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廣西藤縣“野心”不小:計劃建200條瓷磚生產線!

近期,繼重慶之後,藤縣再一次成為陶瓷行業投資的熱土。

3月7日,簡一、金環球、羅曼蒂克、葆威、金絲玉瑪等陶企來到藤縣就陶瓷產業投資環境進行現場考察。

3月20日,廣西歐神諾陶瓷有限公司藤縣生產基地開工建設,據瞭解,該項目投資4.5億元,佔地1000多畝,可安排6000多人就業,年產值超20億元。

4 月 14 日,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之全資子公司廣東蒙娜麗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藤縣人民政府簽署了《藤縣蒙娜麗莎陶瓷生產項目合作意向書》,就擬選址位於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建設陶瓷生產項目達成框架協議。5月8日,蒙娜麗莎集團與藤縣人民政府簽署了《藤縣蒙娜麗莎陶瓷生產項目投資合同》。根據蒙娜麗莎集團發佈的公告,其在藤縣的項目佔地約 1613 畝,投資將不低於10億元人民幣,建成 10 條陶瓷生產線,其中一期佔地約 1173 畝,投資 6 條生產線。第二期佔地 440 畝,根據合同約定,將在一期全部建成投產後 3年內建成 4 條陶瓷生產線並投產。

而協進陶瓷於2011年在藤縣拿下的600畝地,目前也已破土動工,預計2019年投產。協進陶瓷總經理王輝煌表示,協進準備在藤縣規劃建設6條生產線,其中包括大板生產線一到兩條,第一組生產線明年春節以後可以投產,全部完成投產大概需要3年時間。新工廠將按照整線智能化設計,實現自動化生產。在王輝煌看來,藤縣陶瓷工業園是目前國內比較規範的陶瓷產業園,從道路建設到標準規劃,起點比較高。同時,政府部門對陶瓷產業園十分重視,併成立了專門的陶瓷產業園管委會對產業園進行管理,能與企業及時溝通對接。

在山東淄博、臨沂以及廣東等多個產區壓縮陶瓷產能的形勢下,藤縣卻伸出了友好的橄欖枝,這對於需要擴張產能或轉移產能的陶瓷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不過,藤縣招商引資之後,對陶瓷產業如何定位?藤縣對陶瓷產業的長遠規劃又是如何?帶著一系列的疑問,本報記者採訪了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管委會主任李勇輝。

廣西藤縣“野心”不小:計劃建200條瓷磚生產線!

▲圖為陶瓷工業園一隅。

藤縣高嶺土

可供200條生產線使用150年以上

《陶瓷信息》:藤縣發展陶瓷產業有什麼樣的優勢?

李勇輝: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於2009年開始建設,是廣西壯族自治區A類園區,2018年被列入為國家開發區目錄。陶瓷園區規劃面積為25000畝,規劃建設70組200條陶瓷生產線,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產值將達300億元,配套產值達100億元,年可創稅超10億元,能安排10萬多人就業。目前園區已有20家陶瓷企業入駐,總投資133億元,其中投產的企業有12家,已建成35組131條生產線,年生產瓷磚可達2.1億平方米。

中和陶瓷產業園區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和管理優勢。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藤縣正處於珠江—西江經濟帶的核心區,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中和陶瓷園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水、陸、空交通便利,距億噸西江黃金水道僅5公里,離通達3000噸貨輪的赤水港碼頭20公里,進入赤水港碼頭的鐵路已經建成並通車;藤縣至梧州一級公路、梧州至貴港的高速公路(南梧高速)、南寧至廣州高鐵從園區中間或旁邊經過,兩個高速出口(藤縣、塘步)距離園區分別只有3公里和5公里,乘座動車從藤縣到南寧或到廣州都僅需2小時左右;在建的梧州西江機場坐落於藤縣塘步鎮,離園區只有19公里。藤縣的資源優勢明顯。初步探明藤縣高嶺土資源覆蓋區面積達23平方公里,礦藏深度 100米以上,儲量約6.7億噸,可以供200條生產線使用150年以上。

《陶瓷信息》:陶瓷目前在藤縣的經濟收入中佔比多少?

李勇輝:2017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430.2 億元。陶瓷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10億元,增長34.4%。陶瓷、鈦白、林產林化、船舶製造等支柱產業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 60.1%,其中,陶瓷產業佔比25%以上。

《陶瓷信息》:藤縣對引進的陶瓷企業,有哪些要求?

李勇輝:我們注重引進大品牌的陶瓷企業。一方面,大品牌能提高藤縣在行業裡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另一方面,又能帶動園區的其他企業轉型升級,尤其是管理和經營能力,對一些管理尚未規範、自身研發能力較差的企業起到促進的榜樣作用,讓其努力與中和陶瓷產業園的影響力匹配。

多年來,藤縣政府的領導班子已經意識到,藤縣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交通大格局,佔有天時、地利、人和,選取發展門檻低、風險低、上馬快的陶瓷產業是很正確的選擇,但藤縣陶瓷企業仍屬於粗放型的建築陶瓷,品質不高,效益不大,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好。

在當前陶瓷產業競爭激烈的形勢下,中和陶瓷產業園首要的問題是做好科學規劃,做好長遠謀劃,要嚴格把好入園企業關,企業要做到清潔生產,園區要大力發展下游產業,走循環經濟的路子,園區才有生命力,陶瓷產業才有發展前途。藤縣在陶瓷產業發展中,注重選商,要把真正好的企業引進來,不能走粗放式的發展道路。

因此,通過對大型陶瓷企業的引入,將是我縣陶瓷園區企業環保升級、高水平發展的一個新標杆,對我縣陶瓷園區建設提質增效,促進我縣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大型陶瓷企業在陶瓷行業具有科技創新、品牌渠道、綠色環保、智能製造等優勢,將為藤縣陶瓷產業和縣域經濟實現跨越發展做出貢獻。另外,大企業肯定會通過整合資源、擴大規模以佔領市場,但擴產仍要根據市場和銷量的變化,只有走不同的路線才能避免“被整合”。

《陶瓷信息》:除目前已簽約入駐的企業外,還有哪些企業有意向入駐?

李勇輝:由於我縣園區建設不斷完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藤縣中和陶瓷產業發展吸引了同行業的青睞。近期,在龍頭陶瓷企業的帶動下,簡一陶瓷、大將軍陶瓷等企業均有到我縣考察,洽談企業落戶我縣的投資意向。

廣西藤縣“野心”不小:計劃建200條瓷磚生產線!

藤縣下一步

將逐步推進“煤改氣”

《陶瓷信息》:藤縣在陶瓷產業的環保治理方面有哪些動作?

李勇輝:我們要求陶瓷企業落實 “四個一”(一套出入管理監控設備、一套自動清洗車輛設備、落實一人管理車輛清洗、一條車輛放行欄杆),廠區要有保潔措施,堆放散物必須設置規範的堆放場所,有防塵、防滲和防雨措施,防止廠區揚塵。

同時,我們還要求陶瓷企業對裝載原料及產品的貨車實行管控,重點加強陶瓷原料高嶺土等在裝載、運輸、卸載過程中的管理,對部分園區道路實施限行、禁行,嚴格管理運輸車輛控制粉塵汙染。

在引進陶瓷企業的同時,我們也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工作納入園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強化規劃環評,優化空間開發格局,實施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落實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生態建設,加強噪聲、固體廢物、核與輻射等汙染防治工作。加強園區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加大環境保護經費投入,實施園區內環境監管網格化。加快推進園區生活汙水收集、提升設施的建設,確保實現集中處理。

《陶瓷信息》:現在全國很多陶瓷產區都要求陶瓷企業使用天然氣,藤縣對陶瓷企業的燃料有什麼樣的要求?

李勇輝:目前我縣陶瓷企業普遍採用以煤炭作為燃料的發生爐煤氣,具有價格相對較低的優勢。下一步,我們將逐漸引導陶瓷企業由燃煤轉變為使用天然氣(即煤改氣),此舉可以降低大氣汙染物的排放(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減少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衛生,對改善城區的大氣環境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陶瓷信息》:藤縣天然氣的價格如何?目前的儲備能力如何?

李勇輝:藤縣長輸管道天然氣即將開通,中石油西南銷售公司把藤縣打造成滇、黔、桂陶瓷產業園示範區,我縣燃氣企業獲得了廣西縣域燃氣企業中唯一一家直供優先權,長輸管線13.7公里已建成,分輸站和接收門站也即將竣工使用,計劃6月份投產供氣。屆時藤縣天然氣價格將會大幅降低,預計屆時管道天然氣價格約為2.30元/立方米,使用天然氣的企業價格將享受到實惠,有效地降低陶瓷企業煤改氣後的成本。

同時,我縣燃氣公司現已具備雙氣源供應。一是長輸管道天然氣6月開通。即將成立的國家天然氣管網公司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輸氣管道整合為全國一張網,實現互聯互通,既打破了各行業壟斷經營,又能有效調節供需矛盾。二是LNG儲備氣源保障。目前在陶瓷園區建有LNG綜合儲備站,現儲氣能力10萬方,供氣單位正在按照國家發改委要求,按我縣年供氣總量的5%規劃建設大型LNG儲氣庫。

廣西藤縣“野心”不小:計劃建200條瓷磚生產線!

多重政策支持陶瓷產業發展

《陶瓷信息》:藤縣對陶瓷產業的招商,有什麼樣的政策?

李勇輝:藤縣是我國少有的政策富集區,在藤縣投資能享受多重疊加優惠政策。首先,國家出臺了《關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包括金融支持、加大財政政策轉移支付、優先安排建設項目、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等,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稅收優惠政策,即對設在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只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同時,根據國務院出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廣西發展規則,藤縣的發展定位為建設“一帶兩地一樞紐一園區”(即西江經濟帶、旅遊目的地和遊客集散地、國內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國家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示範園區),凸顯藤縣在全國、全區發展大局中的地位。

2010年底,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於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了鼓勵和推進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的“兩個原則”和“兩個確保”,進一步放寬民營業主名稱、經營範圍和出資力度,在資金、土地、稅收和政府服務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在產業發展政策方面,廣西出臺了《關於做大做強做優我區工業的決定》、《廣西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意見》及多個配套文件,對十四項傳統優勢產業、四項新興產業以及物流、金融等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

另外,廣西打造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重大戰略和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則,為藤縣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優惠支持。而且,藤縣已被批准為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和國家西部大開發廣西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為藤縣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梧州市已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審查,成為首批試點市。藤縣為梧州市試點範圍,為藤縣合理利用土地“工業上山”提供支持。

在獎勵政策方面,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以上的新辦一般性加工企業(農副產品加工企業5000萬元以上),自投產納稅之日起3年內按企業上繳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梧州留成部分50%的額度扶持企業,用於擴大再生產。

在人才政策方面,2013年梧州市委、市政府發佈了《關於印發梧州市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實施辦法(試行)》文件,可享受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包括安家費(住房、購房補貼)、生活補貼、住房保障和其他福利待遇等。對於不在目錄庫裡的人才,可以通過申請,填寫申請理由,報梧州市組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在申請通過後,可以享受同樣待遇。

在土地政策方面,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桂政發(2016-70)給予相關企業用地優惠政策。對符合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辦公室關於印發《土地政策實施細則》(桂國土資辦[2016]564號)相關規定的企業,給予優先保障用地指標、優先建設用地審查報批、降低工業用地成本等優惠政策。

《陶瓷信息》:藤縣在陶瓷產業的配套上,將有哪些規劃?

李勇輝:園區秉著“以園擴城、以城活園、園城共建、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按高起點規劃、高規格建設、高效能管理的理念進行規劃建設,佈局合理、功能配套齊全、生態環境優美。園區規劃建設有商業配套區、住宅區、行政中心、博物館、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並且非常注重環保,還專門預留了兩個生態景觀區。此外,色釉料、紙箱、模具、五金、機械加工等陶瓷生產配套項目也將陸續落戶園區。

園區的電力供應充足,已經建成110KV變電站3座,新增投資1.2億元的220KV禤州變電站正在建設;新增投資1000萬元的園區專用工業用水水廠也正在建設;座落在園區的天然氣站也在建設,天然氣代替燃煤之後,園區的環境質量將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園區十分注重品牌的建立,全力加快陶瓷配套產業及商業物流中心建設,努力把園區建設成為全國重點建築陶瓷生產商貿綜合基地。

同時,我們還實行了“一個專門管理機構”,專門成立了陶瓷工業園管理委員會,專職專責地負責園區的規劃、建設、招商、服務、管理等工作,從縣直各部門抽調了工作人員組建陶瓷服務辦公室。

藤縣陶瓷產區在發展過程的長遠規劃是引進大型陶瓷企業,引入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與裝備,並及時對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形成陶瓷產業集聚區,並對現有的產業進行優化提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藤縣打造成為真正的“南國新陶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