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古代最神奇的建築,700年來屹立於長江中而不倒


萬里長江,滾滾東流,攜砂帶浪,無人敢觸其威嚴。但卻有這樣一座寺廟,700年來屹立於滾滾長江之中而不倒,橫江而峙,令人稱奇。

它就是位於湖北鄂州市的觀音閣,觀音閣始建於宋朝年間,歷來多有修葺。觀音閣坐東朝西,長24米,寬10米,高14米,總面積300平方米。閣身以紅石青磚砌成,是典型的木框架結構亭閣式建築。

觀音閣又名龍蟠磯寺,相傳孫權定都武昌之前,有盤龍臥於磯石之上,而觀音閣因建於龍首之上,故得其名。

千百年來,每到汛潮,狂濤巨瀾曾使多少樓閣席捲而去。然而,觀音閣卻穩如泰山。洪水一過,水落石出,它又橫空出世,威震江心。

觀音閣也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閣,閣內有一亭二殿二樓。閣中有三趣,一是石牆邊上有幾顆老樹,常常枯萎多年,又每每死而復生。二是有一口老井,自古水清見底,但卻高出江水數尺,令人稱奇。三就是神鱉眼,磯石上有兩個石臼,相傳為神鱉的眼睛,一個出油,一個出鹽。只是後來被一名貪心的道人擴大口徑,把神鱉的眼睛戳瞎了,後就不靈驗了。


湍急的江水已經沖刷了這個樓閣700多年,但卻絲毫未損,展現了古代工匠非凡的創造力。浩渺的長江,東流不息,而觀音閣就靜靜地雄踞在巨礁之上,坐看潮漲潮落歲月流逝,隨水位變化而浮浮沉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