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周延禮: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爭取逐步形成家庭養老、社區助老

CFIC導讀

◆ 12月8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全球格局變化下的應對與抉擇”上發表演講。

周延禮: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爭取逐步形成家庭養老、社區助老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保監會原副主席 周延禮

“我們要通過總結試點地區建立起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對推動資源優化整合,特別是促進社區家居護理能力,推動養老機構和養老產業的發展,從這一個實踐當中,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在重點的標準制定,籌資機制和服務供給方面,多做一些研究。目標是要逐步的形成家庭養老,社區助老,機構照顧相結合多層次的這樣一個養老護理體系。”12月8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全球格局變化下的應對與抉擇”上如此表示。

周延禮表示,據2016年中國老年社會跟蹤調查顯示,我國不能完全自理老年人口占10.18%,其中重度失能佔2.19%,中度失能佔1.54%。輕度失能佔6.45%,也就是說我國現階段,有10.18%的老人需要家庭和社會提供不同等級,不同強度照料服務。其中2.16%重度失能老人,對長期的照顧,護理需求是最大的。

周延禮還提出四點建議:一、相關部委間要加強經常性溝通。定期不定期的要召開一個工作會議進行溝通交流,保證我們出臺的階段性政策能夠得到貫徹落實。

二、要加強評估和服務標準建設。特別是在失能鑑定評估方面,絕大部分採用的是國際上有一個指數Barthel指數,把它作為失能評估依據。

三、要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籌資機制。建議建立政府,企業,個人共同承擔風險多元化長期護理保險均衡和可持續的籌資機制。

四、發揮商業保險機制有效補充作用。

以下為周延禮發言實錄:

周延禮: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下午這一節關於商業健康保險,以及大健康事業發展。我準備演講的題目是商業保險助力長期護理保險,積極應對大健康的挑戰。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特別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的發展。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今年我們有很多關於養老的政策出臺,包括商業健康保險如何參與醫養結合,在養老體系當中如何發揮作用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出臺。這些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要完成的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剛才主持人也特別強調了,因為再過二十年左右,我們老齡人口將達到4億。這對我們的經濟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壓力非常大。

為了應對我國老齡化社會的挑戰,做好長期護理保險工作,我們今天研究這一個題目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這既是落實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任務,也是今年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環。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19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時,對養老保險這一項工作都進行了四個方面的部署,在加強和改善民生這一個部分當中,特別強調要完善養老護理體系,因此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完善養老護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家知道長期護理保險,主要是因老年疾病或傷殘導致的喪失日常生活能力,而需要入住專門的護理機構,並接受長期的康復和支持護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的護理時,發生的各種費用,以及通過一種機制予以補償的保險制度安排。長期護理保險不僅可以提供資金的補償,還能夠以實物的方式兌現保險的責任。

下面我講幾個問題,第一,加快落實長期護理保險工作任務時不我待。

一是我國老齡化日趨嚴重。依據聯合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0%就標誌著進入老齡化的標準,我國在2000年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以2000年為起點,21世紀將會持續的是中國老齡化時代。我國的老齡化呈現出老齡人口,規模絕大,增速超快和高齡化明顯的特點。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的數量最多,老齡化的速度最快,應對老齡化的任務最重。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的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的福祉,需要我們花大力氣進行應對。

二是需要護理老年人口數量龐大。據2016年中國老年社會跟蹤調查顯示,我國不能完全自理老年人口占10.18%,其中重度失能佔2.19%,中度失能佔1.54%。輕度失能佔6.45%,也就是說我國現階段,有10.18%的老人需要家庭和社會提供不同等級,不同強度照料服務。其中2.16%重度失能老人,對長期的照顧,護理需求是最大的。

三是要加快建立健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老齡化程度的加速,對失能、半失能以及精神障礙者長期護理的社會需求也不斷增長。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完善這方面用地政策,包括用地建設管理,還有一些財稅政策等這些制度的安排。其中包括內外資企業合作開展多層次的養老保險事業,這也是國家積極鼓勵的。根據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的總課題組,有一個研究報告,就是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總報告,是2014年撰寫的。預測到2030年和2050年,我國失能老人分別將達到6168萬和9750萬。這一個數字說出來大家都感覺到非常震驚。針對這些未來可能發生的失能老人的護理保險,也要事先做好政策儲備和制度安排。

四是資金保障是老年長期護理制度可持續的基礎。為了保障失能老人能夠獲得穩定的,長期護理服務,除了要提供充分,優質的照顧服務資源外。還要從資金上對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提供保障,根據國際經驗,除了主要由國家提供資金救濟型和普惠型長期護理制度之外,以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確保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可持續性和有效性,也是當務之急。現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在政策和制度實踐當中都得到了一定的認可。

二、我國長期護理保險現狀。

2016年人社部發布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試點指導意見,之後在河北承德,吉林長春,黑龍江哈爾濱,上海徐彙區等三個市區,開展了一些試點工作,之後又在江蘇南通,江蘇的蘇州,浙江的寧波,安徽的安慶,江西上饒,山東青島,湖北的荊州,廣東廣州,重慶,四川成都,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什盒子市等十五個社區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2017年這些城市的試點工作都出臺相應文件,先後開展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保險覆蓋人群也超過了3800多萬。最新的數據接近4000萬。

主要的問題現在存在於一個是資金籌集方面,保障範圍,資格認定和待遇給付方面有一定共性,但試點地區也有不同的規定和特點。比如保障對象範圍和口徑設置不同,大多試點地區以參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員為主。基本所有試點地區以參保者失能狀態為前提,可以獲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條件設定試點地區之間還有相當大差別。條件比較寬鬆的地區,比如說南通和荊州,他們沒有設置投保人年齡,如果在其他的日常生活當中的能力低於一定分值或者是符合保險相關條件的,就可以申請長期護理保險的待遇。而上海規定的是60歲以上的這些人員。

三是給付方式與標準反映參保者最終受益結果,目前試點結果來看給付方式和標準性失能登記不同有根本的差別,同時也是照顧方式方法有一定關係。開展試點的地區絕大部分滿足指導意見政策性要求,護理登記和服務提供方式的等級政策規定各地還有一定差距,需要符合基本支付水平,總體控制這些要求。現在這個基本支付水平,總體控制是要求在70%左右。但是各地的保障水平差別比較大。

四是目前的試點地區給付均以服務為主,採取的比例以報銷和定額包乾形式進行補償,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采取直接支付現金方式。

最後一點是第三點,要做好長期護理保險相關政策建議。

這裡我想強調是目前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這一個工作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是符合我國人口老齡化這些要求的。我們要通過總結試點地區建立起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對推動資源優化整合,特別是促進社區家居護理能力,推動養老機構和養老產業的發展,從這一個實踐當中,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在重點的標準制定、籌資機制和服務供給方面,多做一些研究。目標是要逐步的形成家庭養老、社區助老、機構照顧相結合多層次的這樣一個養老護理體系,針對這些情況,我想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相關部委間要加強經常性溝通。因為涉及到財政部、醫保局、民政部、衛健委、銀保監會、發改委等相關部門。部門之間出臺的政策,我們要有一個相應的對接,定期不定期的要召開一個工作會議進行溝通交流,保證我們出臺的階段性政策能夠得到貫徹落實。

二、要加強評估和服務標準建設。這裡面標準主要是針對建設失能,鑑定評估標準和服務規範標準。特別是在失能鑑定評估方面,絕大部分採用的是國際上有一個指數Barthel指數,把它作為失能評估依據。這一個方面我們總的分析評價,我國的這一情況由於評估的維度和權重差異導致評估結果有些不可比性,評估工具有地域性限制,特別是在服務標準上,大部分地區都發布了長期護理險服務項目,響應指導意見,制度構成的整體要求。總體情況來看還是符合當前的要求,但是下一步我們要在積極鼓勵商業保險公司的參與這方面,我們這個保險公司也制定了一些標準,這兩個標準我們融合進行對接。也希望加強服務標準建設,國家出臺的政策和商業保險公司政策,應該有機結合。

三、要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籌資機制。目前長期護理保險籌資主要是醫療保險這方面一些制度和財政資金。所以在這方面基金很可能面臨超支風險,建議建立政府,企業,個人共同承擔風險多元化長期護理保險均衡和可持續的籌資機制。

四、發揮商業保險機制有效補充作用。

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財經網,“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全球格局變化下的應對與抉擇”由《財經》雜誌、財經網、財經智庫聯合主辦,於12月6日-10日在海南三亞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