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厚德強技雙面繡思政改革見真功

■思政理論課優秀案例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紮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視頂層設計,制定好“助力學生成長、助力學生成人、助力學生成才”的三全育人“蘇州經貿方案”,厚德強技雙面繡,旗幟鮮明地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加強學生道德修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思政課育人成效。

一張藍圖,底色先正

從新生報到第一天開始,學校就旗幟鮮明地突出理想信念、強化愛黨愛國主題,並明確整個學期的任務清單,對錶對標進行系統推進。以2019級新生為例:9月6日報到的主題是“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學校共成長”;9月8日開始的新生入學“六堂課”教育主題是“聽黨話,跟黨走”;9月10日開始的新生軍訓主題是“夢起航,青年強,向新中國70華誕獻禮”……學校著力組織開展好主題為“黨號召,我行動”的新生入學教育第一堂課,學校黨委書記親自上課,3500餘名新生通過在大會堂現場、在各班教室收聽收看直播的方式進行學習,在新生中間引起熱烈反響。

新生入學教育只是學校思政課改革的一個縮影,學校還制訂了《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改革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2)》,更加突出了思政課改革創新的目標是要提高育人實效,助力學生成長成人成才。其中,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八個統一”的要求,把厚德強技分別作為育人的經緯線,努力做到“七個貫通”:突顯教育方針,體現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目標的貫通對接;突顯全面發展,體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目標的貫通對接;突顯知行合一,體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目標的貫通對接;突顯校企合作,體現學校教育與企業教育目標的貫通對接;突顯教學相長,體現自我教育與教師教育目標的貫通對接;突顯綜合評價,體現多元性與單一性評價目標的貫通對接;突顯家國情懷,體現人人出彩與服務國家戰略目標的貫通對接。

“在強調學生人人出彩的同時,高職院校首先要讓每一名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認識愛自己、愛家庭、愛崗位、愛社會就是愛黨、愛國、愛民族的體現;其次要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智慧的思維和精湛的技能,做到心中有愛、眼裡有識、手上有技、腳下有行,成為家庭的驕傲、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樑;再其次要引導學生在青春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實幹家。”學校黨委書記蘇益南介紹說,學校把4個愛細化到1上來,化抽象為具體、化宏大於細微,有層次、分類別、重實踐,比如愛家庭,具體要做到每天給家庭成員發一條短信,每週給父母打一個電話,在父母生日的時候送上一份祝福,每年給父母手寫一封信。

兩面齊繡,金課閃光

年前,學校“研習社”的學生在思政部教師陳志華帶領下走進學校第一食堂,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通過現場檢查、查閱資料、取樣分析等方式,重點對學校食堂環境、經營許可、食品加工製作管理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感受了一場專業調研與思政教育相融通的特別課程。“本次食品安全調研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廣大學生走出教室、關注社會、學以致用。”陳志華介紹說,“研習社”是學校紡織與藝術傳媒學院成立的學生理論型社團,社員從該學院各專業有一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學生骨幹中選拔組成,學院思政課教改正在重點打造“融通工程”,即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融通。

為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學校緊緊抓住“教師”這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培養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新時代思政課教師,並選聘省內外高水平專家擔任特聘教授,組建包括省市區黨政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社科理論界專家、企業勞模和技能大師、黨委書記院長、各二級學院黨政負責人、名師教授和專業課骨幹教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幹等八支隊伍組成的思政教師庫,充分發掘和運用校內外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構建以思政課專任教師為主講、八支隊參與的思政課授課教師隊伍,探索“大思政”師資隊伍深度融合的工作機制。

同時,在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教學組織形式,逐步推行具有學校特色的校內理實一體教學和校外基地體驗教學,推進思政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和深度融合。2019年,先後組織理論大家、技能大師、勞動模範、各級領導幹部50多人次來校上思政課,並把思政課開到了安徽小崗村、嘉興南湖、張家港蔣巷村、泰興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江陰華西村、蘇州高新區樹山村、蘇州平江路歷史文化街區等地,八支隊伍合上的思政課內容豐富、實踐性強,學生反響熱烈,思政課的課堂活起來了。

三全育人,人人出彩

指導學生擔任1任幹部、參加1個社團、組織1次活動、培養1項特長,強調擔任1任幹部期間,一定要研讀1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著作,或者參加1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班;指導學生結對1名技能導師,明確1個技能方向,參加1次技能比賽;指導學生加入1個創新創業團隊,完成1次創新創業實踐,取得1個創新創業成果……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傳播科學理論和核心價值體系,全面落實以上“433”學生成才工程任務,它全面覆蓋每個學生的成才需求,其中的每一個“1”都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著力為他們搭建“人人出彩”的舞臺。

同時,學校還堅持對思政課的教學考評以學生獲得感為評價導向,以“有虛有實、有稜有角、有情有義、有滋有味、有己有人”為根本標準,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考核評價體系。一是全程賦分,學生思政課成績評定由5部分組成:課堂教學完成情況佔35%,期末考試成績佔20%,現場教學項目完成情況佔20%,校外基地體驗教學項目完成情況佔15%,日常行為鑑定佔10%,總評成績不合格者需重修課程。二是多元考核,課堂教學、現場教學、校外基地體驗教學、日常行為鑑定評價由各參與人員分別完成對學生的單項評價,思政課專任教師和各二級學院分類彙總後,由思政部錄入教務系統生成學生思政課綜合成績。

“在堅持做強思政課主渠道的同時,學校還強化校內處處育人、事事育人工作機制建設,讓教師、保安、物業阿姨全員響應,讓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以小見大培養文明習慣和責任意識,真正做到育人工作的‘強技+厚德’的完美融合,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學校院長趙馳軒介紹說,下一步學校的思政課程建設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指導學生以時代思想武裝智慧思維、以科學奮鬥創造幸福生活、以家國情懷成就美麗人生,助力其成長為家庭的驕傲、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樑。

(作者系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思政部主任)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03日第1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