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以《牡丹花下》為例,看如何欣賞一部導演個人風格強烈的電影

很多人會覺得這部電影內容略顯簡單平淡,但我卻從中看出了導演通過簡化情節,更多聚焦人物表演及情感,所體現出的獨特魅力。@薛定諤的猹

《牡丹花下》是由索菲亞·科波拉執導,科林·法瑞爾、妮可·基德曼、克爾斯滕·鄧斯特、艾麗·範寧、安格瑞·賴斯等主演的電影。故事講述了在美國內戰時期,一名受傷的北方軍下士邁克伯尼誤打誤撞的進入一所南方女子寄宿學校所在的封閉莊園。而他的到來也打破了校長瑪莎、老師埃德溫娜和五位女學生原本平靜的生活。

而索菲亞· 科波拉也憑藉這部電影斬獲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對於這部電影,很多人說相比於原著小說以及1971年的老版,情節更為簡單也顯得平淡了許多。但是,對於索菲亞·科波拉這種個人風格及其強烈的導演,單純從故事情節本身分析顯然無法完全展現其作品魅力。

所以,在這篇文章我也會從故事及敘事改編、女性主題表達兩個層面,結合索菲亞科波拉其他作品的例子來談談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的最後,我也會來具體談談如何更好的欣賞這種導演個人風格強烈的電影。

以《牡丹花下》為例,看如何欣賞一部導演個人風格強烈的電影

01、故事及敘事改編上,刪繁就簡,聚焦於封閉空間下的女性生活及情感狀態

較之於原著以及1971年的老版,導演索尼菲婭·科波拉根據其創作意圖對新版《牡丹花下》的情節進行了比較大的改編:有意的淡化時代背景,刪減次要角色,簡化鏡頭語言,聚焦於封閉環境下女性的生存狀態以及與外來男性之間的情感衝突。

①故事改編上, 刪減次要角色戲份,突出人物主要矛盾。

在老版的電影中,學校裡的黑人女僕作為一個重要的人物形象出現,她的存在是作為區別於莊園內所有白人女性以及外來男性的第三類人物視角。在豐富了歷史背景的同時,也讓封閉環境中的人物關係變得更為複雜。

因此導演在新版電影中有意的刪去了黑人女奴的角色,去掉了關於黑人女性和男主邁克伯尼的互動以及關於種族問題的探討相關戲份。

另一方面,老版電影中關於南方軍人試圖對學校裡的女性進行騷擾,以及差點和偽裝成瑪莎表弟的邁克伯尼起衝突的劇情也在新版中被去除。在新版電影中,到訪的南方軍從未見到邁克伯尼,也未曾對幾位女性表示出不軌企圖,只是站在門外遠遠觀望,純粹作為遠離敘事中心,交代歷史背景的"工具人"而存在。

導演通過去掉關於黑奴制度與南北戰爭中人性展現的部分,把故事焦點從強調歷史背景的"大情節"轉為聚焦男女之間情感關係的"小情節"。同時,在鏡頭語言和敘事的把控上,也儘可能地進行簡化處理,更多地通過演員的表演來展現暗潮湧動的情感變化。

以《牡丹花下》為例,看如何欣賞一部導演個人風格強烈的電影

簡化場景和敘事,降低外在戲劇性衝突,聚焦於人物表演本身來展現細膩情感。

老版電影通過畫外音、閃回等方式,用更外放的形式表現出了校長瑪莎、教師埃德溫娜、學生艾麗西亞對於邁克伯尼的慾望投射。而新版電影則將這種情感表達變得更為含蓄內斂。

導演全程採用自然光進行拍攝,放棄了複雜配樂,捨棄了閃回和內心獨白。通過封閉的環境空間調度來營造整體氛圍,通過人物的神情和動作來體現暗潮湧動的情感變化。

以電影中一場重頭晚餐戲而論。這場戲講述的是邁克伯尼在傷勢好轉並和身邊女性熟悉之後,被瑪莎邀請共進晚餐。這場戲中,鏡頭由坐在桌子另一頭的邁克伯尼的視角去審視各個女性,和之前全女性的晚餐戲形成鮮明對比/體現了男性加入後整體氣氛、人物情緒的微妙變化。暗示著邁克伯尼侵入女性世界後,試圖奪取男性主導權的潛意識。

而這種情緒的微妙變化同樣體現在幾位女性為了爭奪邁克伯尼注意力而暗自較勁上。通過角色的位次關係、著裝乃至細微的動作和表情變化,展現出了瑪莎的主導地位,以及教師埃德溫娜、學生艾麗西亞因為邁克伯尼的到來而產生的對立情緒。

而電影中的晚餐戲為了還原那個還沒有電燈的時代的真實環境,全程採用燭光作為自然光源,在曖昧與暗潮湧動的氣氛下預示著邁克伯尼展開了對莊園主導權的爭奪、以及幾位女性對於邁克伯尼的競爭即將拉開序幕,為之後的男女衝突情節做了鋪墊。

而這樣別具匠心的場景設計在片中還有很多。通過簡化故事情節和鏡頭語言,把矛盾聚焦於一群女性在封閉環境下,與闖入的男性之間情感關係的衝突,正是導演所要表達的核心主題。

以《牡丹花下》為例,看如何欣賞一部導演個人風格強烈的電影

02 、主題表達上,轉為聚焦於封閉空間下的女性間的權力架構以及與男性的對抗

在老版電影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可以說更偏向於那個年代傳統男性視角下對於女性角色的物化想象。

而在科波拉新時代女性視角的解讀下,電影中對於女性情感的表達更為含蓄內斂,形象也更為豐富和立體,體現了更多的女性主導意識。而這可以從邁克伯尼的到來破壞原本女性世界的平衡,以及女性最終覺醒聯合起來對抗邁克伯尼兩個部分來體現。

①封閉空間下的女性世界因為男性的到來而被破壞。

在戰爭背景下,學校作為與世隔絕的封閉空間,處於瑪莎校長嚴格的控制之下。而學校裡的各個女性也都有自己的任務和工作。瑪莎校長主要負責管理,艾德維娜主要負責日常教學、準備飲食。學生們都要分別進行功課的學習,農田的耕種,以及安全巡邏等工作。作為掌權者以及鑰匙唯一的擁有者,瑪莎在封閉環境下盡力用制度和規則來維持對於自己的權威和對學校的管控。

但是邁克伯尼的到來打破了封閉空間原有的寧靜跟平衡。瑪莎一開始把這個北方士兵當作敵人對待,試圖通過將其單獨關在房內,禁止其餘女孩探視,以維持原有的秩序。但隨著邁克伯尼的傷勢好轉並能夠行動自如,以及女孩子們因為男人的到來內心變得躁動,很快這種昔日的秩序就不受瑪莎所控制。

邁克伯尼帶著男性特有的荷爾蒙逐漸佔據了封閉空間的主導地位,遊走於幾位女性中間。小女孩簡和艾米莉沉溺在他的誇讚之中心甘情願為其做事,青春叛逆的艾莉西亞試圖迎合男主從而擺脫瑪莎的控制,而艾德維娜也希望藉助男主帶她逃離這個封閉空間,就連瑪莎也在邁克伯尼的魅力下逐漸迷失。

過度渴望得到男性的凝視,讓這些女性逐漸迷失了自我,主動放棄了自己的主體地位,互相之間的猜疑妒忌逐漸擴大。而對於遊走在花叢中的邁克伯尼來說,終於也嚐到了玩火自焚的滋味。隨著邁克伯尼和艾莉西亞偷情被艾德維娜發現,深感自己被欺騙的艾德維娜在爭執中失手將邁克伯尼推下樓梯,也預示著劇情的反轉和女性意識的再度覺醒。

以《牡丹花下》為例,看如何欣賞一部導演個人風格強烈的電影

女性主導意識在和男性的對抗中再度覺醒。

在邁克伯尼因為摔下樓傷勢過重威脅到生命時,瑪莎當機立斷給其做了截肢手術。一方面隱喻著男性被"閹割",另一方面也預示著女性重新找到了封閉空間的主導權。

當邁克伯尼醒來後,發現自己被截肢,發出了痛苦的怒吼。這不僅僅是因為自己成了"廢人"而悲痛,同樣也是為自己失去了男性主導權,人身自由重新被控制形成的落差感。他渴望像以前那樣再得到女人們的眾星拱月。但心態的失衡讓他徹底站在了這群女人的對立面。

而當邁克伯尼逐漸威脅到這群女人的生命安全時,她們意識到一味的依靠男性是沒有希望的,只有自己強大才有力量來保護自己。可以說在對邁克伯尼從依附到對立的過程中,也是這群女性重新恢復團結,找回主體地位的過程。

最終,當女人們合計用毒蘑菇毒死邁克伯尼時,沒有一個人出來阻止,看著不知情的邁克伯尼吃下蘑菇痛苦死去。隨後女人們合力把他的屍體丟在了門外,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這個男人也從未曾來過。封閉的學校空間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顯然,這不是一部單純所謂向男性復仇或者和男性對抗的女權電影,而是通過描繪女性在與男性的對抗過程中逐漸找回迷失自我的故事。

以《牡丹花下》為例,看如何欣賞一部導演個人風格強烈的電影

03、作為一名電影愛好者,結合我上面分析《牡丹花下》的角度,談談我對於如何更好的欣賞這類導演個人風格強烈電影的幾個方法

①從導演最擅長的敘事風格和拍攝手法來分析所要表達的電影主旨和情感

索菲亞科波拉擅長弱情節碎片化風格化的敘事,哪怕是用歷史題材作為藍本,依舊會採取會淡化歷史背景的宏觀層面,而專注於人物本身。

以其執導的《絕代豔后》為例。 索菲亞科波拉有意淡化了歷史傳記片場間的宏大歷史背景。以瑪麗皇后的個人成長為主線,用其常用的片段式碎片化的敘事,對瑪麗皇后宮廷生活進行展示——參加舞會、歌劇以及各種社交活動,忍受各種繁文縟節...

正如《牡丹花下》裡,南北戰爭的硝煙僅僅停留在女孩們的日常閒聊一樣,歷史僅僅是作為一種背景而存在。而電影真正關注的,是人物內心的細膩情感。不管什麼故事背景,展現迷茫與矛盾中逐漸覺醒的女性意識,和在覺醒與抗爭中不斷掙扎的女性形象才是導演不變的核心議題。

從導演的成長教育經歷入手,更好的感受其所想表達的內心情感。

索菲亞科波拉出身大名鼎鼎的科波拉電影世家。年輕時的她試圖遠離好萊塢,遠離家族的光環。但在嘗試過很多不同的工作和職業後,孤獨和迷失一直伴隨著她。最終,兜兜轉轉,又通過回來執導電影找到了歸屬感。

不管是投射了其第一段婚姻生活的《迷失東京》,還是參雜了幼年和父親回憶的《在某處》,又或是放在大歷史背景下,實則還是專注於女性細膩情感的《絕代豔后》、《牡丹花下》,關於年輕女性的迷失與成長都是相通的核心內容。

對於這種個人風格強烈的導演來說,根據其成長及創作經歷入手,顯然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導演的內心情感。而這些隱藏在電影裡的情感,其實就是導演自身隱藏在內心深處情感的呈現。

以《牡丹花下》為例,看如何欣賞一部導演個人風格強烈的電影

從導演的個人風格和當下的主流價值觀的契合度來分析導演的創作意圖

以這部南北戰爭時代背景的改編電影為例,不同年代的主流價值觀以及導演的個人風格和情感呈現方式對於同樣的主題有著不同的解讀。

正所謂"舊瓶裝新酒",如何在契合故事時代背景的情況下更多的用現代女性視角去解讀,並融入自己強烈的個人風格,是索菲亞科波拉作為導演成功的地方。通過對導演本身進一步的瞭解,能讓我們能更清晰瞭解其背後的創作意圖和電影的深層魅力。

總結一下:

以《牡丹花下》為例,我認為欣賞這類導演個人風格強烈的電影,除了為電影本身的情節有所感悟之外。通過更深入地瞭解電影背後的故事,瞭解導演的創作意圖和隱藏在背後的情感,會有助於我們對一部電影產生更進一步思考。而我在文章的最後也具體的分析瞭如何更好的欣賞一部導演個人風格強烈的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