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博士後:“我變禿了,也變強了,卻還是難以留校......”

博士後:“我變禿了,也變強了,卻還是難以留校......”

前有大學生困惑大學畢業後該考研還是就業,後有博士糾結畢業後該就業還是做博後......

博士後,並不是指比博士更高的學歷,而是指獲得博士學位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職務,一般是在博士後流動站或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進行研究的人員。

為什麼想“做博後”?

想做博後也無非三個原因,一是為工作,"被"博後。不少重點高校或高端企業在引人時,對高水平的論文數量和科研成果有要求。博士後能一定程度上提供的實驗條件和獨立科研的環境,有利於高質量論文的產出,增加進入心儀單位的籌碼。

二是為提升,主動做博後。許多已經入職高校或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想要就某個研究方向更進一步提升自己,會選擇做在職博士後,類似於出國訪學,都是想借助好的平臺發一些好文章,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三是為錢,簡單直接。近年來,隨著政府和高校對博士後隊伍重視程度的加大,博士後的待遇也越來越好,一些985高校像浙江大學(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和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的博後年薪最高可達到30-40萬,再加上部分城市有人才引進政策,如南開和浙大的博士後還能分別再申請5萬和24萬的生活補貼。相比選擇其他工作的初始收入,做博後的待遇可以說是非常優厚了。

博士後:“我變禿了,也變強了,卻還是難以留校......”

高待遇與高要求是雙生花

但是高待遇往往也伴隨著高要求。

  • 申請要求高

近幾年開始,博士後申請也開始有了新的規定,第一必須為全職博士後,原則上不接收在職博士後;第二必須在35歲以下,部分院校甚至要求在32歲以下,對外籍博士要求可放寬至40歲;第三必須是畢業3年內,有些高校要求畢業2年內。的確,對於打算從事科研的工作者來說,博士畢業後的3年內精力充沛,創造力旺盛,處在產出科研成果的黃金年齡段,從世界範圍看,很多重大科學成果就是在這個時候湧現出來的。

  • 考核標準嚴

對於許多高校來說,教職崗位空缺的數量和越來越多的博士數量是不對等的,設置博後崗位既是預備師資的緩衝期,也能起到篩選和考察新人的作用。

一般高校設置有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聘期考核(出站考核),聘期考核通過才能決定是否續聘或出站。

以某國內某重點高校為例,考核條件就要求在站期間以第一作者指定的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至少2篇論文,指定的這些刊物都是國內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領域頂尖的雜誌。除了發論文,申請到國家基金項目或是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的科研成果獎等也能達到出站條件。

博士後:“我變禿了,也變強了,卻還是難以留校......”

  • 留校條件難

選擇這條路的人, 大多數都設想能在出站後轉正式教職/副研等, 然而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到20%。

以某高校為例,即使達到副研究員的申報條件走人才引進程序留校也還需要優中選優;轉入專任教職也需要入選“四青”人才(指國家優青、青年長江、青年拔尖、青年千人)或是獲得國家自科基金或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資助,或達到發表ESI高被引論文等條件才能留校。

每年“四青”加起來大約1000多人,而全國的博士後則有上萬人之多;另一方面,每年能拿到國家級項目資助檔次的博士後也是少之又少。如此苛刻的留校條件讓許多滿懷熱忱的博士後成了這場遊戲中的炮灰。

博士後:“我變禿了,也變強了,卻還是難以留校......”

長久以來,拿博士學位→做博後→留校,似乎是學術領域職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如果不能享受科研的樂趣,或是自律的快樂,這條路將很難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