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劉備祖先墓地出土的文物:件件價值連城,圖7令考古人員最為激動


【劉勝墓室入口】滿城漢墓是劉備先祖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兩座墓地開鑿於陵山主峰東坡之上,南北並列,相距120米,由墓道、通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後室六部分組成。兩座墓地出土了金、銀、陶、玉、石、漆、五銖錢等類文物一萬多件,其中精品文物400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50多件。

【中山王方壺】《史記》記載:“勝為人樂酒好內”,就是說劉勝嗜酒好色,而且劉勝墓地也出土了大量酒器,這件方壺就是其中的代表。方壺特點為方體,小口,斜肩,腹兩側有一對環耳。在壺蓋上有四個抽象的龍形鈕,在壺肩四稜上各雕塑有一條小龍,龍頭衝上,獨角大耳,頸背生鬃,長尾。另外,方壺上的銘文多達448個字。

【錯金銅博山爐】該器物通高26釐米,足徑9.7釐米,由爐座、爐盤、爐蓋三部分組成。爐身似豆形,通體用金絲和金片錯出舒展的雲氣紋。爐盤上部和爐蓋鑄出高低起伏的山巒;爐蓋上因山勢鏤孔,雕塑出生動的山間景色。山間神獸出沒,虎豹奔走,輕捷的小猴或蹲踞在巒峰高處、或騎坐在獸背上嬉戲玩耍,獵人手持弓箭巡獵山間;座把透雕成三龍出水狀,以龍頭擎託爐盤,奢華無比。


【劉勝安車復原模型】安車在古代指坐乘之車,常駕四匹馬。西漢時期,不同身份的人乘坐不同裝飾的馬車,王車的車輪為硃紅色,車蓋為青黑色,金屬器件則鎏金。劉勝墓室裡甬道、南耳室和竇綰墓北耳室為車馬房,共隨葬實用車10輛、馬29匹,有出行時乘坐的安車、遊獵時使用的獵車、輕快簡便的軺車等。

【長信宮燈】長信宮燈為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造型優雅。另外,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用於防止油煙汙染。據考證,長信宮燈原為西漢陽信侯劉揭所有。劉揭在漢文帝時受封,漢景帝時被削爵,府邸被查抄,此燈則歸竇太后居所長信宮使用。再後來,竇太后將此燈賜給了竇綰。

【銅朱雀燈】銅朱雀燈通高30釐米、盤徑19釐米,朱雀昂首翹尾,嘴銜燈盤,足踏盤龍,作展翅欲飛狀。雙翅和尾部陰刻纖細的羽毛狀紋。燈盤為環狀四槽,內分三格,每格各有燭釺一個。古代傳說中朱雀是百鳥之王,早在先秦時期朱雀被認為能接引死者靈魂上升於天,後世認為其能予人長生。


【金縷玉衣】劉勝和竇綰墓地各發現了一件金縷玉衣,這是讓當年考古人員最為激動的大發現,“玉衣體型肥大,腹部突出,玉衣長1.88米,由2498塊玉片組成,所用金絲重約1100克。”兩套玉衣都由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個部分組成,每一部件都可以彼此分離,非常奢華。之所以穿著玉衣入殮這是因為當時人們認為玉能令屍體不腐,顯然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錯金銀鳥篆紋銅壺】該器物通體用金銀絲嵌錯出鳥篆文吉祥語和動物紋帶;口、肩、腹部各有微凸的寬帶紋一週,上錯怪獸和雲雷紋;其間用金銀線錯出鳥篆文三週,極其精美。壺蓋錯銘文“有言三,甫金,為荃蓋,錯書之”12個字;頸部有 銘文“蓋圜四綴,儀尊成壺”8字;上腹錯銘文“盛兄盛味,於心佳都,於”10字;下腹部有銘文“口味,充潤血膚,延壽卻病,萬年有餘”14字。

【車馬配件】1968年,解放軍工程兵某部在滿城陵山進行戰備施工時,意外發現了滿城漢墓。當時正處於特殊時期,後在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親自主持下,考古人員和部隊官兵們在非常時期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地完成了發掘。發掘期間,郭沫若多次親臨現場指導文物的提取工作。


【銅朱雀銜環杯】銅朱雀銜環杯為通體錯金,朱雀矗立在兩高足杯之間的獸背上展翅翹尾,神采飛揚,喙部銜一能自由轉動的白玉環。獸匍匐,四足分踏在兩高足杯底座上。朱雀的頸、腹與兩杯的表面嵌有圓形和心形綠松石十三顆,色彩斑斕,精美奢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