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中国“包工头”在沙漠16年,揽下两万亩沙地,让沙海“变天”!

你说沙漠里什么人最多?是因为欣赏沙漠风光,去旅游观光的驴友,还是喜欢冒险地探险家?如果你是这么想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全世界沙漠中最多的,就是治沙人,而且是中国的治沙人,现今中国人去旅游所到的大多沙漠,其实都是经过治沙之后才对外开放的。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值得尊敬的治沙人,确切的说,他是一个沙漠里的“包工头”,他的名字叫做张喜旺。

中国“包工头”在沙漠16年,揽下两万亩沙地,让沙海“变天”!

张喜旺今年47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内蒙古汉子,2014年他第一次去北京,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完成一个公益广告的配音,广告的名字是沙漠绿洲中国梦,里面正是他的故事。

中国“包工头”在沙漠16年,揽下两万亩沙地,让沙海“变天”!

张喜旺是个治沙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熟悉他的人却更喜欢叫他“张工头”。

2002年,张喜旺和他的乡亲们被亿利集团的老板王文彪找到,开始跟着王文彪在沙漠中种树。张喜旺说,他那个时候一点都不相信沙漠能变成绿色,治理沙漠只是大老板在拿钱打水漂玩罢了,他不知道的是,那时已经是王文彪第二次回归沙漠了,那时的王文彪已经有了十年的治沙经验和一套成熟的治沙理论。

中国“包工头”在沙漠16年,揽下两万亩沙地,让沙海“变天”!

治沙的日子很苦,张喜旺总是早上六点多就起床,骑一个多小时的摩托车达到种树的地方,然后开始一天的风餐露宿。苦一点张喜旺也能坚持,但是令当时的他一再心生放弃之念的是,由于治沙经验不足,他种的树苗经常不能成活,很长一段时间张喜旺的工资只有每天20块钱不到,而他,还要供着一家人吃饭和家里的孩子上学。

中国“包工头”在沙漠16年,揽下两万亩沙地,让沙海“变天”!

事情的转变是在八九年后,随着张喜旺种树经验的不断增加,他的工钱也在不断地上涨,慢慢地,他也变成了“头儿”,开始带着五六十个乡亲在沙海里种树,种树的品种也逐渐变成了甘草等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王文彪说,当时的张喜旺在种树方面已经是“专家级”人才了。


中国“包工头”在沙漠16年,揽下两万亩沙地,让沙海“变天”!

如今,不知不觉中张喜旺带的团队已经先后承包了沙漠中两万多亩地的绿化,因为环境的改变,沙漠中天的颜色都蓝了许多。后来曾再有人问起张喜旺,他觉得未来的沙漠是什么样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就和公益广告导演想的一模一样”。

中国“包工头”在沙漠16年,揽下两万亩沙地,让沙海“变天”!

虽然已经绿化了那么多的沙地,但是张喜旺一点也没改变自己的初心,就像当初他赶往北京参加配音时,配音结束后,张喜旺坐在车上远远地看了一眼自己向往已久地天安门,便匆匆地赶回家去了,他知道,家乡还有很多树在等着自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