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馬達加斯加是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以農業、礦業和紡織業為經濟基礎。據國家統計局估計,有70%的國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而在一些偏遠地區,這個數據甚至超過80%。在一些正規的行業中,付給員工的週薪會驚人的低,而在那些非正式的工作中,這個數字更是不可想象。國際勞工組織,是一個由聯合國代理的將187個成員國政府、企業主、工人整合在一起的國際組織,旨在設定勞工標準,改進政策、並試圖找出方法為所有人,無論男女提供體面,像樣的工作機會。近期,國際勞工組織就委派攝影師Maxime Fossat前往馬達加斯加拍攝他們的一個部門項目,以及為改進國際供應鏈勞工的安全與健康所推行的勞工監管機制。Maxime用他的Leica M-P拍攝了一個系列作品,提供了對馬達加斯加工人狀態的寶貴影像。而今天我們就和他聊聊這一次拍攝的故事。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Photo by Maxime Fossat

Q: 我們先來聊聊你自己的攝影生涯吧。你是怎麼走入這一行的?

A: 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有兩個最主要的興趣:木工和攝影。在我15歲離開學校後,我決定去做木工學徒。不過在我學徒期滿後,我發現其實我並不想把這輩子奉獻給建造行業。就在那一刻,學攝影的想法自然出現在了我的腦海裡。那時我對於攝影世界,以及攝影本身全然無知。我只知道我想去學習如何正確的使用照相機,並拍出好照片。

Q: 你是什麼時候決定加入紀實攝影行業的?另外,誰,或者是什麼影響你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A: 老實說,我從沒有死心塌地的走入過紀實攝影。當我20歲從ETPA攝影學校(法國,圖盧茲)畢業的時候,我並沒有錢去買攝影耗材,也沒有合適的人脈關係來進入這一行,所以很不幸的是,我剛畢業就放棄了從事專業實踐的想法。我只是留著一臺老式但無比可靠的Leica M6和一支Summicron 35mm,並出於個人興趣拍了一卷膠片。

此後,許多年,我離開了法國,並定居瑞士。期間,我做過無數種工作,僅以此來維持生計,然後就是四處旅行。旅行提升了我對社會學問題的興趣,而又因此反向激發了我的旅行慾望。與此同時,我為一家籌款公司工作,組織管理幾個由國際NGO組織在瑞士召開的募資活動,這也讓我在國際合作的領域中建立了自己的工作網絡,同時圍繞著我的工作環境和興趣,也構建了我的個人社交生活。兩年半以前,我所積累的這些點匯聚到了一起,一個來自國際勞工組織的人得知我曾經學習過攝影,邀請我成為他們的顧問攝影師,併為他們幾個境外項目拍攝紀實照片。我幾乎不敢相信,但實際上,某種程度,是紀實攝影自己走進了我的生活。

作為一個在學習期間的狂熱大畫幅攝影師,我必須說那時候我的作品被新客觀主義的攝影師例如Andreas Gursky和Thomas Struth,這樣的人深深的影響著。它促使我通過一種安靜而準確的方式去拍攝中畫幅作品。此外,在紀實攝影領域,對我同等意味的,還有Edward Burtinsky的作品,總能讓我產生共鳴,同樣在如何堅持主題,並保持一致性的去記錄事物方面,影響著我的攝影方式。當然,因為我最近處於對人類學和社會問題的持續興趣,導致我越來越深入於自己的工作,也由此接觸了很多非常棒的報道文學,和紀實攝影師,他們都實實在在的啟發著我。在這裡我可以提及一些名字:James Nachtwey, William Daniels, Jacob Aue Sobol, Santi Palacios, Natela Grigalashvili 和Maxim Dondyuk,以及許許多多人。

Q: 你與很過國際組織或非營利組織合作過,例如無國界醫生,國際勞工組織等。你是如何獲得這些工作的?

A: 國際勞工組織在2015年開始和我接觸。他們有一個部門需要針對一個在地方上和當局政府以及社會夥伴合作改善年輕人安全與健康工作環境的項目中聘請一位紀實攝影師全程記錄,但這個項目會橫跨11個國家。這就是我們的第一次合作。起先,他們派我去了菲律賓和越南,儘可能客觀的去報道和記錄這兩個地方年輕人的職業安全及健康狀況。此後,他們又派我去了緬甸,馬達加斯加,哥倫比亞,阿根廷和烏拉圭。國際勞工組織讓我走上了軌道,並允許我開始自己的紀實攝影之旅。通過把我在此期間拍攝的所有優秀作品整合到一起,我建起了一個完整的作品集,並以此向其他國際組織尋求工作。而無國界醫生組織則非常喜歡我給他們展示的照片,並聯系我去吉爾吉斯斯坦去拍攝那邊的現狀,以及他們與肺結核相關的一些項目。同時,我也作為合作伙伴為美國國際開發署工作。基於我有限的經驗,猜測這件事情是這樣發展的:你先去拍,然後給別人看,由此獲得工作,並取得進步,積累下來就會有更多的作品展示,並得到更多工作機會,更多的曝光,這就讓你接觸到了更多組織,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以此類推。

Q: 你是因為什麼去的馬達加斯加呢?

A: 我是和國際勞工組織簽署了一份協議,前往馬達加斯加去記錄他們在當地的一項勞工監察項目的推進情況。而這項任務的目的就是提升在國際供應鏈中的勞工安全和健康狀況。在馬達加斯加,干預項目主要針對的是荔枝產業和紡織業。因此我去那裡主要就是拍攝這兩個領域在當地的工作環境。此外,我還拍攝了當地的建築工人,以及應客戶要求拍攝了勞工監察的工作人員。

Q: 在選擇故事報道的時候,你都會考慮哪些因素?你在進行這些項目的時候有多大的自由度?

A: 在出發前我們是沒有任何腳本的。我不得不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多的拍攝(在馬達加斯加這個期限是10天),以便在最後可以對目標行業的工作環境做出一個完善的描述。每次首要考慮的總是如何去定義我將要造訪的這些地方。在每次國際勞工組織安排實地考察時,我總是儘可能的去不同的地方。這個公式很好理解,你去的地方越多,就可以去記錄更多的氛圍、環境和故事。此外,每次組織實地訪問,我們都會試圖通過當地合作伙伴的幫助,前往那些勞工最多的地方。然後,考慮到有幾個領域需要覆蓋,同時你又不可能真的在第一認知中將木工產業和紡織業真正的聯繫起來,於是,我們的首要考慮便成為如何通過距離感和構圖將這些工人從視覺上進行連接。國際勞工組織在如何推進和記錄故事的層面上確實給了我充分的自由。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Photo by Maxime Fossat

Q: 馬達加斯加一直以高比率的童工數量為世界所知,這種情況尤其在香草產業和整個農業環節中尤為顯著。你在當地是否真的目擊到這種情形麼?

A: 在我拜訪過的正規企業中,我並沒有看到這種現象,不過,當你穿越整個國家的時候,你會很容易的發現無數非正規產業中都在使用童工。我在Antananarivo的郊區拍攝到了一些在烘焙咖啡的童工。但是,我只能做到這一步,因為周邊根本就沒有成年人。在同一周早些時候,我在一個非法煤礦附近停留了一段時間,那裡有很多6-12歲的孩子正在山腳下鑿石頭。當管理人發現照相機的時候,他們向我和同事表現出了很強的攻擊性,我們不得不趕緊跳回車裡跑開了。這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問題,儘管僱主和孩子父母都知道童工是違法的,但他們還是沒有充分意識到童工對孩子們造成的嚴重傷害。由於糟糕的經濟環境,和極其稀缺的教育資源,父母依然會把他們的孩子送去工作。

Q: 你會怎樣描述在馬達加斯加的勞工環境?

A: 依我看到的情況,他們的差別很大。如果你看到的是在正規機構中工作的人們,那比我此前預想的狀態要好得多,不考慮薪資水平的話(非常誇張的少),幾乎達到了歐洲標準。而實際上,正規勞工在全國勞動力的佔比只是極小的一個份額。大部分馬達加斯加的居民都工作在非正規機構中,而那幾乎是我在眾多考察中最糟糕的勞動環境,而工資比正式機構還要少的多。

Q: 在當地最震撼你的是什麼?

A: 首先是極端的貧窮,此後,深挖一層你會意識到這裡的人口環境就是一個熔爐,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民,帶著他們的驕傲匯聚於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國家有多美,有多麼富饒的生物資源。

Q:國際勞工組織的公約並不排除那些在非正規機構中工作的人們,同時他們正在努力將這些人納入他們的工作中。你會怎樣形容他們?他們所面臨的挑戰究竟有多困難?

A: 他們自豪並有著很強的適應力。也許有點奇怪,但是考慮到馬達加斯加是個島國,我覺得這裡很少有人渴望離開這裡,去歐洲、美國或其他地方尋找新的生活,當然,也有可能是這樣做非常困難。人們知道他們的生活有多困苦,而他們則在盡力去面對它。他們也使用同樣的心態來面對工作,他們必須忍受低工資,惡劣的工作環境,缺乏人身安全,在非正規的地方還沒有社會保險,孩子也沒有獲得充分的教育,儘管如此,他們依然保持的驕傲與笑容。歸根結底,我也說不清他們究竟是有超人的韌性,還是某種宿命論的想法。

你應該知道的攝影師—遊走於貧窮邊緣的人們

An employee of the local labour inspection unit of Tamatave district.

Q: 在國家勞工組織的項目中,也有一些是關於非正規組織的勞工監察員的內容,你也確實拍攝了一張關於他們的照片。你是否真的有機會去拍攝他們的工作?你會如何描述他們在管理馬達加斯加勞工環境中的作用?

A: 是的,我曾經有兩天機會跟隨他們去監察產業環境。他們在規範當地勞動環境的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也是為什麼國際勞工組織目前在發展針對地方勞工監察員職能的培訓項目。不過按照我的理解,出於經濟緣故,很不幸他們還不足以對勞動環境產生重大的影響。

Q: 你使用Leica M-P Typ 240進行拍攝的。你能講講你的配置麼?

A: 我用Leica M-P Typ 240和Summilux 35mm ASPH FLE拍攝了這個系列。我有時候還會用到Summicron 28mm ASPH和Summicron 50mm,不過主力還是35mm。

在我看來,與單反和無反相比,它還有著很多優勢。首先是低調,如今你很難再找到一臺全畫幅相機像它一樣不顯眼。我很喜歡這種狀態,大部分時間,人們覺得這就是一臺老式膠片相機,並不能真正意識到它的價值。(尤其是上面還貼著一些髒兮兮的電源膠帶)這在我處於一些緊張狀態時尤為重要,尤其是避免了被盜的可能性。此外,在有些時候緊湊的機身和鏡頭也是很重要的優勢。它能讓我在外面工作時,把相機藏在襯衣下面,並隨時可以拿出來拍照。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可以這樣拍一整天,所以重量輕也是很重要的。紀實攝影有時候會要求你儘量的處在隱形狀態,這樣人們才能在被拍攝時不會意識到你的存在。leica M小巧的機身正在為這種時刻而生的:安靜,低調,快速。不過,在我看來,它最大的優勢還是那些鏡頭的驚人質量。我非常喜歡夜景或複雜的光線環境。全開1.4光圈,依然能保持非常銳利的邊緣結構,即使不需要拍攝夜景或低光環境時,擁有這樣一支鏡頭也是很棒的。而且當你拍攝紀實作品時,你必須處理現場的光線,有時就會要求你的光圈速度。能夠保持銳度和質量是很重要的。

Q: 你對焦點的出色控制讓這個系列作品非常的抓人。你是如果理解對於攝影元素的利用,並通過他們來拍攝這個系列的呢?此外,你又是如何利用構圖和色彩來幫助自己講故事的?

A: 嗯,我覺得這和我剛剛接觸攝影的習慣有關,我以前是拍大畫幅相機的。它讓我總是要考慮到攝影中的所有要素。我非常討厭那種釋放快門前沒有考慮到全部因素的感覺,而是誠實講,我還為此掙扎過一段時間。如果我不是那麼糾結於相機設置、構圖或前後景的話,就不會錯過那麼多精彩的瞬間了。有時候,我的作品會缺乏一些臨場的感覺,就是那種自然而言的狀態,我必須在攝影中控制構圖,色彩和參數。當然,這也可能是我的作品特色中的一部分。

關於講故事,我畢業的攝影學校更多的關注於攝影美學,而並非信息表現,打造一個系列作品更多的是為了抓人眼球而並不是傳播內容。擴展一下,我相信通過美學,就是利用構圖、色彩這些方式來吸引人,其實是能夠更好的幫助大家來講故事的。當然,我認為一個系列如果沒有講一個好故事,那就一文不值,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將其作為我努力方向的原因。

Q: 你已經去過吉爾吉斯斯坦,越南和馬達加斯加,之後計劃去哪裡?你現在又打算去拍攝什麼故事?

A: 去年夏天,我和無國界醫生組織在吉爾吉斯斯坦拍攝一個關於肺結核耐藥性菌株的項目,這也是我目前要持續做的一個項目。這個計劃會覆蓋前蘇維埃政府下的幾個國家,這些地方都在經受著耐藥性肺結核病毒的威脅。當然近期,雖然還沒有確定,但我有可能會去莫桑比克和斯威士蘭。

Q: 對於那些期待在紀實攝影領域取得進步的人,你有什麼建議麼?

A: 有一條建議是一些非常優秀的紀實攝影師給我的,也是我一直為之努力的:持續盯住你想講的故事,然後好作品自己就來了。

原文鏈接:

https://www.leica-camera.blog/2018/04/06/inside-world-wo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