接。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也表示,目前公司的合作銀行基本停止了新增貸款,到期不予續貸。

對於民營企業的頂尖企業——上市公司而言,由於連續的股災爆發,很多企業在股市上的融資也變得非常不暢,很多企業被迫進行股權質押,這導致了A股市場股權質押風險的頻頻爆發。

Wind數據顯示,今年5月民企淨融資額為-131.12億元;6月淨融資額僅微增188.47億元,較去年的576.00億元大幅減少;7月民企淨融資額又轉為負值,為-205.66億元。

然而,一方面是民營企業融不到資,另外一方面,卻是國有企業融資“氾濫”,以及銀行系統的錢多的沒處花,這導致了國有企業便宜錢太多,要麼去做房地產,要麼趁便宜,大肆收購民營企業,有的國有企業,乾脆把這些錢拿去做理財。這樣做的唯一後果,就是民營企業更加艱難,而社會創新能力將會進一步被壓制。

工行董事長易會滿表示,現在不光民企融資難,銀行貸款也貸不出去。易會滿說:“這個矛盾,背後是什麼原因?貸款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是否合理,我們可以討論。但是貸款難的背後,原因是非常多的,需要全面地看待這個問題。比如企業端問題,小微的需求與銀行的供給模式不相統一,銀行創新、服務理念還不太適應小微需求;光靠銀行渠道融資遠遠不夠等等。”

說到底,沒人願意承擔風險,大量的國企銀行,多年來都是躺著賺錢,在銀行官員任命制的體制之下,銀行但求無過,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要得到銀行的支持,難度相當的大,並且這個難度在可見的將來會一直存在,哪怕政策要求放貸,銀行們也寧可把錢放在賬面上不動——出了問題,影響未來的升官,誰來承擔責任?

融資融不到,企業的稅負卻是全球數得著的高。根據報道,中國的綜合稅率在全球189個國家中排名12位,在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2,綜合稅負高達67.3%!而社保費用同樣高居主要經濟體的第2名,但與高福利國家不同的是,我國老百姓對於福利待遇的感受並不強烈,教育、醫療、養老的壓力巨大。而前段時間,社保將由稅務部門徵收的消息,再度讓民營企業感到了陣陣的涼意,引發了全社會的激烈討論。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為什麼集體拋棄了民營企業?


誠然,中國的很多民營企業存在偷稅漏稅,以最低基數交社保,甚至部分企業不交社保的情況,但如果稅負沒有那麼重,社保沒有那麼恐怖,會有那麼多老闆願意冒著坐牢的風險做這些違法的事情?更有一些稅務官員以“查稅”為要挾,長期吃拿卡要,滋生了腐敗。

2018年《社保白皮書》顯示,受訪企業預期仍希望繼續降低費率:27.34%的企業選擇了“比目前降低8~10個百分點會更加合理且能做到合規”,佔比最多;22.34%的企業選擇了“比目前降低4~5個百分點會更加合理且能做到合規”,佔比次多。不是企業不願意合規,社保費率實在是太高了,很多歐美高福利國家的社保也僅10幾個百分點,而中國卻高達40%以上!

實際上,要降的不僅僅是社保費率,企業高昂的稅費,個人高昂的所得稅,都應該得到切實的改善。

但現實情況是,經過多年來的“減稅”政策之後,2018年上半年,全國稅收收入增幅高達14.4%,遠超GDP的增幅,其中:增值稅增幅16.6%,所得稅增幅12.8%,個稅增幅20.3%,其餘絕大部分稅收也是大幅增長的。

前些年的營改增,實際上對於沒有抵扣的企業而言稅率是提升的,尤其是服務類企業,營改增就是一個笑話。而每年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也不斷上漲,實際上也是為了能夠增加稅基,企業每一年的稅負實際上是快速上漲的,更有一些地方的稅務機構為了能夠完成快速增長或者填補地方窟窿的任務,巧立名目,寅吃卯糧。而各種隱性的公關成本,也讓企業苦不堪言。

對於企業而言,除了極為高昂的各種稅費之外,不斷上漲的房租和員工工資,也在持續對企業的經營造成打擊。以北京為例,絕大部分物業的租金這些年都在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長,部分物業的年漲幅高達30%以上。不僅僅是物業在漲,員工的房屋租金漲幅更加驚人,為了能夠生存,員工對於期望工資的要求隨著房租的上漲在提升,企業的利潤被再度壓縮,在社保歸稅務部門徵收,並且要全額繳納的政策之下,不少企業已經或者準備好了裁員以應對高昂的成本。

針對中年人的裁員潮,可能很快就會到來!

以上市公司為例,根據中報顯示,2018Q2單季度全A盈利增速15.1%,從2017Q4以來維持大體穩定。分板塊來看,業績趨勢出現了分化,具體地:主板業績增速為16.01%較一季度有所改善;中小板業績增速11.95%較一季度大幅下降;創業板業績出現負增長,增速為-2.05%較一季度大幅下降。此外,主板毛利率穩定,但中小創毛利率在下滑: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為什麼集體拋棄了民營企業?


銀行和非銀金融上半年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8266.7億元、1321億元,合計佔到全市場的49%。化工上半年歸母淨利潤也超過千億元,以1115億元緊隨其後,佔比達到6%。從歸母淨利潤規模來看,農林牧漁、國防軍工、休閒服務、通信等行業尚不足百億元,對A股盈利貢獻亦不足1%。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為什麼集體拋棄了民營企業?

國有企業為代表的銀行和非銀金融長期霸佔利潤的一半左右,而民營企業業績下滑明顯,利潤更是微薄。上市公司都如此,非上市公司總體更加可憐,難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不願意去民營企業,難怪狀元們都要去讀金融。

3、

馬雲在一次演講中說:“我們覺得北大清華的學生應該去中小企業,而不是我們這樣的企業。”,他說這話非常的耐人尋味,眾所周知的是,阿里巴巴在招人時不僅僅看學歷,一些學歷不高但能力很強的人,在阿里巴巴同樣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阿里巴巴在創業初期是非常艱難的,不要說名校畢業生,大部分的985和211都不願意去這樣的小企業,以至於馬雲在某次演講中說:“四五年前阿里巴巴招員工很難,街上會走路的人都被我們招來了。”

現在的小微企業,處境可能比馬雲當時更加窘迫:稅收和社保比例更高,新生代員工更有想法,會“一言不合就辭職”,更可怕的是,現在中小企業邀約人員來面試,大部分答應來的人最後都不來,而且沒有任何理由,要找一個“街上會走路”的人來上班,恐怕難度也大大增加了。即便有的公司花血本招聘,也不一定能招到心儀的員工。我有一位朋友公司招聘,同樣的崗位,比另外一家大企業給的薪資高了30%,但最後心儀的面試者依然選擇了那家大公司,理由是不知道朋友的公司能撐多久,而且對於職業履歷沒有提升,我知道朋友的誠意,那個薪資幾乎是他能給得起的極限了,但依然招不到合適的人員。

而從2014年開始,自1999年起持續了15年的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也停止了運作,政府的各類扶持基金,大量扶持並不缺錢的國有企業,上市公司以及金融單位,還有搞房地產的各類“孵化器”們,主管部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小微科技企業從政府拿到扶持的路子基本被斷絕,如果得不到風險投資的垂青,要大量研發作為基礎的小微科技企業活下來的概率極低,除了1,2線風投活躍的地區之外,其餘地區的科技企業境況可想而知。

而現在,風投們也遇到了寒冬,一方面LP們自己都沒錢了,據稱有風投去見LP,到了跪著求對方投錢的地步。另外一方面,據傳稅務部門要追繳大量的稅費,未來的稅費更是傳言要暴增7成,恐慌在投資圈蔓延。如果傳言成真,不僅僅對於創投圈是一個重創,對於小微科技企業同樣是一個噩耗,要知道,很多天使投資現在都不投天使輪了,轉而投向更加安全的A輪或以後,未來,高科技的苗子都要沒有了!

資金大量被浪費在了“富裕”的企業,而真正需要錢的企業卻拿不到錢,最起碼,這其中的科技企業是需要得到政府大力扶持的,否則,拿什麼去打贏持久的貿易戰?沒有燎原的星星之火,沒有大量的科技“苗子”為基數,光靠國有企業和BAT等少數企業,就能讓中國科技整體實力大幅提升嗎?

相對比而言,2018年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中,只有4%的學生將成為政府部門公務人員或從事政治相關工作,3.5%將進入非營利或公共服務機構、而5.4%將成為教育工作者,8%的學生計劃進入學術界或從事研究工作,其餘絕大部分都將去民營企業,雖然哈佛畢業生大部分也去了大的民營企業,但至少,他們的就業導向主要是民營企業,這與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就業結構剛好相反。

當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們都熱衷於升官發財,熱衷於“旱澇保收”,並集體拋棄了民營企業的時候,一定是這個社會病了。

來源 | 小商幫科技

作者 | 小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