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川流之島》想靠岸的魚都在等死

《川流之島》想靠岸的魚都在等死

電視電影《川流之島》由《麻醉風暴》團隊瀚草影視公司傾力打造,由金鐘影后尹馨搭配憑《醉·生夢死》獲得臺北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的鄭人碩,描述國道收費員與卡車司機的愛情,也講述單親媽媽與叛逆兒子的親情。 ——豆瓣信息

《川流之島》想靠岸的魚都在等死

阿雯,行將沒落的國道收費職員,單親媽媽,有一個不讓她省心的16歲兒子,名為“超人”,電影的主導線也是因為他才牽扯出來的。因為他不顧後果的戀愛,導致母親揹負債款,而這讓看似簡單的情愛故事,在《川流之島》裡顯得特別無奈與無助。

為了償還鉅額債款,走投無路的阿雯出賣了自己的肉體,和一個追了她很久,用回數票寫了一百多張“情書”的卡車司機(志豪)上了床,因為他答應她,每次可以給她一萬塊錢。

但這種迫於無奈的舉動,最後卻讓她收不回自己的心,志豪,對她太好了,只是,當愛情真的來臨的時候,當事人總是看不清它的來歷,最後錯失良機,後悔也無濟於事。

就像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寫的一樣,「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阿雯,在不知不覺中,也把本該擁有的幸福推開了。

她愛過,但比起經濟壓力和官司的壓力,她不得不像一般人一樣,選擇看似更有保障的未來,一個沒有愛情的未來,一條沒有游魚的枯河。

「太陽未出時,全世界都像一個夢,唯有月亮是真實的;太陽出來後,全世界都真實了,唯有月亮像一個夢。」輸了愛情的人,現實中也不會獲得快樂。

最後一張普通的回數票,讓她在擁擠的高速公路上,凌亂了自己。

《川流之島》想靠岸的魚都在等死

林夕的《K歌之王》裡這樣寫到「我已經相信有些人我永遠不必等 ,所以我明白在燈火闌珊處為什麼會哭。」

受傷回家的志豪像個小寶寶一樣抱著自己的哥哥痛哭流涕,像當初他抱著阿雯的兒子“超人”一樣,把自己的軟弱無力都寄託在眼淚之中,這種無助感,殺傷力不僅是一時半會,而是幾年,十幾年,一輩子。

是隨意就可以將一個天真爛漫的人,給封壓起來的可怕魔力,理想中的浪漫國度,早已崩塌。而他,往後也將不再是他。

因為他心中的一片獨一無二的月,已經蕩然無存,它不再反映著他心中的月光,讓他感覺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

被遺忘的孤島,被抽走的河水,再奮力勇進魚,也無法愜意的遊動,即使志豪自己也強調了,「再髒的水,也有魚遊動。人就像這魚,再平窮也要快樂的活著。」但現實是,他也輕而易舉就被打敗,沒有錢,他的真愛也無法延續。

《川流之島》想靠岸的魚都在等死

想靠岸的魚,都是在等死,因為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可以不需要水就可以生存的魚,即使你能飛,最後還是要回歸到水裡,會飛的魚也逃脫不了被水捆綁的宿命。

我們總以為,付出了真心實意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但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演獨角戲,自己的戲演得太真,反而讓自己喪失得更多,缺失了前進的動力。

感動了自己卻感動不了別人,即使偶有被感動的,通常也是後知後覺,而時間根本不會等人,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說好的幸福呢,也在不知不覺間通通流失,孤島,河流,游魚,本該連在一起的一切,最後也在轟然中崩分離析。

《川流之島》想靠岸的魚都在等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