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一劑優化“配方藥” 治了辦事“偏頭痛”——富縣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質量小記


一劑優化“配方藥” 治了辦事“偏頭痛”——富縣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質量小記

去年以來,富縣一直在為優化營商環境不懈努力,特別是在成立了行政審批服務局後,該縣在優化審批流程、方便企業辦事、提升服務水平、創新監管模式、提供公共服務上均取得了明顯成效,“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為辦事群眾提供了便利,“一枚印章管審批”的優勢也在逐步凸顯。

優化流程,縮短辦事週期

“你們的辦事效率真高,讓我早早就能開門賺錢。”面對上門送證的行政審批工作人員,酸奶店老闆王拓笑得合不攏嘴,原以為至少需要一個禮拜才能辦下來的證件,兩天不到就被辦好送到了店裡,這讓他不由自主地為辦事人員的高效率豎起了大拇指。

為優化流程、縮短週期,富縣行政審批局對264項行政許可事項進行分類、流程再造,取消了不再審批事項3項,取消需通過現場確認的證明10個,剔除264個事項的317個申請材料,使審批時限較法定時限平均壓縮65%。

此外,該縣還成立了由審批局、市場局、公安局、稅務局等單位主要領導組成的簡化企業開辦和簡易註銷程序辦公室,同時開展告知承諾辦理業務,大幅提高了審批效率。

整合窗口,“專賣店”變“大超市”

“賣建材不光開店要手續,還有稅務、質檢等相關手續要辦,之前我覺得這就是一堆亂麻,誰承想,如今只用到這政務服務大廳跑一回就全部辦妥了。”建材店老闆王偉笑著說。

為實現“只進一扇門”,富縣行政審批局承接了全縣264項行政許可事項,一枚印章管審批,辦事群眾只需進政務服務大廳一扇門就可辦理所有業務。以前各個單位“專賣店”式的專項辦理,被整合成瞭如今的辦事“大超市”。

為做好監管,該局在權責清單的基礎上,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梳理全縣“監管事項清單”,明確監管事項、監管責任主體監管流程、監管措施和監管標準,使其有據可依,為方便群眾辦事提供了堅強的監管後盾。

提升服務,“你要辦”變“我來辦”

2019年9月2日,應富縣天驛煤業有限公司需求,富縣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上門進行了實地查勘和指導,就如何完善資料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囑咐再囑咐,幫助企業少走了不少彎路。

這種“訂單式”上門服務,為服務對象理清了辦事思路,加快了項目審批進度,讓他們能少跑則少跑,能不跑就不跑。

此外,該局還在全縣範圍搭建了‘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錄入了24項公共服務事項和76項審批事項。實現了縣、鄉、村三級聯通,讓農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理業務。

針對企業首次辦事“找不對門”的問題,富縣行政審批局制定了“首問代辦制”,由股室第一接待者全程跟蹤,提供幫辦代辦服務。截至2019年11月底,幫辦代辦事項達2500餘件。

2019年10月23日,國務院公佈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從國家層面建立了優化營商環境的制度框架,明確了今後營商環境優化的方向方案和思路,也讓基層相關部門看清了努力的方向。

優化營商環境,需要多方配合。針對不同的待辦事項,富縣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細分了25項相關工作要求,下發給多個部門,充分利用各部門優勢,使整個“放管服”改革工作高效地運行起來。同時,嚴厲打擊強買強賣、強攬工程、欺行霸市、欺生排外、敲詐勒索等不法行為;整治不給錢不辦事、收了錢亂辦事等歪風邪氣,破除“官本位”思想,誠心誠意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理直氣壯、心無雜念地與民營企業家交朋友,構建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新型政商關係。(通訊員 吳龍迪 記者 樊小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