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真實版《生死時速》,揭祕80年代廈門公交死40人傷84人大爆炸始末

廈門,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南部,是一座非常美麗的海濱港口城市,其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人傑地靈,富甲一方。80年代中國大改革開放,廈門市更是引來了一大批外來打工者,1981年6月24日,晴朗的天氣,炎熱的城市裡,從海面吹來的一陣陣涼風也帶來了一絲絲清涼的感覺,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熙熙攘攘,操著本地口音以及外地口音的人群混雜交匯,從街上流過,街邊的商鋪裡播放這流行歌曲,所有的人都在這改革開放的氛圍中,為自己的生活忙碌著。

傍晚時分,大海漲潮帶來的涼風,吹走了一些暑氣,人們也盡情的享受著這絲絲涼意的舒適愜意,街邊的長欄上坐著很多出來納涼的男女,熱鬧的中山路此時已經是華燈初上,霓虹閃爍。還有幾天就是黨的60週年紀念日,所以街道兩邊也拉起了很多歡慶黨的生日橫幅和標語,一切都如往常一樣,顯得祥和歡樂。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這樣美好的傍晚,一場血腥的屠殺正在悄悄的降臨,災難的腳步隨著時間正一步步的逼近。

真實版《生死時速》,揭秘80年代廈門公交死40人傷84人大爆炸始末

晚上7點40分左右,市公交公司的30671號兩節通道式的公共汽車,像每天一樣,載滿了乘客,準時從輪渡站出發,開往火車站,沿途經過中山路的街道,此時,誰也沒有注意到帶著一個大包的年輕人,上車後此人就一直顯得心神不寧,從他的眼睛中散發著一股莫名的陰森之氣,站在他身邊的一個姑娘似乎感到了有些不適,她向前擠過去3個位置的距離,車廂內除了報站的喇叭偶爾響起,很安靜。

7點50分左右,公交汽車已經到達了市區西北部,慘案終於發生,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撕裂了這寧靜的夜晚,一道耀眼的光亮衝起有七層樓高,巨大的聲波震碎了附近幾家居民的窗戶玻璃,人們紛紛從家裡跑到了街上,去打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當很多人跑到了廈禾路上時,被眼前的一幕嚇得魂不附體,甚至有人還被嚇得大哭起來,只見30671號公交汽車已經被炸得面目全非,破爛不堪,車子的左側已經被炸得斷裂,車子上的座椅也被炸飛七八隻,有的還飛到了50多米以外的房頂上。

汽車的中輪護板也飛出了20多米,在炸點周圍的80米都散落著汽車的零部件以及人的殘肢,邊上的一根高壓電線杆也被震斷,造成了局部斷電。最觸目驚心的莫過於是死傷者了,哀嚎哭聲震天,屍體橫七豎八,血肉模糊,滿地都是,這樣的慘景任誰看了都是心驚肉跳。慘案發生後,廈門公安出動了300多名幹警,從各個地方奔向了案發現場,廈門市各級領導幹部也都第一時間親臨指揮,搶救傷員,而駐廈門的部隊也派來了指戰員火速趕到,保護現場和維持治安秩序。

真實版《生死時速》,揭秘80年代廈門公交死40人傷84人大爆炸始末

親臨現場的各級部門,有條不紊的對現場進行了勘察,傷員也及時送到了附近的各醫院進行救治。這次6.24特大爆炸案,被炸死者高達40人,傷者也有84人,如此慘重的大傷亡,也讓市民緊張萬分,各種猜測議論層出不窮,一些國民黨特務用定時炸彈來大陸搞破壞性爆炸的謠言也席捲了整個廈門市,市民甚至都不敢再坐公交汽車了。對此,中央也十分關心,給廈門市公安下達了要儘快破案,安撫民心的命令。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也派來了專案組,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公安機關也配合協同展開了調查。

專案組還成立了各個勘査小組,各負其責的進行實地勘查,經過仔細對比分析,確定了爆炸點位於車廂左側第6個位置右前方的過道地板上,再從爆炸後現場的硝煙氣味以及爆炸的亮光分析,爆炸物確認為硝銨類炸藥,根據損壞程度,人員傷亡,衝擊波範圍得出結論,爆炸物有9公斤左右。從現場收集到的24麻袋遺物等其他物品中通過3個月的仔細篩選甄別,都沒有發現彈片以及機械,自動引爆裝置的殘留物,40具遺體在5天內也被認領了39具,只有一具無頭無手無腳的男性殘軀沒人認領。

公安立即對這具屍體作為重點調查,經過法醫的檢驗後,被認定此屍體是最接近爆炸點的那個人,殘軀的右下腹被炸開,說明爆炸物就在他的右側不遠,因此也判斷此人有重大作案嫌疑。專案組通過大量的走訪傷者和死者家屬,抽絲剝繭查清了車上一共有169人,並對他們此次乘車原因,攜帶的物品,以及當時所在的具體位置都逐一調查落實,經過調查分析,除了無名屍體外,其餘人都排除了作案因素和條件,在案情分析會上,專案組成員一致認為無名男屍就是此次大爆炸的犯罪嫌疑人。

真實版《生死時速》,揭秘80年代廈門公交死40人傷84人大爆炸始末

確定了犯罪嫌疑人,接下來就是要對其身份的調查了,通過9項技術手段對無名男屍進行了科學的鑑定,最後得出結果,該男性身高在176公分,年齡在27到28歲左右,從此人遺留的衣服以及一隻鋼捲尺等5件物品中,分析出此人社會身份地位不高,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好,屍體的腸道里有兩種寄生蟲,說明他應該是長期生活在農村,屍體臂粗胸厚的特徵也表明他從事的是體力勞動,屍體的胃裡沒有食物說明他當晚7點多了都還沒有吃飯,還有隨身物品中有好幾件衣物,這些都能說明此人應該是外來務工者。

專案組根據此人的形象依據,對30671公交車乘客進行了查訪,有人提供了左側單座第6位乘客的一些點滴材料:該男子很年輕,大約二十七八歲年紀,身高一米七二左右。理了個平頭,單眼皮,普通國字型臉,體格很健壯,穿著一身舊衣服,當時坐在那裡顯得很疲憊,在他的右邊通道地板上放著他的黑色拉鍊行李包,看樣子應該是外地來廈門打工者,這些描述與勘察鑑定不謀而合,根據目擊者的回憶,專案組給這名死者畫了一幅他生前的模擬像。

在對無名屍體進行解剖檢驗中,發現其腸胃內有美洲型鉤蟲與三條鞭蟲寄生蟲感染現象,再通過查閱有關方面的資料得知,這兩種寄生蟲主要分佈在亞洲的南部地區,中國福建地區感染者較多,主要分佈在農村地區,這樣就基本可以確定犯罪嫌疑人是福建人的可能性較大。查清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是整個案件的關鍵,現在有了主攻目標和方向,隨著偵查的不斷深入,線索也在逐步增多,涉及面也在擴展,偵查組的工作量非常巨大,大家以畫像為依據,調查全省範圍內的下落不明人員,普查20-30歲的男性常住人口。

特別是對有直接能接觸到雷管炸藥的基建工地,採石場的民工進行篩選,偵查組分片包乾,對2500名下落不明人員逐個的進行仔細排查,還發動人民群眾調查可疑人員,派員到省內所有的勞改,勞教以及收容單位進行核實在逃人犯,再從逃跑的400多名犯人中一一甄別分析,通過過濾,在1982年1月6日,案情終於有了突破性發現,在逃犯黃可芬有重大嫌疑,通過走訪4個省市的5個勞改農場,對498人進行了細緻的詢問,反覆落實,到了3月下旬,已經明確黃可芬就是本案的犯罪嫌疑人。

真實版《生死時速》,揭秘80年代廈門公交死40人傷84人大爆炸始末

認定黃犯還有一條最直接的依據,在1982年3月15日,在距離爆炸現場的西北142米處,有人發現木器廠倉庫的屋頂上有一隻斷肢右手掌,刑偵處通過技術提取了指紋,再與黃犯在服刑期間按印的指紋比對,最後確定為同一個人。本案已經明確是黃可芬所為,那麼他製造了這起血案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偵查組又開始沿著這條方向追查。黃可芬,1953年出生,文化程度高小,原籍是浙江蒼南縣,1957年全家搬遷到了福建順昌縣,1972年就輟學在家務農和打工,1975年因非法炸魚和偽造票據被拘留,1978年又因盜竊,買賣炸藥被拘留,10月被轉批捕。

1979年6月通過法院的審理最後被判了5年的有期徒刑,(黃可芬對此量刑不服,由此而生了報復之心。)同年的9月17日晚上從寧化勞改農場逃跑,逃跑後的黃可芬逃到了福建福鼎縣,找到了他以前的朋友打石工蔡大振,並從他那裡買了一批炸藥和雷管。至此,歷經了13個月,這起特大爆炸案終於告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