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三十年代的撫順,縣城門長滿雜草,赫圖阿拉老城遺址成農耕之地


撫順縣的城門,明洪武十七年,為防範女真和殘元勢力,明朝在高爾山下修城為“撫順城”,名由“撫綏邊疆,順導夷民”而來,片中城樓久不修繕,樓簷上長滿雜草,城垛牆磚多見缺損,幾位女子正在門洞處走過。

位於撫順縣的營盤地區,明萬曆四十七年,決定明清兩朝命運的薩爾滸之戰就在這裡發生,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大敗明軍,此後逐步佔領遼東,最終入關滅明。追溯往昔,曾經的大戰,戰況慘烈,屍飄河中,成為血河,而片中河水清淺,兩輛馬車踏水而過,山水相映,風光優美。

撫順縣的營盤地區,位於渾河與蘇子河的匯流處,交通要地,圖中為當時的糧棧門前,作為重要物資設施,門前安排有士兵把守。

營盤以其地理位置成為遼東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大豆、木炭、木材與糧食、牲畜在這裡轉運交易,圖中是一處馬店的院內,馬車上裝滿了貨物。

位於瀋海鐵路線上的撫順清源火車站,作為東北境內第一條中國人自己修建的鐵路,從瀋陽到海龍,擺脫了日本人對東北鐵路運輸業的壟斷,圖中的車站貨場擺滿了物資。

清原境內的渾河兩岸,一位老人正帶著兩個孩子,坐在岸邊,看著淌河而過的騎馬人,這裡曾是1905年日俄戰爭的戰場所在,照片拍攝的日本人找到此處,是尋找當時日本侵略者架橋渡河的遺存,中國的國土成了日俄侵略者的蹂躪之地。

興京陵街,位於如今的新賓縣,明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清太祖努爾哈赤出生在這裡的赫圖阿拉,公元1616年,建“後金”並稱帝,以此為都,後世稱為興京,也是清朝的祖陵清永陵所在地。

清永陵前的下馬碑,上面刻有“諸王以下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字樣,後世文武官員祭拜時,到此均須下馬。

清永陵全景,這裡原為努爾哈赤家族的墓地,清順治年間擴修,並改為永陵,取清朝江山永固之意,堪輿學說認為此地:"左砂龍頭山,似青龍環護,右砂煙囪山若白虎拱衛。陵前明堂平整開闊,蘇子河,如玉帶圍腰,陵後山巒起伏,渾河濚環。四神俱備,山川瑞秀,形勝彙集其間,實為風水寶地"

清永陵內的四祖碑亭,按中長次右、左老右少的位序,依次為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兒、興祖直皇帝福滿、景祖翼皇帝覺昌安、顯祖宣皇帝塔克世四祖碑亭,後方之山為“啟運山”。

清永陵方城內的享殿,又稱啟運殿,供奉四祖神位,清朝歷代皇帝祭祀的主殿。

赫圖阿拉老城遺址,曾經的大清龍興之都,已成農耕之地,照片所拍之時,只留有廢寺供人憑弔。

赫圖阿拉老城內的一處廢寺,斷壁殘垣,牆上的壁畫和殿內的塑像,大多是地獄的內容。

日俄戰爭後,日本控制了東北的重要礦藏,特別是易開採、煤質好、儲藏量極大的撫順煤礦,被滿鐵經營一直到日本投降,累計掠奪煤炭達到2億噸,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重要能源基地。

沒有完工的元帥林,堆滿了從各地蒐集而來的碑刻,很多都是從北京的一些陵園中運來,甚至還有圓明園的漢白玉石件。

秋天的陽光下,撫順附近的一處河邊,停靠著兩隻小舟,有兩人正在洗著衣物。

撫順的鄉間道路,從其它地方前來的移民,一家老小,背景離鄉來東北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