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涵江蒲阪,有一條美麗的小河

涵江蒲坂,有一條美麗的小河

生命旅程裡,總有那麼一種情懷,總有那麼一個地方,讓你傾訴曾經的歲月,讓你念念不忘,不能忘記,也不敢忘懷,那就是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人,無論你走到哪裡,漂泊到何方,落腳到何處,身居何位置。“蒲坂”,這塊土地,貧瘠而又古老,方圓不足十平方公里,是由三個村組成的,即是如今江口鎮園下村,園頂村,頂坡村組成的總稱,時刻讓你魂牽夢繞的地方;十六年的歲月嫣然,儘管在時光長河裡,這只是一瞬間,對於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難以忘懷的,童真快樂,少年奮發,在腦海中烙下深深的印痕,攜一段感悟,感動和溫暖與流年同行。

“蒲坂”由來是山西蒲州(今邊城市)和下坂的簡稱。元末明初的年代,由於朝代更迭,戰亂不斷,紛爭難停,各地烽煙四起,民不聊生,百姓苦難深重。到處揭竿而起,農民起義烽火戲諸侯。這時,山西蒲洲人關宋奎生有六子,分佈各地為官,以六十為姓,名字為四,五,六,七,八,九,四子六十七(關元棠)身任興化路海防府同知,棄官遁隱,隱居於福清市橋尾大路頂尚陽宮。五子六十八(關元榮)身任浙江省參政,正是元朝末期,元朝的暴政必將氣數已盡。於是,五子六十八(元榮)攜倆個兒子投奔其兄六十七,寄寓尚陽宮,並於明朝洪武二年遷移至白拐山腳寒舍居住,“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開始起舍置業,拓荒開墾,繁衍後代,蒲渚流芳的歲月,從而拉開了開創蒲坂關姓家族在莆田一片新的天地。

蒲坂村落地處莆田涵江區江口鎮大帽山脈的山腳下,森林茂密,林分結構合理,地表上灑落各種樹葉樹枝雜草形成腐質層濃厚,植被豐富,是一個天然蓄水池,源源不斷的山泉,從溝壑,倒水坑的溝底,涓涓細流,匯入後龍澗,穿越各式各樣丸石,頑石,流進縱橫交錯蒲坂各村落小河,其中一條小河貫穿著園頂村,園下村,頂坡村,蜿蜒曲折,流水潺潺,清澈見底的甘泉,養育了三十代蒲坂人。

這 一條小河經過園下村,村人都稱之為“蕩溝”,至於這條小河如何形成如何誕生真是無從考證,滄海桑田,人類的生命猶如天上流星一番,閃爍一現,永遠等待後人們去探索。對於“蕩溝”,園下村人有著太多太多的記憶和懷念,這裡承載園下村人悲歡離合的情懷,陰晴圓缺人間美麗的傳說,演繹了多少園下村人的動人故事。

涵江蒲坂,有一條美麗的小河

時間,不知不覺在指尖上劃過,蒲坂先輩們面對白拐山腳下的雜草叢生,野獸出沒無常,時常飢一頓,飽一頓,如此困境的現狀,從不畏懼,硬著頭皮開出一片新田地來,前仆後繼,縱然有千難萬險,縱然有千辛萬苦,經過三百多年的努力,十幾代人不間斷鋤挖肩挑,終於改造出千畝良田,並且大興水利工程,依稀看到了後龍澗兩邊用各種石頭砌壩築牆的痕跡,再現當年修堤築壩排水患,造福子孫不言苦的信念,讓山上的水,源源不斷流進貫穿三個村莊的小河——蕩溝,提供給村人們飲用,洗漱,灌溉千畝良田,極大鼓舞了蒲坂村人們生產,生活。

小河阻隔兩邊自然村落生活生產,關氏家族先輩們用青石板橫垮小河兩岸,小橋兩端總有用石頭壘砌的小平臺,以方便關家媳婦們洗衣服,挑水。

每當夜幕降臨,月亮初上,月光如熾,她們成群結隊,來到河邊洗衣服,嘮嗑家常,打情罵俏,白日勞作的疲倦被河面涼風吹散了,把愛的柔情埋在揉搓的衣服當中去,把情感和思念融入河水裡,追隨那漂泊的腳步,訴說相思苦澀,書一箋紙寫盡她們嫁入關家秋水長天,再書一箋紙寫盡她們情義無價,與蒲坂這塊熱土人們,共歡喜,共享繁華和苦難,一代又一代外鄉女嫁入關家,她們同關家人共命運,同甘苦,從不怨言,她們同關家男人一樣,肩挑背扛,在田裡,在山上,勤勞耕作,高奏了她們吃苦耐勞,聰明能幹的凱歌,她們還哺育著關家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她們永遠是蒲坂人的驕傲和自豪!

時間流水一般,轉眼間,到明朝萬曆年間,關家人就有人開始離開蒲坂,闖蕩到莆田城裡開鋪經商,廟前路半條街皆是大宗伯第陳經邦國師古民居,而另一半街道里古厝,有著關家人經商身影,直至福州市臺江農貿市場都有關姓人家經商,他們大都販賣桂圓乾,海鹽等生活用品。後來,也有關家人闖蕩上海灘開辦絲綢廠,成為資本家,邁出蒲坂人經商堅強的第一步,他們裹著蒲坂生命的溫暖,抒寫經商的神奇,同飲“蕩溝”水,勇闖輝煌路!

時光斑斕了光景,一條貫穿蒲坂各個村落的小河,已經成為蒲坂人生命之源,澆灌各種農作物茁壯成長,年年風調雨順,年年豐收,蒲坂人豐衣足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時光荏苒,歲月如水,光陰猶如一盞人生溫暖之茶,甘苦自知,時間轉眼即逝,瞬間就到清朝乾隆年間,蒲坂人經過將近四百年辛勤耕耘,關姓家族已經成為富甲一方的名門望族,花果飄香的世外桃源之地,小河兩岸種植水蜜桃,紅綠相間,煞是美不勝收。蒲坂的山腳,山巒,房前屋後,全部種上龍眼樹,枇杷樹,桃樹,番石榴樹,荔枝樹等各種果樹,每年的春天,春暖花開,競相開放,蒲坂春色映入眼臉,蒲坂二月花芬芳,煙雨江南景色美。

美麗的蒲坂,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那就是風流才子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下江南偶然機會路過蒲坂,對這裡人文景觀讚歎不已,嘖嘖稱讚,蒲坂面朝大海興化灣畔,背靠大帽山脈。當他看到千畝良田井井有序,油菜黃花遍地開,蠶豆開花,紫藍的無邊無際,甘蔗林一望無垠,瓜果飄香,春風十里,藍天白雲,青山碧水,炊煙裊裊,撐著油紙傘,窈窕蒲坂淑女穿梭在蒲坂的村落雨巷裡,一幅江南水鄉油墨畫展現在乾隆皇帝面前,驚豔了見多識廣的乾隆皇帝,驚訝嘆道,這必是一塊風水寶地,人傑地靈的地方,聽著村人的介紹,有一支關氏九主家族,多人考入進士(全國前五十名),舉人,秀才,乾隆皇帝揮毫題字“文魁”,時至今日,九主自然村落依然榮耀莆陽大地,即使是上世紀七十年末高考,“一門六上榜”,到如今“一門三博士”,無不閃耀著九主門第光環! 這也成為蒲坂人的佳話!

乾隆年間,蒲坂人最富有,最人和業興,最六畜興旺,最五穀豐登,這時蒲坂人開始大興土木,廟宮祠堂庵寺相繼破土動工落成,成為儒教,道教,佛教三教融合一體,迸發出輝煌的一頁。

蒲坂人依然喝著這一條小河蕩溝水,可能是蘆葦蕩太多的緣故,顧名思義起的名字“蕩溝”,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人為活動劇增,難脫人多地少的怪圈,生存是第一需要,人們紛紛向蒲坂村落山上進發,開荒種植各種耐旱農作物,山上植被被嚴重破壞,蓄水能力弱化,小河水位下降,河裡各種雜草蔓延,蕩溝底有了田螺,有了毛蟹,有了魚……,每年都要清洗盪溝時,是蒲坂各村男女老少最高興的季節,摸螺捉魚嵌毛蟹,

家家戶戶洋溢著大飽口福的喜悅,溝底沉澱泥漿用水沖洗,用石灰消毒,當閘門放下,只有等待來年了,這條小河擁有三個閘門,位於園頂村小河閘門是將水排入萩蘆溪,頂坡村小河閘門是將水排入蒜溪,園下村蕩溝水直接排入興化灣的大海里,這種閘門有兩重作用,一是蓄水;二是防止海水進入,無法澆灌農作物。一年一度河鮮美,二兩燒酒口狂語。年少的我放任自由,沒有人管教,總有會去村裡供銷社門市部二角錢買番薯酒相呡,喝得胡言亂語,面紅耳赤;

從此有了“天公”罵名,從此也有偷果摘菜之惡習,從此學會喝酒抽菸,恰好那年十二歲,野性鄉里。從這時候開始,蕩溝水無法直接排入田中澆灌,總是用水車將蕩溝水來回拉到田中。同樣的畝數同樣的水,年少的我來回拉著水車,累得精疲力盡,評工分,卻評半個勞力3個工分三角錢,被欺凌歲月是不堪回首。這條小河蕩溝水給予我們的童年無限的快樂,嘻戲游泳打水戰,給人們以希望與奮發,一代又一代蒲坂人,都有著太多童年快樂情感在這個小河裡,哪怕遠隔千山萬水,懷念那童心稚嫩!

童年快樂與困境並存,村裡人總是樂觀向上,他們耕作水田簡直是一幅水墨畫,他們犁田,耙田,插秧,扦插番薯苗,是那麼認真,富有藝術,鋤頭就是他們手中畫筆,他們四季輪作,精耕細作,甚至連田埂都不放過,種黃豆,種檳榔芋,番薯畝產超萬斤,水稲超千斤,轟動當時農村千家萬戶。可惜,我們還是一年糧食半年餓,人多地少是窘迫。於是,很多關家人開始遷移到鄰近別村裡生活,有三大波蒲坂人開始大量遷移,第一波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漂泊到南洋各個國家謀生;第二波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移民到閩西北各個縣生活;第三波是投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求生存求發展。其中有零星小部分蒲坂人,不乏通過招工招幹當兵上大學等機會,離開蒲坂這一故土,從此這條小河蕩溝水成為他們人生的過往,是永恆的記憶!

涵江蒲坂,有一條美麗的小河

蒲坂,這一條小河,有著美麗的傳說和故事,哺育一代又一代蒲坂人,由於水質下降,衛生狀況令人擔憂,蕩溝水已經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棄用,喝上乾淨衛生的自來水,人們還是津津樂道,這條小河曾經眷戀和歡樂,拂去歲月的憂傷,蒲坂各村作為莆陽大地一顆“文獻名邦”璀璨的明珠,從不缺席崇教尚文,傳脈書香的延續,從村私塾,祠堂小學,錦江書院,莆陽書院,到後來,莆田蒲坂華僑中學,蒲坂人始終綻放重視教育的光芒。因此,從蒲坂走出了彪炳史冊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走出一大批科技精英,他們精益求精,福廕人類;走出一大批各級各類官員,他們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走出了一大批教師醫生,他們教書育人,治病救人;走出了民族英雄,他們不畏犧牲,抵禦外來侵略;更可喜走出一大批從偷渡客,非法滯留者,打工者,從身無分文到華麗轉身,成為身價千萬,億萬的儒商;他們愛國愛鄉,愛家戀祖,熱心公益,書寫蒲坂人人生的豪邁,他們已經遍佈世界各地,他們奏響了莆商的華章,書寫莆商的重彩一筆!

這條賦予蒲坂人生命之河,依舊靜靜躺在那裡,流淌著,訴說著,鄉情依依,鄉音難改,鄉愁悠悠……,這裡一切永遠是我們蒲坂人的根,值得深情的懷念!

涵江蒲坂,有一條美麗的小河

涵江蒲坂,有一條美麗的小河

值此,關氏家族入莆650週年紀念日之際,僅用此文祝願我們國家風調雨順,繁榮富強;祝福關氏宗親團圓和平安,子孫後代興旺發達!

人的心,有時就像風一樣,好像永遠都有一種悲鳴在風裡迴旋,也找不到安全感。隨著風的百轉千回而千迴百轉,忐忑,煩躁,迷茫,恐懼……


涵江蒲坂,有一條美麗的小河



涵江蒲坂,有一條美麗的小河


作者簡介:關宋陵,男,檢察官,原江口園下村人,現就職光澤縣人民檢察院。離開家鄉40年,偶爾提筆,撫慰鄉愁。

曾在《福建日報》,《福建法治報》,《福建林業》,《閩北日報》等報刊雜誌發表各類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