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遊佐賀吉野裡歷史公園,看公元前後的日本部落樣貌


今年1月份和幾個朋友到日本九州做了一次“文化之旅”,所幸有在長崎研究日本文化的周國強教授一路陪同,讓我們受益良多。我因為比其他人早到了大半天,所以周教授為我開了小灶,除了帶我去了前面寫過的福岡“蒙古塚”、“金印公園”外,又帶我去了佐賀縣的吉野裡歷史公園。

我們知道在日本早期的歷史上,有兩個重要的時期,一個叫繩文時代,它是從公元前1.2萬年前到公元前300年結束。繩文時代出現了陶器、有了磨製石器工具的技能,人們開始了定居生活等等。繩文時代相當於世界史上的中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

在繩文時代以彌生時代的到來而結束,彌生時代的跨度大約有700年,從公元前400到公元后300年前後。彌生時代是日本古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時期,水稻種植、金屬冶煉、紡織建築以及對外經濟交往等等,在彌生時代開始高速發展,以至於對今天日本的形態格局,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我們來到的吉野裡歷史公園,就是彌生時代的歷史遺蹟公園。在吉野裡遺址,發掘了彌生時代各個時期的遺蹟和文物,是一個非常有學術價值的遺址。將彌生時代後半期,也就是它鼎盛時期的發掘成果,進行復原恢復,從而建成了這個歷史公園。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遊覽歷史遺蹟也是這樣,少了周教授這樣的專家講解,遊覽就會少了很多樂趣。比如,在吉野裡的丘陵地帶,可以看到早期的村落是很分散的,往後不久,開始出現了有壕溝的部落,這就是“村落”向“國家”演變了。這彌生時代前期,也就是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的事情。

到了彌生時代中期,也就是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開始出現了比較大的“環城”壕溝,還可以看到埋著首領的墳墓,以及很多甕棺墓群,防禦體系更加發達,可以感到了“戰爭”的氣息了。


公元1到3世紀到了彌生時代的全盛時期,出現了在日本發現的最大“環城壕溝”,而且有了神殿和瞭望臺等建築物以及兩個很大的內城,代表著彌生時代的最高建設水平。

在吉野裡歷史公園,我們看到很多巨大的陶甕,經老周講解才知,這並不是家居儲物的容器,而是棺材,就是前面說過的“甕棺”,把死者放入陶甕,兩個扣起來下葬,真是很聰明的做法,即使今天看起來,是不是也比木棺材環保多了。

吉野裡歷史公園裡,還有很多再現歷史場景的場所,比如演示織布的房舍、古代植物館、彌生生活館、甚至稻田等。有個展覽室是一定要去的,那裡成列著許多在這裡出土的文物,家居用品大多為用於不同目的的陶器陶罐,還有土笛這樣的樂器以及兵器等。


不過還有一堆貝殼很吸引人,那是繩文時代的出土文物,所謂繩文貝塚,就是海產品垃圾場。不過專家們也有另一種推論,說貝塚是一個禮儀場所。無論如何,這些古老的貝殼,都成了復原繩文時代的珍貴文物。日本國內目前有2400多處繩文貝塚,其中80%在東日本,剩下的20%集中在九州一帶,展示了日本先民對海產品利用的歷史足跡。

在公園裡的一些門框上面,有小鳥的木雕,周教授說這種裝飾方式是從朝鮮傳到日本的,彌生時代的對外交往由此可見一斑。

一個有趣的情節是,我在吉野裡公園參觀時,幾次撞頭到門楣上,因為復原房屋的門都非常矮,目測不會高過一米六,當然是因為那時的日本人個子矮小,所以門就矮了。那麼那時日本人的個頭到底多高呢?在展覽館內就可以找到答案。

根據對出土的繩文人骨骼研究,結論是繩文時代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54釐米,女性是145釐米。出於好奇,回家查閱了一下中國大約同時期人體的身高,男性平均身高為165釐米,女性為150釐米左右,當然也是從出土骨骼上判斷的結果。

作為一個公園,吉野裡並不都是“學術”的,它還建有遊樂區、野炊區甚至地面高爾夫球場,可見它的設計考慮了家庭旅遊的功能。最有意思的是,你可以在彌生體驗館裡,自己製作銅鏡、銅劍,以及學習織布、編繩、傳統舞蹈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