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說殲20勝過蘇57還言之過早

截至2019年為止,各國研製的五代戰機當中只有F22,F35,殲20,蘇57加入各國空軍服役,在這四種飛機當中,只有F22與F35的各項數據相對比較透明,可供查閱的數據很多,當然這也是美國的一貫風格,美國對於已經服役的武器裝備很樂意公開裝備數據,這也顯示了美國的強大自信。而與前兩者相比,蘇57與殲20的數據要保密的多,因此有俄羅斯軍事專家稱,現在說殲20要勝過蘇57還言之過早。

說殲20勝過蘇57還言之過早

F22是目前公認的最強五代戰機,無論是機動性,隱身性等幾項關鍵指標F22都拔得頭籌,沒有人對此有所懷疑,但蘇57與殲20自誕生之日起就爭議不斷,爭論的點在於蘇57與殲20到底有沒有隱身能力。

說殲20勝過蘇57還言之過早

對於中國來講,殲20的出現著實讓中國軍工爭了一口氣,因為這是中國在沒有外界指導與干預的情況下自主研製的戰鬥機,但也正是因為自主研製,成為外界對殲20是否是隱身戰鬥機的懷疑原因之一。中國軍工的研發水平相比較歐洲,俄羅斯與美國一直處於落後狀態,殲20的突然出現讓人們都非常驚訝,因為在外界眼裡,中國軍工研發水平較低,中國的隱身戰機不可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出現在人們面前,此前美國國防部長還斷言中國在2020年以前不會出現五代戰機,但在這位國防部長於2011年訪華時,正是殲20的曝光之日。在很多國家眼中,中國不會自主研製五代戰機,第一是中國軍工研發水平低下,第二是研發難度大,資金消耗大,第三則是中國應該購買俄羅斯五代戰機的成品。

說殲20勝過蘇57還言之過早

在殲20出現以後,外界對殲20的鴨翼爭議一直不斷,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都認為鴨翼會極大降低飛機的隱身能力。所謂鴨翼,又稱前置翼,殲20目前使用的鴨翼為可操縱翼,它的安裝有利於戰鬥機在超音速情況下作戰,讓飛機在超音速情況下機身更為平穩,同時縮短飛機的起降距離,至於降低隱身性能的問題,美國人給了我們一個權威的答案。美國曾在JSF與ATF計劃中出現過大量帶有鴨翼的設計方案,也造出過一個全尺寸模型,根據美軍測試的結果來看,全尺寸鴨翼佈局模型與常規佈局模型在隱身性能上並無太大差異。至於殲20為何帶有鴨翼的原因,有專家分析不排除是彌補發動機推力的不足,殲20目前使用的WS-10B發動機與美俄發動機相比推力較弱,發動機推力較小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戰鬥機機動能力的降低。

說殲20勝過蘇57還言之過早

至於蘇57,外界的質疑至今沒有消除,首先是隱身性能,根據網上公開的照片可以看出,蘇57的蒙皮至今仍是粗糙不堪的,碩大的鉚釘看的清清楚楚,蒙皮工藝遠不如殲20與F35。此外,從蘇57正面的進氣道仔細觀看,完全可以清楚看到發動機葉片,發動機在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熱量,同時發動機葉片的雷達反射波也非常容易被敵方雷達偵測,進而發現蘇57,而殲20與F22則分別採用DSI與加萊特進氣道,這兩種進氣道不僅可以減輕機體重量,還極大的增加隱身性能,是目前主流隱身戰機的標配。最後則是蘇57是否擁有彈艙的問題,隱身戰鬥機的一大特點就是彈艙內置,除非特殊情況,一般不攜帶副油箱與外掛架。自蘇57誕生之日起就從未打開過內置彈艙,外界一度認為蘇57沒有內置彈艙,只能攜帶外掛架進行作戰,但就在去年,蘇57終於打開了彈艙,解答了蘇57是否擁有內置彈艙的問題,但外界對蘇57的質疑,依舊沒有消除。原因在於蘇57的進氣道仍然沒有發生任何改變。與蘇57不同的是,伴隨著殲20證實進入空軍服役,外界對於殲20是否擁有隱身能力的疑問已經消除。

說殲20勝過蘇57還言之過早

其實,俄羅斯專家質疑的,只是殲20雷達反射面積沒有公開而已,網上所流傳的數據完全不可信,至於蘇57,只要有國家有興趣,蘇57的雷達反射面積完全可以探測並得出結果,因為蘇57無論是在表演還是在作戰都不會採用任何措施隱藏自己。只要哪天殲20公開雷達反射面積數據,俄羅斯專家的質疑自然會完全消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