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乾貨!眼鏡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1. 眼鏡行業前景

眼鏡行業發展發展到今天已完成了小商品做成大市場的過程,即使被排在“暴利行業”榜上,出現許多令消費者不滿的行為。這僅僅是任何一個行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眼鏡行業發展當中遇到的問題,正是體現了市場經濟從無序到有序、從不健全到健全的完善過程。隨著國家市場經濟秩序的進一步完善,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劇,眼鏡行業也必將產生根本的變化。

乾貨!眼鏡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2. 眼鏡行業進入門檻

眼鏡行業發展到今天雖然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並不是一個新興產業,產業發展己初具規模,如果希望在此行業立足,而不是短期行為以不法手段牟取暴利,進入此行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眼鏡行業的產業鏈條上是有許多環節的,一般而言,鏈條的最後一環—零售商相對而言是進入難相對較低的。尤其是對於居於大、中城市的進入者,產業的上線環節一一初級產品製造商,幾乎是沒有競爭力的。現在就以進入眼鏡零售業來考慮眼鏡業的進入門檻。

2.1. 資金

一個符合國家管理要求而開業的眼鏡店對專業設備是有一定要求的,購進全部設備需不菲的資金。另外,為方便消費者眼鏡店都是開在鬧市區,因為眼鏡產品體積小,容易攜帶,長久以來,消費者己經習慣了在鬧市區購配眼鏡,而不會跑很遠的路,到郊外或者比較偏僻的場所購買眼鏡。同時,很多消費者希望貨比三家,他們會選擇眼鏡店集中的地方。由於有這樣的供需選擇,眼鏡店開在鬧市就成為了慣例。眼鏡店店面面積及裝演也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這使眼鏡店的場地成本增高。一個正規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眼鏡店,場地和設備的投入是佔用相當一筆資金的。

2.2. 技術與人才

眼鏡產品不同於一般商品,其產品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視力和身心健康,製作眼鏡也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特殊工種。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 人們越來越注重驗光和配鏡環節的精確,而不只侷限於挑選一個漂亮的鏡架和優質的鏡片。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在為數眾多的眼鏡從業人員中,真正受過正規的、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的人員少之又少,配裝眼鏡的合格率也普遍不高。根據國家頒佈的《配裝眼鏡》制定的標準而進行的抽查結果顯示,2003年我國定配眼鏡的抽查合格率為80.9%。越來越多的眼鏡連鎖企業開始重視驗光配鏡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和精密驗配儀器的使用。不少眼鏡店打出能驗配1000多度散光和2000多度近視、遠視鏡的招牌,不僅是抖露老字號的絕活,也為的是在專業技術上獨領風騷。

2.3. 進貨渠道

選擇好的進貨渠道也是眼鏡經營中必備的,好的供貨渠道不僅能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使經營成本降低,客戶信譽度提升。而且供貨速度的快捷,付款方式的優惠也是必需考慮的。更重要的是,好的供貨商還能提供後期的一些技術支持。因此,能否尋求到具有優勢的進貨渠道也是進入眼鏡行業的要素。

2.4. 服務、管理與品牌

除了上面幾個眼鏡行業在傳統意義上的進入門檻,從前面的分析看到,面對變化的競爭環境,眼鏡店作為一個典型的服務行業,服務、管理與品牌的樹立也是進入該行業的要素,尤其是對於不僅求得生存,更希望有所作為的投資者。

特色服務的提供並不是很容易的,不僅需要深入研究市場,同時需要服務理念的根本轉變。如果說服務是看得到摸得到的舒適外衣,那麼企業內部管理體系就像是衣服以內,皮膚以下的骨架,消費者看不到,卻感覺得到。高水平的管理對於鏈狀成長的眼鏡連鎖企業來說已越來越迫切,眼鏡是個週轉率很高的商品,眼鏡零售業實際是個極為複雜的運營系統,僅就鏡框而言,由於鏡框的材質、色碼、款式和品牌的不同,一家單店的樣品庫存經常有上萬種。隨著連鎖鏈條的不斷拉長,單店之間的採購、銷售、庫存等數據的信息交換和統一管理是一直困擾著眼鏡零售商們的問題。一些老牌國有眼鏡店在完成了從單一產權制度的純國有企業到多種所有制成份入股、產權多元化的現代企業的轉變後,開始陸續創建計算機網絡連鎖管理模式,己初步具有了連鎖店快速複製的模式基礎和手段基礎。北京的雪亮眼鏡、重慶的千葉眼鏡、海南的精功眼鏡等連鎖企業或獨立開發,或合作運營,無不想盡辦法尋求最優的管理問題解決方案,為下一步進攻全國市場做好準備。

品牌的創建和維護是任何行業的難題,不僅需要強大的資金做後盾,進行宣傳推廣,而且需要漫長的時間過程培養客戶對品牌的認知度和忠誠度。對於已具有一定成熟度的行業來說,這無疑給後進入者設置了巨大的障礙。

3. 眼鏡行業風臉

3.1. 獨立開設眼鏡零售店的風險

眼鏡店擁有較大的利潤回報,並不代表開設眼鏡店就一定有回報,因為在品牌、規模、技術、專業程度、管理等方面各店之間具有明顯差距,單獨開設眼鏡零售店進入眼鏡行業是有很大風險的。因為中國眼鏡零售業,作為一個基礎薄弱、起步較晚的行業,在中國加入WTO後,不再受到政策上的保護,國內的中小型眼鏡很難與外國眼鏡零售業相拼,更不要說單兵作戰了。

(1)、眼鏡經營成本不低。正規經營的情況下,眼鏡行業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從業人員按國家規定必須持證上崗,而每培訓一名營業員,其成本是1700元,驗光師、配鏡師的單人培訓成本更是達到了上萬元。而且裝配、驗光的設備目前國內很少有能達到要求,大部分都是進口設備,這些設備價格低的要幾十萬,高的達到上百萬,這些成本都要攤到每副眼鏡上去。同時,眼鏡的消費週期較長,每副框架眼鏡配好後,正常情況下都要到年後才能更換,眼鏡店只有維持一定的利潤率,才能保證生存。單個存在的小眼鏡店沒有規模優勢,成本就更大了。

(2)、缺乏品牌優勢,無法進行競爭。

(3)、人才匾乏。眼鏡行業是一個半醫半商的行業,專業技術是竟爭的核心。當貨源的相似性使每家眼鏡店擺出的鏡架、鏡片都相差無幾時,拼的就是配鏡的技術,更進一步說,是專業的技術人才。而制約眼鏡店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技術人才的匾乏,中小型眼鏡店在吸引人才方面就更不具備優勢。

(4)、缺乏先進的經營方式、方法,無法進行客戶競爭。

(5)、缺乏進貨渠道及批量採購優勢,無法進行渠道競爭。

3.2. 經營大型連鎖企業的風臉

(1)、缺乏規模優勢,無法進行價格競爭。即使擴張成功的零售商也難免會有壓力,如擁有66年曆史的北京老字號大明眼鏡店己將50個連鎖網點覆蓋在北京市17個區縣內,自2000年起,零售營業額連續超過億元;初出茅廬的雪亮眼鏡連鎖店也將分店擴大到30多個,銷售額連年上升,可以與大明媲美。然而這些相對於歐美眼鏡連鎖集團的規模來說還是小巫見大巫,美國藍祝(LENSCRAFT)眼鏡連鎖集團在全美擁有800家連鎖店,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同樣是美國的POWERVISION連鎖店在全球己超過2000家。相比之下,國內的眼鏡連鎖店的區域侷限性還很強,經營規模也顯得很單薄。類似的商業巨頭在全球還有很多,而他們還沒有真正的進入中國市場。

(2)、缺乏獨特的技術優勢,管理水平落後。鏈狀成長是中國眼鏡零售企業所選擇的生存方式,連鎖經營的規模發展也是不容質疑的,對於眼鏡零售商來說,多開幾家新店並不是件費勁的事,而當這個鏈條在一環環不斷加長時,如何開一家活一家,如何使這個鏈條粗壯穩固發展,才是真正牽絆零售商們的心石,專業服務和信息管理就是其中的兩塊兒石頭。

(3)、服務觀念落後。技術的進步使產品的同一性越來越高。當眼鏡店靠眼鏡已不能贏得顧客時,還能靠什麼如果想不出答案,那說明我們己經把服務的概念拋在了腦後。服務是零售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從顧客走進店門的一刻起,選鏡、驗光、配鏡、取鏡,每一個環節的服務,店家們都要做到無微不至,畢竟在這個商品相似性越來越大的市場上,消費者買的就是服務。對於連鎖企業來說,整體服務的質量直接關係著品牌的生存,而品牌的樹立和消費者的青睞對於眼鏡連鎖企業的意義更是不言而喻。但是,承襲多年的傳統觀念,使服務更多的作為招攬生意的口號,一般商家做的都是表面文章,要想真正使其成為商業理念,融化在血液中,是需要漫長的過程,畢竟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的時間很短,這點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4)、缺乏高水平的管理和形象,無法進行全方位竟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