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實探山東化工企業集群:細分龍頭深挖“護城河”

化工行業是傳統週期行業,2019年,恰逢化工行業低谷。在本次低谷期,一些細分領域的“小龍頭”轉型升級,在低谷時尋找高毛利產品,不斷挖深自己的“護城河”,創建新的業績增長點;大型龍頭企業股價在經歷短暫下跌後回升,甚至達到歷史高位;競爭能力不突出的化工企業則在低谷期面臨出清局面。

“與其他行業一樣,化工行業也呈現明顯分化格局。投資者也更為理性,持股更為穩定,所以部分熨平了週期。”證券化工行業首席分析師李華(化名)認為,本次化工行業週期中,上市公司呈現出明顯的分化局面,他也是第一次遇見在行業低谷時龍頭股價格創出新高局面。

但就行業整體來說,目前估值處於多年來的底部,大型化工企業的資本開支依舊具有較大規模,未來有望消化已有估值。多名化工行業分析師認為,2020年化工行業大概率會有一波行情。

近日,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實地走訪山東多家化工企業,包括萬華化學、魯西化工、萬潤股份、道恩股份、奧福環保、陽穀華泰等,瞭解其在化工行業低谷時的應對、佈局與投資機會展望。

細分龍頭遭遇“甜蜜負擔”

“進入10月,下游客戶訂單總量超過了公司現有產能,如今公司產能利用率是100%。從下游客戶端需求來講,未來幾個月看不到訂單回落趨勢,還有下游客戶到公司催貨。這算是甜蜜的負擔。我們現在建好一座窯就投運一座,儘量保證產能。”奧福環保產品為蜂窩陶瓷載體,剛剛登陸科創板,地址位於山東德州臨邑經濟開發區,公司董秘武雄暉介紹了公司運營情況。

奧福環保廠房較新,門口還擺放著“招工”標誌的牌子。有意思的是,奧福環保廠區內沒有辦公樓,清一色的廠房。

從全球市場看,日本NGK與美國康寧合計佔據蜂窩陶瓷載體行業90%以上市場份額。奧福環保是極少數能夠生產產品並實現進口替代的企業,在柴油車蜂窩陶瓷載體領域,2016、2017和2018年奧福環保所生產的SCR載體數量在我國商用貨車載體市場的佔有率分別為3.5%、8.06%和9.49%。

奧福環保的產品價格約為國外產品價格的1/2到2/3。除了進口替代,排放標準升級到國六,也是該司本次產能爆發的主要原因。

武雄暉介紹,公司上市後要在三個方向繼續努力:紮實做好主業;做好募投項目,擴產能,不建辦公樓;應對好國六標準,國六具有高技術壁壘,如果企業跟不上會在行業中掉隊。

化工行業內,還有很多類似奧福環保的企業,規模並不大,卻在細分領域裡深耕,因而也構建起自己的技術與市場壁壘,並在行業低谷期擁有不錯的盈利,甚至還佈局擴張產能。萬潤股份、道恩股份、陽穀華泰、日科化學、揚農化工等是這類企業的代表。

2019年,萬潤股份的業績持續增長,股價漲幅超過40%;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為19.43億元,同比增長5.03%;歸母淨利潤3.66億元,同比增長19.64%。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到該公司駐地探訪,辦公樓下展覽廳介紹了三大業務板塊,即信息材料、環保材料和大健康產業,利潤和行業前景度均不錯。

萬潤股份信息材料產業主要是顯示材料,包括高端TFT液晶單體材料、中間體材料和OLED材料。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介紹,環保材料板塊目前主要產品為柴油車用尾氣處理用沸石,目前產能利用率飽和,公司在2018年啟動環保材料建設項目,有望新增7000噸沸石產能,預計2021年年底前投產。大健康產業主要是公司的醫藥中間體、原料藥、成藥製劑等。萬潤股份證券部負責人表示,萬潤工業園一期項目已有投資規劃,未來將會形成新的產能。

揚農化工亦是如此,2019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為10.7億元,同比增幅14.69%。作為一家研發驅動型農藥龍頭企業,揚農化工是全球菊酯龍頭,從菊酯到草甘膦再到麥草畏,陸續研發並推出一系列農藥大單品。目前,公司麥草畏產能世界第一;草甘膦業務成為公司穩定利潤來源。

小企業“寒顫陣陣”

山東濰坊的小化工企業為數不少。一名在當地從事過造粒、手下有十幾名工作人員的企業主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環保部門先是限定了鍋爐的噸數和環保設備,之後要求上燃氣鍋爐,檢查的次數越來越多,沒了利潤。他已經把設備賣掉了,廠房也已經轉租。

與細分龍頭股日漸凸顯的優勢相反,一批“護城河”較淺的化工企業在“寒冬”中倒地。在環保趨嚴和經濟下滑背景下,類似被出清的小企業不在少數。

“我們最近跑了很多化工企業,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不少小化工公司或是停產、減產,或是倒閉,日子很不好過。”一名業內研究員稱,上市的化工公司大多體量較大、媒體報道更多,未上市倒閉的小化工企業很多,只是沒被放到聚光燈下而已。

即便強如上市公司,也有不少正面臨暫停上市險境,最突出例子是曾經的業績白馬*ST鹽湖。背靠當地優勢資源,該公司原有鉀肥業務盈利頗豐,後來上馬鎂業板塊、化工板塊,即鹽湖鎂業和海納化工,但並未成功,受拖累後業績大幅虧損,2017、2018年底分別虧損41.6億元、31.5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再虧損5億元。

在虧損邊緣掙扎的還有*ST河化、太化股份和ST柳化。2019年前三季度,這三家上市公司分別虧損5040萬元、3239萬元和4.83億元。

ST亞星作為山東一家化工企業,擁有17萬噸CPE生產裝置,曾居國內外市場佔有率第一。近年公司經營不善,大股東屢次變更,最近又因靠近城區,被當地政府要求搬遷,所擁有的客戶與渠道由日科化學與公司共同維護。也就是說,同在濰坊且是同行的日科化學暫時接過亞星化學的客戶與渠道。

行業整體估值處於底部

12月18日,萬華化學公告,辦公地址遷至山東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三亞路3號。雖然周邊稍顯荒涼,員工也戲稱自己處在村莊裡,但一座座現代化建築已拔地而起,園區內綠化格調較高,尤其是已建成的幾座科研樓較為現代化。通過一條人工河流,科研區與其他區域分隔開來。

證券時報記者近日探訪時約為上午10時,園區內人並不多,但至中午飯點,食堂排起長隊。“現在公司研發人員有千人規模,遠期規劃新址能容納4000人。”萬華化學證券部一名人員介紹。

2019年,化工行業整體日子並不好過。即便作為龍頭股,在宏觀經濟下滑、下游需求萎縮及中美貿易摩擦大背景下,業績也遭遇下滑。就聚氨酯龍頭萬華化學來說,今年前三季度營收485.39億元,同比下滑12.48%;歸母淨利潤78.99億元,同比下滑41.75%。華魯恆升、魯西化工、新和成等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歸母淨利潤分別下滑24.55%、63.25%、32.77%。

行業經營數據更有說服力。中泰證券分析了化工行業上市公司2019年三季報。2019年前三季度,化工行業上市公司(根據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並剔除部分標的後合計331家)共實現營業收入1.43萬億元,同比增長5.8%,實現歸母淨利潤899.4億元,同比減少22%。營收上升而淨利潤下滑,標誌是毛利率下滑,前三季度行業整體毛利率16.1%,同比減少2.6個百分點。

化工企業目前的估值普遍較低。截至11月30日,化工行業平均PE(市盈率)為14倍,處於近五年曆史PE的0.39%分位,PB(市淨率)為1.5倍,處於近五年曆史PB的0.62%分位,估值將達近五年最低水平。“不過,國內化工企業的資本開支較高,比如萬華化學,每年約100億元的資本開支,處於成長階段,會慢慢消化估值,也應該給予更高的估值。”一名業內人士介紹。

雖然化工企業整體業績大幅下滑,但多家龍頭公司股價卻逆勢而上,在業績並未好轉時已奔至歷史高位。就萬華化學而言,12月16日漲幅2.89%,盤中最高價53.75元,是2001年上市以來最高點。萬華化學目前靜態PE約為15.65倍,PE(TTM)約為33.56倍。多家化工龍頭企業的股價也處在歷史高位。比如揚農化工與榮盛石化,今年4月分別達到每股71元和15元的歷史高位,短暫下滑後股價繼續爬坡,目前也是高點,PE(TTM)分別為18.61倍、47.44倍。

“化工龍頭業績同比下滑而股價新高,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見過的。”李華介紹,與其他行業類似,化工行業近年出現明顯分化趨勢,強者恆強。

知名行業分析師李明強(化名)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今年化工企業業績滑落,是經濟規律的自然回落,去年四季度就已顯現。經濟不好的階段,投資者也在做選擇題。投資者通過上市公司年報以及媒體,可以看到的是龍頭化工企業下滑,但其實沒看到未上市的三四線化工企業的業績下滑甚至倒閉。相對來說,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是擴大的,長期競爭格局是優化的。

地產與庫存週期拉動復甦

化工行業是傳統的週期性行業,也會受到庫存週期影響。東方證券(港股03958)化工行業分析師趙辰認為,從歷次化工庫存週期看,基本在40個月左右。本輪始自2016年中的庫存週期至今已有38個月,價格趨勢也走完了最危險的量價齊跌主動去庫存階段。但這輪庫存週期適逢產能週期啟動,強度肯定會弱於上一輪2016~2017年庫存週期。

對於地產行業對化工行業的影響,趙辰表示,2019年大宗商品領域出現黑色系和化工系價格走勢的背離。年初至今鋼價基本維持穩定,鐵礦石價格甚至還上漲接近30%。化工品種如甲醇、乙烯等都普跌30%以上,乙二醇價格更遭“腰斬”。根據供需關係,鋼價能夠顯著強於化工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需求好,但化工中最早被地產鏈帶動的PVC、純鹼等,在供給端近年都只有3%左右增速的情況下,供需都沒有出現明顯緊張,可見地產需求基本沒有傳導至化工產業鏈。目前市場主流賣方對明後年地產竣工普遍樂觀,若需求增加,當前看似過剩的絕大多數產品,供需都會變得比較緊張,價格也存在很大的向上彈性。

李華分析,投資者越來越理性,越來越看重企業內在價值,從更長遠時間段來看待企業,具有更長持股週期。外資進入也引導了國內投資風格,李華也多次接觸過外資投資者,他們更看重企業治理架構、社會責任以及未來確定性,不是很注重細節和短期波動,持股時間較長,這直接改善了中國資本市場投資風格,也引導著國內投資者風格的轉變。

就2020年是否有投資機會這個問題,李明強認為,明年有一次投資機會,大方向沒有問題。但有兩個情況值得關注,一是龍頭企業今年漲幅已經較大,二是化工行業的行情和公司基本面、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貼近,需要著意關注。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