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從“小鷹”級和“尼米茲”級來看核動力與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差異

“小鷹”級和“尼米茲”級分別是美國海軍乃至全球海軍最強常規動力航母和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典型代表。表面來看,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動力系統,但動力系統的差異不僅僅表現在所謂的“續航力”上,他帶來的是整體的作戰能力的提升。

“小鷹”級航空母艦是世界上現役噸位最大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82655噸(CV-67“肯尼迪”號),飛行甲板長318.8米,寬76.8米。動力系統為4臺燃油鍋爐+4臺減速齒輪蒸汽輪機,總輸出動力28萬馬力,最大航速31節,續航力12000海里/20節。配備4條C-13-3型蒸汽彈射器,4組阻攔系統。武器系統為“海麻雀”防空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系統。

從“小鷹”級和“尼米茲”級來看核動力與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差異

“尼米茲”級是繼“企業”級之後世界上第二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91487噸(CVN-68),飛行甲板長332.8米,寬76.4米。動力系統為2座A4W型壓水反應堆+4臺減速齒輪蒸汽輪機,總輸出動力26萬馬力,最大航速30節,續航力80-100萬海里。配備4條4條C-13-3型蒸汽彈射器,4組阻攔系統。武器系統為“海麻雀”防空導彈、“海拉姆”防空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系統。

從“小鷹”級和“尼米茲”級來看核動力與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差異


如果我們從表面來看,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似乎只差在續航力上,反倒8萬多噸的“小鷹”級輸出動力反而比9萬噸級的“尼米茲”級還要大兩萬馬力,而其他關鍵性配置二者是一樣的,就連對空搜索雷達也都是SPS-48C/E和SPS-49V。但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如果二者只相差一個續航那麼完全沒有必要多花幾十億美元去買一個50萬海里的續航能力,從根本上講核動力帶來的整個作戰能力的提升

1.更強的持續作戰能力。因為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能量來源是核反應堆內部的核裂變,這就意味著不需要攜帶艦用燃油,省下來的空間可以搭載更多的航空燃油和彈藥。“小鷹”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可以攜帶180萬加侖航空燃油和1800噸彈藥攜帶,但是也需要攜帶240萬加侖艦用燃油。而核動力的“尼米茲”級沒有巨大的艦用燃油艙,彈藥攜帶量提升至2970噸,航空燃油350萬加侖。從作戰角度考慮,核動力的“尼米茲”能夠出動更多的架次的艦載機投放更多的彈藥。

從“小鷹”級和“尼米茲”級來看核動力與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差異

2.降低行進補給時間。考慮到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艦用燃油攜帶量非常巨大,“小鷹”級7200噸燃料加註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但核動力航空母艦不存在加註艦用燃油的問題,行進間補給可以省去這一過程。以1艘核動力航母、2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2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和2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來計算,他的補給時間比同等規模的常規洞力航空母艦編隊要壓縮三分之一。

3.降低燃油預置數量。因為核動力航空母艦不需要艦用燃油,所以即便美軍海外基地儲備的艦用燃油數量可以減少。而且一旦這些基地艦用燃油遭到打擊,那麼核動力航空母艦受到的限制就比較小。

4.更快的反應時間。核動力航空母艦由10節加速至30節需要大概180秒,而常規動力則需要750秒。從表面上看只相差不到10分鐘,但我們必須要清楚即便有彈射器支持也需要強大的甲板風以保證足夠的彈藥和燃料攜帶量。換句話說,誰先能加速到艦載機起飛最低甲板風條件誰就能先放飛艦載機,或者說航空母艦加速性能對風力的突然變化應變能力要強。

從“小鷹”級和“尼米茲”級來看核動力與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差異


當然,還是回到最根本的問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維護壓力小且省錢。根據1998年版的《Cost-Effectiveness of Conventionally and Nuclear-Powered Aircraft Carriers》得出的結論,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初期投資費用達到64.41億美元,是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2.2倍。而綜合全壽命中其他各項花費,核動力航空母艦全壽命總花費達到222.22億美元,是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1.57倍%。

從“小鷹”級和“尼米茲”級來看核動力與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差異

另外,維護方面,核動力因為技術等級比較高,無論是中修還是大修所花費的時間比燃油鍋爐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要長一些。還是根據上面那個報告,常規動力航空母艦部署時間可以達到整個壽命的74%左右,比核動力航空母艦要多大概5%。而且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維護階段可以快速轉入作戰狀態,但核動力航空母艦剛好相反,不可能短時間內馬上轉為作戰狀態。


總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和核動力航空母艦各有利弊,但技術和經濟實力強的國家還是傾向於作戰效率和持續作戰能力更強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