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本投降後,美國的“吃相”有多難看?佔領軍20萬,位置很講究


日本投降後,對日本的軍事佔領問題成了同盟國的當務之急,因此在1945年9月2日,11個同盟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決定由美國全權負責,統一部署對日派軍事宜。

別看美國參戰最晚,但是它的野心卻不是一般的大,其實早再日本投降之前,美國就已經確定了獨佔日本的計劃。就在日本投降當日,佔領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就宣佈了各盟國的佔領軍規模,其中單美國自己就派出12個師達20萬人,而中、英、蘇則只各自派出一個師。

除了派兵規模,美國的野心同樣顯示在其對佔領區的劃分上。按照美國的計劃,本州地區因為基礎設施完善所以必須由美國控制,九州的條件屬於二流,可以劃給英國,而屬於絕對落後的四國島則由中國佔領,蘇聯因為不被美軍信任,只被安排在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不毛之地。


1945年10月,盟總向國民政府正式發出邀請,希望中國派出一支50000人的軍隊進駐日本,並承諾由盟總負責這支部隊的軍費開支,可是當時蔣介石正在為內戰做打算,於是他計劃將駐日部隊縮減至5000人左右,由新組成的六十七師執行。

但是不久後內戰就打響了,在上海江灣待命赴日的六十七師很快被投入了內戰,結果在湯恩伯的指揮下很快成了華中野戰軍的炮灰,一直原本可以成為傳奇的部隊就這樣早夭了。

站上日本一雪前恥的大好機會就這樣成為了泡影,而國民政府也只是象徵性的在日本保留了一個軍事代表團,除了下設的機構外,40名憲兵就是全部的“武裝”,實在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