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自动生成判决书?!这家法院用84天升级的系统究竟靠不靠谱?

“‘一化两中心’建设工作是事关辽宁法院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标志性工作。关键还是要抓好措施落实,要落实、落实、再落实。”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学群要求全省法院在信息化建设上,通过重点项目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深化“智慧法院”建设,继续加强应用系统的精细化培训,提升整体应用成效;在执行指挥中心建设上,加快出台《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指导意见》《执行指挥中心优化升级建设工作标准》……不断推动新时代法院工作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造新动能、开辟新境界。

2018年11月份以来,全省法院抢抓机遇、创新思路,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强力推进“一化两中心”建设工作,引领和推动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实现新提升和新发展。

今年7月份以来,围绕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如何提升新时代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持续打造“一化两中心”升级版的同时,大力推进全省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自动生成判决书?!这家法院用84天升级的系统究竟靠不靠谱?

图为2019年10月底,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会议调度全省法院“一化两中心”建设工作

2018年11月份以来,全省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及时谋划推进“一化两中心”建设,在方便群众诉讼、扩大司法公开、服务法官办案、提高审判质效、优化法院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性进展。

84天实现全面运行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人民法院工作的现代化。

作为人民法院发展的“车之轮”“鸟之翼”,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是2018年11月份以来全省法院的重点工作任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是“智慧法院”建设基础中的基础,是审判智能化的源泉。

对于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来说,电子卷宗随案生成极大地减少立案法官人工录入数据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你看,立案时的相关材料由专人进行集中扫描,生成电子卷宗。系统对电子卷宗进行抽取分析,自动生成立案阶段所需的基本信息,回填校验后就完成了立案。”该院诉讼服务中心法官唐卫一边使用电脑操作该系统一边向记者讲解道。在某银行起诉李某军的信用卡纠纷一案的电子卷宗内,分列了原告材料、被告材料、第三人材料、法院材料4个文件夹,点开原告材料夹,可看到:起诉状、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辽宁某律师事务所函、律师执业证、信用卡申请表、个人交易信息等10余项具体材料。而这些材料的具体内容均可以进行“复选”,电子卷宗经OCR文字识别后,裁判文书基本信息自动生成、诉辩称自动带入、文书段落交互生成均可自动实现,直接提升了裁判文书的制作效率。

据了解,以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和深度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审判新模式自今年4月8日在我省试点法院启动,到7月1日在沈阳市两级法院正式上线运行,仅用了84天就实现了在全省法院的全面运行,创造了惊人的“辽宁法院加速度”。

截至10月底,全省法院应用新系统收案512150件,立案速度平均提升50%以上,卷宗可用率从全国第28位上升至第2位。

从“有”到“优”的跨越升级

排除万难、齐心协力,2018年11月份以来,全省绝大多数法院特别是院“一把手”干劲十足、广开渠道,提升了全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了“一化两中心”建设的快速推进,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跨越式、颠覆性升级。

阜新市地处辽宁西北部,多年来,由于缺少资金,法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部分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面积不达标。同时,案件总量少、诉讼标的额小,各院均存在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积极寻求破解办法,第一时间向市委、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支持。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裴伟东明确表示,省法院开展的“一化两中心”建设十分重要,事关法院发展,关乎群众利益。并专门作出批示:“要认真落实学群院长关于‘一化两中心’建设工作要求,积极帮助解决问题,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

葫芦岛市南票区人民法院和建昌县人民法院基础条件有限、建设资金紧张,但并未降低建设标准,通过对办公区域改造调整,在有限的区域内分别腾出2000平方米和1600平方米用于建设诉讼服务中心;锦州市古塔区人民法院整个办公楼只有5000余平方米,诉讼服务中心的扩建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

据了解,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方面,全省已有52家法院完成了基础建设并投入使用,61家法院正在建设中,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规划总面积处于全国法院最高水准行列。

加快推进诉讼服务中心提质升级是为了让群众享受到“更优、更高、更快、更强”的诉讼服务。

家住沈阳市和平区的王某因借贷纠纷需要打官司,她打开微信搜索“辽宁移动微法院”小程序,打开程序里的“诉讼费计算器”,选择案件类型,输入诉讼标的,诉讼费便一目了然。

“辽宁移动微法院”是我省法院系统首个智慧诉讼平台,将法院工作与移动互联网络深度融合,当事人只要通过实名注册就能进入程序,可使用庭审公开、公告送达、文书模板、诉讼费计算等功能。

全省法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智慧办案平台、智慧诉讼平台、智慧服务平台、智慧政务平台、智慧管理平台、智慧保障平台”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体系。

召开落实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质效评估体系71项指标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全省法院立案一庭庭长座谈会、组织业务培训……截至11月21日,全省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在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上位列第一位,跨域立案数量居全国法院第一位。

“定位高,起步早,力度大!”最高法副院长姜伟对全省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走在全国法院先进行列充满信心。

打造执行工作的“最强大脑”

在“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后半程,全省法院将建设执行指挥中心作为突破“执行难”困局的切入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执行信息化建设,破解执行难题,以体制改革为契机,促进执行质效新提升。

记者日前走进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一个超大屏幕展现在记者眼前——通过该屏幕与单兵执法记录仪、车载单兵的传输连接,执行现场的整个工作过程可一览无余;执行案件的远程监督指挥、同步跟进、全程录音录像、实时上传等均可实现……

随着讲解员的操控,大屏幕上展示了更多执行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升级的成果。

自2013年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法确定为执行指挥中心建设试点单位后,该院从2014年开始建设执行网络查控机制,目前已与国家知识产权局、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沈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等46家协助执行单位联网联动。几年来,共发送查询申请2178万次,执行总金额19.8亿元,为两级法院有效查控被执行人财产、快速查找被执行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沈阳中院与12家基层法院均建立了执行事务中心,设立统一对外窗口,集中办理立案收案、网络查控、集中送达、传统调查、基础流程管理等事务性工作。今年1—11月,沈阳市两级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10943件,同比上升13.3%,其中新收案95322件,同比上升33.5%;执结97304件,同比上升30.7%,结案率87.7%,同比上升11.7个百分点。

截至11月底,全省普遍建立了执行事务中心,持续推进该中心实体化运行:大连海事法院完善网络查控机制,深化与辽宁海事局的合作,重点推进执行指挥中心与海事指挥中心互联,通过AIS系统实时掌握船舶动态;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了信息化执行团队,在立案、送达、财产查控、繁简分流、保全实施、失信公开上全面推进集约“流水作业”模式;阜新市两级法院均成立了执行决策中心和执行裁决团队,组建了30个执行实施团队;盘锦市两级法院实现了执行指挥中心“模块式”的实体化运作,执行事务中心细化工作流程,将原有的25个职能模块分类整合为7个事务工作小组,实现多个执行工作同时开展、多任务线程并行……全省三级法院上下一体、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下一步,全省法院将继续深化执行机制创新、巩固执行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为全力实现“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任务而继续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