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重點保護14片歷史文化街區



天津廣播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近日,《天津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年)》(徵求意見稿)公示,規劃涉及歷史城區、歷史地段、世界文化遺產、風景名勝區、薊州古城、歷史文化鎮村等8個方面的保護,以最大限度保留天津各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發展印記,全面體現天津整體歷史文化價值。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重點保護14片歷史文化街區

區位分析圖


保護體系


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全面保護天津市歷史文化資源。在城市與市域兩個層面加強歷史城區、歷史地段、世界文化遺產、風景名勝區、薊州古城、歷史文化鎮村、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及工業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合理利用,並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與保護要求。


保護結構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重點保護14片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結構圖


突出保護重點,加強系統性保護,規劃形成“一城、雙區、兩帶、多點”的整體保護結構。

“一城”指重點突出歷史城區的整體保護與更新復興;


“雙區”指不斷推動薊州歷史文化資源聚集區、濱海歷史文化資源聚集區的統籌保護與合理利用;


“兩帶”指大力促進大運河文化帶、海河文化帶沿線地區的文化傳承與發展;


“多點”指有效加強歷史文化價值突出的城鎮、村莊、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等眾多點位的保護利用。


01

歷史城區的保護


天津歷史城區參照1949年市區建成區的範圍進行劃定,面積約54平方公里。


“一帶多片,中西融合”的風貌格局


以海河與南、北運河為紐帶,串聯多片歷史地段,集中展現城市各重要歷史發展時期的特色,使中國傳統風貌、西洋異國風貌及北洋時期中西合璧的折衷主義特色風貌各放異彩、和諧共生。



延續歷史街巷路網格局


對現狀肌理整體保留情況完好的片區,應對路網體系進行整體保護,延續原有道路走向與空間肌理,保持各歷史地段原有的路網格局。重點保護原天津老城廂地區、原租界區原河北新區等地區的多元化的路網格局。結合歷史地段空間特色梳理,劃定歷史街巷及歷史街道,並對歷史街道分級確定保護方式。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重點保護14片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城區空間演變圖


保護歷史河湖水系


重點保護海河、南運河、北運河、子牙河、新開河、衛津河、津河等與城市歷史發展密切相關的河湖水系,保護水體形態、尺度和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歷史河流相關橋樑、碼頭、渡口等歷史遺蹟,為市民提供具有歷史感和文化內涵的濱水開放空間,認知城市自然歷史發展過程。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重點保護14片歷史文化街區

公園綠地與河湖保護規劃圖


保護和活化歷史名園


保護和活化歷史名園,發掘其作為傳統造園文化和歷史事件載體的價值,與城市公共綠地系統相結合,提供市民身邊可體驗、可感知的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公共空間。重點保護中心花園(原法國花園)、解放北園(原維多利亞花園)、中山公園(原勸業會場)、寧園(原種植園)、人民公園(原榮園)等具有歷史價值的公園綠地及歷史文化節點。


塑造宜人的城市開放空間


以海河為歷史文化主軸線,梳理並彰顯各歷史地段沿河分佈、縱深拓展的歷史脈絡格局與濱河城市特色空間。精心營造城市公園、廣場、濱水開放空間與其它公共開放空間節點,並結合步行系統建立展示歷史文化脈絡的歷史文化街道體系。形成開放空間組織和歷史文脈延續的主要載體,強化歷史城區整體空間聯繫。


分區控制建築高度,保護重要視線通廊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重點保護14片歷史文化街區


視線通廊與建築高度控制圖


保護城市天際線,按高度保護區、高度限制區和高度控制區三個層次,分區控制建築高度。注重控制歷史城區的高點、低點開放空間與標誌性建築等重要景觀間的互視要求。重點保護海河沿線、老城廂等重要歷史文化節點的視線通廊,形成高處瞰景、低處觀景兩類視廊。保持歷史城區整體的視覺關聯性,延續傳統歷史景觀。


加強建築形態引導及風格色彩管控,保護城市風貌特色


保護各歷史地段多元化的建築風貌特徵,對體量、風格、色彩、第五立面等各項要素進行精細管控,形成體現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風貌管控體系。重點管控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周邊、歷史河湖水系沿線、重要開放空間及其他重點地區的建築風貌。


02

歷史地段的保護


歷史文化街區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佈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具有一定規模的歷史地段。


天津歷史城區內劃定老城廂、古文化街、估衣街、海河、一宮花園、鞍山道、赤峰道、勸業場、中心花園、承德道、解放北路、解放南路、泰安道、五大道14片歷史文化街區。為更好地保護城市的風貌特色,保持歷史格局,可將歷史建築較為集中,在建築風格、路網格局、空間形態等方面能體現出天津某一歷史時期地域文化特點,但歷史風貌不是特別完整的歷史地段作為歷史文化特色風貌片區進行保護, 在條件成熟時可以納入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保護。


天津歷史城區內劃定中山路、哈密道、八緯路、大直沽4片歷史文化特色風貌片區。完整保護歷史地段的整體空間格局與風貌,同時根據各歷史地段的功能定位與風貌特色,制定具有針對性的保護利用模式與發展策略,改善當地居民生活環境,使居民安居樂業,提升地區活力。


03

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天津市域內的世界文化遺產涉及大運河與長城,應嚴格落實世界文化遺產相關保護要求,加強對文化遺產及其周邊歷史環境的整體保護和管理,嚴禁各類破壞遺產的行為。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天津段總長約195.5公里,包括北運河和南運河兩個區段,在三岔河口與海河相連通,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河道遺產為北、南運河三岔口段,全長約71公里。


加強對大運河兩岸核心監控區與濱河生態空間的分類管控,突出生態環境和傳統風貌保護,帶動天津市整體景觀環境及文化品質的提升。


依託運河文化遺產和資源,推動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運河重要節點,全力構建以點帶面、以面帶全、以節點集聚要素資源,輻射帶動周邊的發展格局。


通過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促進城鄉區域統籌協調等措施,全面展示運河文化魅力,構築京津文化高地。


長城


薊縣古長城是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薊州北部山區,全長約40公里。


加強對重點長城段落的維護修繕,依託歷史文化遺產與環境景觀資源,制定分層次、分區段的保護措施,協調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



黃崖關長城是薊縣古長城的代表,重點保護關城、城牆、敵樓、烽火臺等軍事設施及周邊的山體環境。


04

風景名勝區的保護


盤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整體保護範圍約110.9平方公里。黃崖關長城風景名勝區是市級風景名勝區,整體保護範圍約13.6平方公里。


要按照景觀價值等級和敏感度及保護利用程度,將風景名勝區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保護區三個層次,實施分級保護控制,並對一、二級保護區實施重點保護。將來按照天津市統一調整部署,納入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


05

薊州古城的保護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重點保護14片歷史文化街區


薊州古城保護規劃圖


薊州古城是天津市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範圍約1.28平方公里。


要保持以鼓樓為中心的十字街格局,以及武定街、文昌街等歷史街巷的空間尺度,並對歷史軸線進行嚴格控制。


重點保護獨樂寺、薊縣白塔、漁陽鼓樓、魯班廟等文物古蹟與歷史建築,保護民居建築的傳統風貌與院落肌理。


加強對獨樂寺、漁陽鼓樓2片歷史文化特色風貌片區的保護。


06

歷史文化鎮村的保護


天津市現有3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其中楊柳青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西井峪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葛沽鎮為天津市歷史文化名鎮。



楊柳青鎮保護規劃圖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重點保護14片歷史文化街區

西井峪村保護規劃圖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重點保護14片歷史文化街區

葛沽鎮保護規劃圖


本次規劃新增4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其中

獨流鎮作為天津市歷史文化名鎮加以保護,果香峪村、中營村、老米店村作為天津市歷史文化名村加以保護。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重點保護14片歷史文化街區


獨流鎮保護規劃圖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重點保護14片歷史文化街區

果香峪村保護規劃圖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重點保護14片歷史文化街區

中營村保護規劃圖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重點保護14片歷史文化街區

老米店村保護規劃圖


加強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整體保護,要保持傳統格局、歷史風貌、空間尺度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完善公共服務、交通、市政、環保、防災等基礎配套設施,實現人居環境與鎮村面貌的整體改善。


07

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及工業遺產的保護


天津市現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兩千餘處,其中已公佈的文物保護單位共391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處,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206處,區文物保護單位151處。


天津市根據自身特點將建成五十年以上,具有歷史、文化、科學、藝術、人文價值,反映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築確定為歷史風貌建築。目前天津市已公佈了877幢歷史風貌建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確定為歷史建築。目前天津市在已公佈的193幢非不可移動文物的歷史風貌建築的基礎上,又公佈了65座歷史建築,使天津市歷史建築總數達到258座


天津市工業遺產指從洋務運動時期至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1860-1962年),涉及天津鋼鐵鑄造工業、船舶製造業、機械工業、紡織工業、電子工業等工業門類的生產、加工、倉儲等工業物質遺存,包含工業建築物和附屬設施,也包括已經列入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築的工業遺存。目前已確定了97處工業遺產,其中與工業生產直接相關的工業遺產37處,與工業生產間接相關的工業遺產60處。


08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天津市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5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50項,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約700餘項。


保護和傳承以楊柳青木版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獨流老醋釀造技藝

等為代表的傳統美術與傳統技藝;保護和傳承以評劇、京東大鼓、天津時調、相聲等為代表的傳統戲劇與曲藝;保護以津門法鼓、漢沽飛鑔、葛沽寶輦出會、獨樂寺廟會等為代表的傳統音樂與民俗活動。


保護歷史地名,包括傳統巷子、衚衕、街道、人文建築和自然地理實體名稱中的傳統地名及有豐富文化內涵的現有地名。


保護狗不理、桂發祥、耳朵眼、老美華、起士林等傳統商業老字號。





來源 |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