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老哈尔滨的“新城大街”,和著名的中央大街近在咫尺,却天渊之别

位于道里区松花江南岸的尚志大街,原名新城大街。这条和中央大街并行的街道,1900年形成,当时为区别老哈尔滨(香坊)故称“新城大街”。这里上世纪初便是繁华的商业大街。1927年,这条街已经开通有轨电车。当时从这里乘车可到达道外和南岗。1946年,市政府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更名为“尚志大街”,沿用至今。

老哈尔滨的“新城大街”,和著名的中央大街近在咫尺,却天渊之别

行走在其中,看着那些旧时代留下的老建筑,不难发现它曾经繁华的商业气质。对哈尔滨历史感兴趣的游客,不妨在逛完中央大街之后顺便看看相隔数百米的尚志大街。


日升恒绸缎庄旧址

老哈尔滨的“新城大街”,和著名的中央大街近在咫尺,却天渊之别

日升恒是哈尔滨著名的呢绒绸布店,创建于1918年,经理纪人仲,以批发呢绒、绸缎、布匹为主,同时经营大小五金。日伪时期经济陷入困境,将临十四道街拐角正门出租给一家药铺-济生堂。该药铺1956年改为公私合营,1975年改为“保康药店”,现称“中华大药房”。该建筑尚志大街一侧的日升恒绸缎庄解放后公私合营,继续经营纺织品。现已倒闭铺面出租。

伪满通信株式会社旧址 尚志大街53号

老哈尔滨的“新城大街”,和著名的中央大街近在咫尺,却天渊之别

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哈尔滨管理局(哈尔滨中央电报电话局),旧址位于道里区尚志大街53号,尚志大街与透笼街交汇处。三层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5143平方米,由日本人于1937年建成,近代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现为中国联通尚志营业厅,哈尔滨市三类保护建筑。

巴斯拉斯宾馆

老哈尔滨的“新城大街”,和著名的中央大街近在咫尺,却天渊之别

在尚志大街和西十三道街交汇处的西南角有一座L型三层楼。在历史上它实际上一分为二:临尚志大街部分是原麦加利银行,临西十三道街部分是原巴拉斯旅馆。两部分建筑在建筑风格和装饰手法上也有所不同:原麦加利银行属新艺术运动风格,它的方形壁柱是直通上去的,爱奥尼柱头更具有立体感,并有松果状装饰垂花。巴拉斯旅馆属折衷主义风格,它的方形壁柱上是分段的凸出拉毛装饰带,爱奥尼柱头较扁平,并在二层窗楣上做了连接两柱间的拱型装饰。值得一提的是,本建筑临尚志大街部分楼顶原有一个半圆形山花,二层窗户原有弧形窗额。而现在,楼顶的山花不见了,二层窗户的弧形窗额只剩北侧的了。这麦加利银行便在大名鼎鼎的渣打银行,只是在国内翻译的不一样。一家银行拥有两个中文名。

欧罗巴宾馆

老哈尔滨的“新城大街”,和著名的中央大街近在咫尺,却天渊之别

欧罗巴宾馆坐落在尚志大街与西十道街交汇处,始建于1934年,这座欧陆风情的大楼曾是俄国人经营的一家旅馆,1937年,着名女作家萧红和其丈夫萧军曾居住于此。

真美照相馆

老哈尔滨的“新城大街”,和著名的中央大街近在咫尺,却天渊之别

这家真美照相馆据说是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字号,是当时道里区最大的照相馆。所在的房子建于1934年,是砖棍结构的现代建筑。

契斯恰科夫茶庄

哈尔滨尚志大街128号坐落在尚志大街与西十三道街交口,是一栋优美的俄罗斯风格木屋。米黄色的墙体,墨绿色大大的洋葱头屋顶,屋檐下和门窗上装饰着层层叠叠的木质雕花,流露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风情。它坐落在哈尔滨最繁华的商业区,面对着熙来攘往的新一百、麦凯乐商厦,遥遥远望着宏伟的圣索非亚教堂。它安静得像一首小诗,却也有动人的故事。

老哈尔滨的“新城大街”,和著名的中央大街近在咫尺,却天渊之别

哈尔滨尚志大街128号坐落在尚志大街与西十三道街交口,是一栋优美的俄罗斯风格木屋。米黄色的墙体,墨绿色大大的洋葱头屋顶,屋檐下和门窗上装饰着层层叠叠的木质雕花,流露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风情。不过我在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发现,南侧的一个窗口被砌上了砖。这是大家极不愿看到的。

老哈尔滨的“新城大街”,和著名的中央大街近在咫尺,却天渊之别

这座小木屋有着值得铭记的过往,它曾是哈尔滨的中国茶叶贸易中心。它的主人是契斯恰科夫。这就是我之前文章提到的红军街124号主人的总店。契斯恰科夫曾在圣索菲亚教堂翻建时,捐赠了60万的银卢布。教堂的南侧,也曾有一块汉白玉的标志牌刻下了他的名字和捐款的数额。现在,他曾捐建的大教堂已成了哈尔滨标志性的旅游景点,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说圣索菲亚教堂是一部交响乐,那么与它遥相呼应的这座集历史人文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于一身的木屋就似一首小夜曲,倾诉着一个城市的人文记忆和一段时光的甜蜜与忧伤。

哈尔滨有为数不少的历史建筑,它们有的连成一片,有的散落在无人在意的角落,它们共同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一座没有记忆的城市是悲哀的,我们不能就这么让这些老建筑慢慢凋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