歎為觀止 “石頭村”建築明清造
方峪村周圍三面環山,村北靠鵓鴿寨山,南依清水溝。開車行至方峪村村口,記者沿著鄉間土路走了不一會,便看見石頭碑刻“方峪村”三個大字。
沿著古老的石階路向村子走,記者好像置身於石頭堆砌而成的世界。青石鋪成的鄉間小路,石板搭成的房頂壓塌了年深日朽的棟樑,坍塌在牆圍中。斑駁的石頭牆上既有人為的的劃痕,又有雨雪風霜留下的歲月的痕跡。除了大門和樑棟是木質的,其餘的全是石頭,全村沒有一塊磚頭瓦片。天氣漸寒,鬱鬱蔥蔥得草木都已變的枯黃,顯示著大部分房屋已許久無人居住。
方峪村村委會書記方永鳳告訴記者,方峪古村落佔地 220 餘畝,現存石頭院落 300 餘處、石頭房屋 1200 餘間、傳統石頭街巷 5600 餘米,村落現存古建築多為明清時期所建。石街石巷、石房石院、石雕石磨、石桌石凳……應有盡有,在景點過度商業化開發的如今,古樸的方峪村難得的保留了千年來的原汁原味。
主街分界 方峪村最早始建於宋代
沿著石板路往村裡走,記者聞到了一陣飯菜香,此處的煙火味濃郁了許多,晾衣繩上正在曬著棉花被,村頭的老樹底下坐著一群老人沐浴著暖陽說笑。
與老人閒聊,記者得知,方峪村最早始建於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宋代時叫王嵎村,明代方氏由山西搬遷至此,以農耕為主。方氏進村後因王氏乏嗣,方氏逐漸成為望族,於清中期更名為方峪村。
村落的建成最早是由山下至山上,由村東到村西,由村南至村北呈階梯狀佈局。由於方峪三面環山,一面出入,故歷代兵患、匪患較輕,清末為防捻軍匪擾,村民還在村西山頂建了一座山寨鵓鴿寨,至今保存尚好。
村子有兩條東西向的主要街巷,由五聖堂向西為前街,也就是方峪古村落的中心大街,前街北側坐落有五聖堂、方家大院、兄弟門等主要院落,后街位於前街的北側,主要院落為吳家大院。兩條主街與條條衚衕把村內三百餘處古院落連接起來。
另外還有多條南北向的衚衕把前街、后街相聯通,大街小巷均由青石鋪成,街道有的平直,有的順應地勢,使整個村子因地制宜,錯落有致。
由於經濟發展,20 世紀 80 年代村民集中在山下建設新村,老石頭房得以完整保存,基本維持了明清時期的歷史面貌,具有寶貴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稱得上明清石刻“博物館”。
因地制宜 石頭村將穿300萬“新衣”
在濟南地圖上劃一道對角線,恰好可以貫穿濟南的長清方峪與章丘朱家峪。同樣具有數百年曆史,同樣三面環山,同樣自然風光與歷史建築交相輝映,如今朱家峪已有“江北第一古村”之稱,遊客如織,成為一張鮮明的旅遊名片。
早在2014 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方峪村為山東省第一批“鄉村記憶”工程試點單位;2015 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方峪建築群為第五批省文物保護單位;2016 年,濟南長清方峪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今年,縮壁廳又成功入選濟南市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
現如今,方峪村的建築、院落雖說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是老房子年久失修的的確確成為方峪古村落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難題。
記者從方峪村村委會處瞭解到,方峪村的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的中國傳統村落”後,方峪村所在的孝裡鎮政府提出對方峪村進行傳統村落保護。
據悉,此次傳統村落保護將涉及對方峪村的古戲臺改造、更換古村內的給水通道以及修復方峪村傳統石板路等16個項目,項目資金共計300萬元。
屆時,希望方峪將古村、古井、古街巷將展現新的風貌,古風古韻的石頭村不再像現在這般蒼涼,也讓當地村民真正成為受益者。
閱讀更多 山東省委政法委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