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淺析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

讀書筆記

當愛已成往事,死亡便伸出大手

淺析法國作家福樓拜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

二零一八年五月十六日下午,在寧靜而略加悶熱的辦公室,我懷著一絲可憐、惋惜之心,

合上了散發著悲傷的氣息與淚水的《包法利夫人》。美麗、多情的少婦愛瑪在虛榮心的支配下,在不甘平庸的享樂中,在無比的絕望中,在萬般的悔恨中,痛苦地掙扎著死在了自己的床上,耶和華的天堂裡,又多了一隻溫順的羔羊。

在入春以來的閱讀、寫作中,我之所以從痴迷的詩歌意象、意境中走出,步入充滿愛恨情仇和生命傳奇故事、情節、人物中,根本的原因還在於要放下無邊的虛無和幻想,重新撿拾起生活的真實,體驗日子裡的美好及快樂。因為我相信謝有順那句話,小說就是對生活場景的還原和複製。因為我所崇拜的王小波說,小說是可以這樣寫的。因為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喜歡聽故事講故事的小老頭。

當每一個生命,每一個飲食男女,從呱呱墜地來到塵世那一刻,兩隻光亮,水晶一般的眼睛就對人間充滿了好奇和驚訝,力圖把空無一物的肚皮,填飽塞滿;力圖在一張白紙似的腦袋上,描繪出最為精彩的圖畫;人生不過百年,慾望卻無邊,人們總是企圖趕走內心的無知、淺薄、直白,讓自己變得強大、淵博、威猛起來。美麗多情、衣食無憂的包法利夫人愛瑪也不過是凡人一個,享樂主義在她的身上顯露無遺,她的墮落她的死亡與她那不安於現狀的心密不可分。她是一朵鮮豔、誘惑的虞美人,悲哀的命運在前方等待著。

愛瑪出生在富裕的莊園,自由受到修道院的教育,幽閉的生活一旦被打開,浪漫的情調就會像塞納河水奔騰不止。

分析包法利夫人墮落的原因,我這個行政管理系畢業的學生想從社會學的角度來驗證一下。試想我們每一個人在從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有用人的漫長過程中,不外乎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等等這些基本生理需求的追求,與此同時,在滿足基本的生理生活需求之外,人們開始了精神層面的追求,讀書、學習、交流等等。加之人是能夠思考高級動物,在加上出身、血型、性格、生長環境、教育程度的存在,角色體現、角色互動,為自身的社會化豐富了許多,譬如是在當今這個二十一世紀,互聯網極為發達的地球村,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遍地是低頭蟻族,扣扣聊、微信聊、公眾號、頭條玩、抖音玩、火山小視頻等手機娛樂至死的時代,傳統的紙質媒體、讀物交流、學習,已經退居到幽暗偏僻的角落,自己卻如一位民國社會的藍袍先生,獨坐斗室,耐得住萬般的寂寞與孤獨,嚼菜根、啃“磚頭”,苦辣酸甜、悲歡鹹淡,自我感知。宋朝皇帝說: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入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回過頭來再談談包法利夫人,這位可悲的美少婦的命運。愛瑪生長在十九世紀的法國鄉村貝爾託,父親魯俄老爹是位莊園的主人,殷實的家庭為天真浪漫、美麗多情的女兒提供了衣食無憂、富於幻想的童年少年生活。

一次魯俄莊主病了,於是身著飄逸藍袍的愛瑪姑娘有幸被年輕的鄉醫包法利邂逅。愛瑪姑娘纖細的指甲,明亮的眼睛,烏黑的睫毛,瀑布般的頭髮,紅撲撲的臉蛋兒,給已婚的包法利留下了驚鴻一瞥。好事成巧,又過了沒多久,包法利的第一位老婆,二手女人,四十多歲的寡婦愛洛伊絲在家被公婆氣死了。年輕、漂亮、單純的愛瑪姑娘便在父親魯俄老爹的的極力撮合下(魯俄老爹對包法利醫生能夠治好自己的病,非常感謝,對年輕的鄉醫十分看好、器重),成為了真正的包法利夫人(這是一樁標準包辦的婚姻)。

婚後的愛瑪應該是幸福,美滿的,怎奈丈夫包法利是個老實本分、沉默寡言、不會哄自己女人的男人,他早出晚歸不斷出診給患者治病,時間長了便冷落了家中的小美人。愛情需要不斷保鮮,二婚男人包法利的欠缺讓心比天高、愛慕虛榮、不甘平庸的妻子愛瑪感到生活的孤獨、乏味,整日一副抑鬱寡歡的樣子,叫人見了十分心痛。為了滿足妻子嚮往美好生活的慾望,包法利醫生便離開居住的道斯特搬到了較為熱鬧繁華、熱鬧的永維鎮。

以上這些是小說的第一部分,故事的開端。接下來福樓拜進入了故事的發展、高潮部分的敘述。

包法利夫人在永維鎮在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先後認識了藥店老闆奧梅、布商件高利貸商勒樂、見習生萊昂、有錢的主兒羅多爾夫,就是這幾位小鎮上的頭面人物徹底改變了愛瑪的生活,萊昂是大學生風流倜儻、羅多爾夫是情場老手、獵豔專家,沒有多久愛瑪就背丈夫包法利先後與他們在自己的家庭後院頻頻幽會,幾番外出私奔,愛瑪風流成性、夜不歸宿、淫慾、揮霍無度,商人勒樂有機可乘,主動上門送衣服、布料、胭脂、梳妝檯、沙發、帷帳等等一切生活用品。最後愛瑪手頭虧空甚至賣了自己家的土地,勒樂的自私、奸詐、多謀,唯利是圖,步步為愛瑪設圈套,甚至讓她把整個房產做了抵押,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羅多爾夫是個裙釵堆裡的老搶手老司機,是個喜新厭舊、無情無義的傢伙,最後擯棄了愛瑪,萊昂是個外邊斯文,內心虛偽懦弱的傢伙,迫於自己的名聲迫於家庭的阻擾,斷然離開了愛瑪,包法利夫人最終被他倆推上了債臺高築、走投無路的地步。

故事的高潮和結尾,愛瑪面對上門的公證人,無奈之餘只好重新求救於萊昂和羅多爾夫,一個避而不見,一個冷酷無情、見死不救,絕望之餘的愛瑪、包法利夫人跑到藥店老闆奧梅的儲藏間,吞食了白色的粉末砒霜後,回到家中,躺在自己的床上,悔恨之餘,只有等待死亡。

尤其在對服毒後的包法利夫人愛瑪最後死亡過程的描寫中,作者細膩、真實的文筆深深觸痛了閱讀的神經,死亡是多麼的可怕,多麼地恐懼。譬如,書在第三百零一頁寫道:

她的胸脯立即開始急劇起伏,舌頭完全伸到嘴外,眼珠子亂轉。像兩盞玻璃燈,漸漸變暗,最終熄滅。

。。。。。。。

朗朗晴天吆暖洋洋,

小妞兒相思心癢癢。

愛瑪像一具中了電的屍體,一下子坐了起來,頭髮散亂,兩眼發直,嘴巴張開。

鐮刀割麥喲忙又忙,

麥穗穗散落田壟上。

我的小蘭喲彎下腰,

拾麥穗一個不漏掉。

“瞎子”愛瑪叫道。

她笑起來。那是一種兇惡、瘋狂、絕望的笑。她似乎看見乞丐那張醜陋的臉,像一個嚇人的怪物,揚起在永恆的黑暗中。

這天起喲起了大風,

她的短裙沒了蹤影!

一陣抽搐,愛瑪倒在褥墊上,大家圍攏過來,她已經嚥了氣。

這就是包法利夫人的死亡。一絲惋惜、哀傷襲上心頭。我不得不佩服一代文學大師的絕妙文筆,場景、人物、民謠相互襯托,象徵、寓意不言自明。

最為讓人惋惜而感到驚訝的是作者福樓拜在處理故事的結尾時,讓包法利醫生遇到了自己的情敵、殺死自己可愛妻子的羅多爾夫,尷尬之餘,懦弱的鄉村醫生沒有與之搏命,為妻子復仇,而是說出了這樣的話,

我不怨恨你!

錯在命運!

一篇舉世矚目的文學作品就這樣結束了,讀者在看到愛瑪墮落、死亡的同時,也看到了一位法國男人遲鈍懦弱、委曲求全的性格。

讀罷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我佩服居斯塔夫細膩的敘事語言天才,文筆流暢、簡潔凝練、意境唯美富有詩意,環境烘托、故事情節、人物心理的描寫刻畫逼真到位,富有個性、人性,在純自然純客觀主義基礎上,福樓拜通過自己獨特的敘述角度、敘事方法,伏筆、銜接等藝術技巧,無情地揭露了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現狀,批判了貴族、教會的冷漠、無情,是對法國社會真實生活的很好複製與再現,讓讀者在閱讀中認知、辨明瞭愛情的本質、家庭的內涵,檢驗了善良與虛偽的人性,其文學藝術價值和社會道德價值,歷史、讀者將會作出公正的評判。

文學創作,尤其是長篇小說的創作是一門綜合性的高超手藝,是一項十分艱辛、費神的腦力勞作,它涉及、檢驗著作者的學識、修養、生活積累和思想、藝術價值觀,而福樓拜的這部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開啟了新小說創作的先河,直接影響了後來的司湯達(心理分析小說《紅與黑》的作者)、喬伊斯(《尤利西斯》意識流小說的開創者)的文學創作風格,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個人認為是至今為止寫的最好小說。

這就是我讀福樓拜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後,對小說、小說家,對文學創作、語言敘事風格的一點個人看法,算是我在文學閱讀寫作之路上,留下的深刻美好記憶。

作於2018年5月17日雨中
淺析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