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30年前我们热衷的那些收藏品,渐渐被遗忘了

三十年来,收藏门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我们以前热衷的收藏,现在已经慢慢变得无人关注。但冷门的东西不代表没有价值,恰恰相反,有些还很值钱!

一、国库券

国库券曾经是我国的重要凭证之一,从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推出第一张国库券,一共历时17年,直到1998年发行最后一批国库券结束。

30年前我们热衷的那些收藏品,渐渐被遗忘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当年,国库券、粮票、火花,是除了邮币卡之外,国民最喜欢收集的三大纸质收藏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建设重要见证物之一的国库券,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些老的国库券,除了券面本身的价值以外,还具有不错的收藏价值。

30年前我们热衷的那些收藏品,渐渐被遗忘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而收藏价值最高的,要数下面这张1984年发行的面值100元的国库券,十分罕见,全新品相的售价大概在2.8万至3.5万人民币之间,竟然比1980年的金猴还值钱!

二、烟标

烟标又称烟壳、烟盒,原本是烟草的包装。为了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扩大销路,烟厂争相在烟标上做文章,因此各种千奇百怪的牌名、精美绝伦的图案也就应运而生。

30年前我们热衷的那些收藏品,渐渐被遗忘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在建国初期,烟标承担了很大的宣传责任。那时候,电视、报纸都不发达,网络就更没有了,而烟草本身具有广泛的流通性,所以烟标就成了“宣传单”。

以前的烟标都是手绘制版,有着特殊的美感,有时候烟厂还会设计各种主题,来纪念大事发生,比如运动会,抗美援朝等。而如今烟标设计都大同小异,样式没有什么特色,收藏的人也逐渐变少了。

三、粮票

粮票是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在经济水平较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当时物资匮乏,几乎所有东西都是限量供应的,光有人民币还不行,所以除了应用最广泛的粮票布票之外,还有钢材票、机油票、棉花票等今天看起来十分“奇葩”的种类。粮票作为当时使用最广泛的有价证券之一,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30年前我们热衷的那些收藏品,渐渐被遗忘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曾经,粮票和邮票一样,深受大众的喜欢和收藏。但随着1999年国家宣布粮票正式作废,粮票1955年出现的粮票,终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收藏的人群也逐年下降,时至今日,已经很少人玩粮票了,但几乎家家户户都还能找到一些老粮票。

30年前我们热衷的那些收藏品,渐渐被遗忘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四、火花

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我们小时候也叫做洋火皮,也是多采用手绘画,选材涉猎广泛,包罗万象。

30年前我们热衷的那些收藏品,渐渐被遗忘了

火花是附载在火柴盒上的,上世纪80年代时,它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收集火花就显得特别顺其自然,不少人是连盒子一起收藏的。

30年前我们热衷的那些收藏品,渐渐被遗忘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随着打火机的便利,火柴厂的逐渐绝迹,收藏火花的人也越来越少,很多的90后,00后连火花都没有见过,更别提收藏了。

五、电话卡

在90年代,电话、手机没那么普及的时候,大家打电话多是购买电话卡,再到公用电话亭去打,而磁卡的设计也是丰富多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30年前我们热衷的那些收藏品,渐渐被遗忘了

不过,磁卡的收藏寿命极短,诞生于1976年,从发行使用到退出历史舞台也不过就几十年,但这短短的几十年,它也经历了被人认识到接受,甚至疯狂的炒作,与现在的沉默。一张小小的电话卡,在1997年春夏之交的邮币卡市场高潮时竟然卖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时洛阳纸贵。

六、糖纸

糖纸是小女孩比较喜欢收藏的,花花绿绿很好看。这个爱好现在的小孩估计会觉得很奇怪,但对于很多70后,80后来说,集糖纸是件很平常的事。

30年前我们热衷的那些收藏品,渐渐被遗忘了

那时候大家生活都不富裕,糖果还是一件很稀罕的东西,只有在过年或者谁家有人结婚时,才有希望吃上几颗。吃完糖果之后,大家都会把糖纸清洗干净,找一本书夹起来压平,如果谁有大家都没有的“精品”,也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上几天。

收藏糖纸,如同收藏明信片、年画一样,门槛很低,不需要很多的资金。只要细心留意自己吃的糖纸的颜色、材质等,就能拥有一套精美的糖纸收藏本。

如今,大家吃的糖果都是一些名牌,可因为不再稀奇,现在的小孩子也不会有心再去收藏了。

七少爷插话:

收藏总是伴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新旧不断更替!我也有收藏了一些粮票和烟标,想必你也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