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創業3年轉型3次,這家表情包公司憑啥融資2400萬?

上週,蓋飯內容工場宣佈獲得2400萬人民幣A輪融資,由三行資本領投,山水創投跟投。

這個消息出來後,業界很多人還是挺驚訝的,因為之前沒有怎麼聽說過這家公司。

其實,蓋飯內容工場的創始人陳峰,是一位在媒體和互聯網行業經驗頗豐的“老將”。2015年10月陳峰從網易副總裁、總編輯的位置離職,創業做了一款App,名叫蓋範Getfun,也就是蓋飯內容工場的前身。

創業這件事,沒有容易的。在拿到融資引起業界關注之前,陳峰和蓋飯也曾走了不少彎路。從最初定位社交媒體,到後來做動圖供應商,再到找回優勢做優質原創內容,一步步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創業3年轉型3次,這家表情包公司憑啥融資2400萬?

蓋飯娛樂網站截圖

陳峰表示,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招募內容人才,擴大包括圖文、視頻和動圖在內的原創內容生產能力,公司業務重點將轉向建立內容領域的品牌影響力和自有流量

蓋飯內容工場是怎麼做起來的?靠什麼賺錢?未來有什麼方向?榜妹聯繫到了陳峰,與他聊了聊。

創業3年轉型3次,這家表情包公司憑啥融資2400萬?

“這樣的團隊不會輕易認輸”

“網易系創業者”一直是互聯網圈津津樂道的話題,比如陌陌的唐巖,YY的李學凌,雪球的方三文,快手的曾光明……從總編或副總編輯的位子出走後,他們的身影活躍在社交、內容領域中。(新榜曾發文總結過闖入內容領域的門戶總編們)

陳峰不是他們中最耀眼的那個,他的創業項目蓋飯Getfun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並沒有吸引業界太多的目光。

起初,蓋飯的定位是要做面向90後的社交媒體,然而因為決策失誤,這條路沒有走通。2017年,蓋飯試圖從社交媒體轉型為泛娛樂平臺,提供豐富的動圖,可是動圖沒有很好的變現模式。

蓋飯的創始團隊主要是跟著陳峰一起從網易過來,經過一路跌跌撞撞,他們又回到了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內容

新榜:“蓋飯內容工場”這個名字之前好像沒聽過,它是怎麼來的?

陳峰:2016年我們叫蓋範Getfun(後來為了更接地氣,改叫蓋飯),2017年改成了蓋飯娛樂,今年不久前才升級成了蓋飯內容工場。

可能創業初期就是這樣,變化是唯一不變的東西

2015年底,我們做社交媒體應用GetFun的時候,做到10萬日活。但當時決策失誤,為了省錢砍掉了所有推廣,結果新增沒有了,老用戶也沒有留住,這才省悟社交媒體的活躍度和用戶規模關係很大。

但後悔也來不及了,後來我們決定先做App中最受歡迎的一部分——動圖,成為動圖內容供應商。在動圖方面我們做出了些成果,尤其是明星娛樂類的高清動圖。但麻煩是,這個很難變現。

創業3年轉型3次,這家表情包公司憑啥融資2400萬?

我們發現很多有用戶的平臺,包括客戶端、手機設備,用內容加DSP廣告的方式來變現。心想反正也是做內容,不如試試這個模式,把內容發行到各個合作渠道,與合作伙伴分享收益。於是逐漸拓展了一些客戶,整個2017年利潤還挺高,公司就活下來了。

慢慢的手裡有錢了,就不想只給客戶提供定製內容,還是想把自有品牌和自有流量做起來。開始是做泛娛樂的內容,今年融資快完成時,又想把內容擴展到一些垂直領域,就有了“蓋飯內容工場”。

新榜:投資人主要是看中你們什麼?

陳峰:我覺得大概有三個原因吧,一是比較看好團隊

三行投資人陸海是我們天使輪的投資人,一直在觀察我們,2017年初的時候我們非常慘,感覺都快不行了,結果團隊咬著牙從坑裡爬出來了,像個打不死的小強

。投資人可能覺得這樣的團隊不會輕易認輸。

山水創投的投資人王躍春以前是新京報的總編輯,她是媒體高手,對我以前的經歷很熟悉,可能也有信任感吧。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去年的營收增長很不錯。去年主要是通過DSP廣告變現比較多,內容輸出到合作渠道,DSP廣告變現分賬。雖然給第三方提供內容然後廣告變現是個苦活累活,不過到最後去年我們的總營收和這次的投資額也差不多。

當然,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兩家基金都看好內容領域,尤其是優質內容的發展。

雖然很多人都說內容創業的風口已經過去了,但是認真看看,優質的內容還是非常稀缺的,就像是微信公號大家都說是紅海了,我看是雞湯和口水已經是紅海了才對,真正好的內容還是藍海

陸海一直非常支持我們轉型做內容,他覺得我們這個團隊本來就有做內容的基因。王躍春一直認為內容創業的草莽時代已經終結,

內容生產終究不是一門快生意,應該先回到品質

創業3年轉型3次,這家表情包公司憑啥融資2400萬?

用特寫講故事的方式來做泛娛樂內容

即使已經離開新聞一線多年,陳峰身上依然有著屬於媒體人的烙印。

在紙媒的黃金時代,陳峰在最富盛名的媒體南都和新京報,做調查新聞記者。

2003年,刊發在《南方都市報》的深度調查報道《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讓陳峰譽滿新聞界,報道最終推動了收容遣送制度退出歷史舞臺。

創業3年轉型3次,這家表情包公司憑啥融資2400萬?

當陳峰迴到自己熟悉的內容領域,他想重新拾起深度報道式的內容,在武漢的編輯部裡建立了一個特寫工作室,和編輯團隊一起定選題,定結構,改稿,直到最後定稿發佈。

除此之外,蓋飯內容工場其他內容的生產流程中,也能看見傳統媒體遺留下的習慣。

新榜:根據融資後的公開報道,你們在武漢的內容基地,今年年底將達到近200人規模,每天生產原創內容2000條,比較好奇這些內容的生產流程是什麼樣的?

陳峰:原創內容的形式其實是包括動圖和短視頻。高清動圖是產量很高的,剪輯類的短視頻其次,然後非時效性的知識類內容產量也還可以,但是媒體類內容就產量很低。

消息類的一個人每天最多三篇,專欄一人每天最多一篇,特寫一個人一週也就一篇。

早上會有選題會,然後早晚兩班各有一個主編負責選題和審稿,晚上編後會負責評選當天的紅黑榜。

紅黑榜根據稿件質量和數據評選,由三位主編確認,紅榜每條50到100元的獎勵,黑榜公佈但是不懲罰,除非有錯誤。

新榜:最近蓋飯做了一些不太一樣的稿件,《幹掉羅永浩》《尋找周杰倫背後的男人》《馬蓉突擊》《電競修羅場》……這是打算幹什麼?

陳峰:我們是想用特寫講故事的方式來操作一下泛娛樂內容。

創業3年轉型3次,這家表情包公司憑啥融資2400萬?

我以前做過調查新聞記者,今年想做自有品牌的時候,看來看去,覺得在內容領域,有一定深度的內容還是稀缺的。當然我們這些特寫只是一種嘗試,還算不上有深度,只能算講故事吧,而且人手上還有缺口,希望能儘快補上。

新榜:這樣做的成本應該更高,你們的目的是什麼?

陳峰:要比一般的微信公號體文章難一些,成本高得多,一個編輯從報選題到收集材料再到確定主題開始寫作,最後出稿差不多要一週。

主要還是希望能打造品牌,畢竟做口水雞湯類的我們也做不過別人。挺佩服那些利用社會情緒做爆款文章的作者,不管喜歡與否,那還真是一種能力

我們只能做自己還算熟悉的內容,就想到用特寫講故事的方式來試試。現在看,傳播效果還是非常好的。這些特寫還不算優秀,但是故事都講得不錯,過幾年,出本書應該是可以的。

創業3年轉型3次,這家表情包公司憑啥融資2400萬?

像媒體那樣做原創內容,真的能掙錢嗎?

隨著內容創業草根時代的結束,優質、深度的文章開始成為霸屏的主力。

根據新榜對2017年微信公號10w+點贊文章的分析,內容整體質量大幅提升。靠拼拼湊湊的營銷內容基本已無立足之地,而傳統的機構類媒體和新生的KOL,在新媒體上的傳播能力平分秋色。

傳統媒體的營收面臨雪崩,但並不意味著傳統媒體的內容操作模式就被時代拋棄。反倒是在新媒體逐漸步入正軌時,媒體的專業主義價值日益浮現

新榜:你們做內容的操作聽著像是回到媒體的路上了,很多人認為媒體這條路商業模式有問題,你怎麼看?

陳峰:2018年之後,公司重點在自有品牌和自有流量,除走媒體之路外不會別的。

說媒體不嫌錢,我也不是很同意,媒體只是和有些暴利行業比起來錢賺得有點少,但是看美國那些大報紙,高薪養了那麼多編輯記者,有些資深記者恨不得幾個月才寫一個稿子,有的人一年出一本書,不賺錢他們怎麼養活這些人的,都是上市公司,光虧錢也不行的。

我當年去南方都市報的時候,覺得什麼操作手法都是新的。第一次看到可以把時政報道寫得很鮮活,第一次看到可以把一個品牌故事寫成一雙鞋的誕生,激動得不行,天天學完就用。現在看,這些能力還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創業3年轉型3次,這家表情包公司憑啥融資2400萬?

陳峰的GIF頭像

其實傳統媒體裡的人才是很多的,不管是內容還是營銷能力都很強,但是如何把這些能力轉移到互聯網上,傳統媒體做得不夠好。

不過還是有很多媒體人出來做成了大號啊,說明媒體人不是沒有出路,也說明市場是承認優秀內容的價值的,也會給優秀的內容人才更好的回報。這點其實以前傳統媒體反而做不到,在體制內不可能享受到市場化的人才定價。

騰訊負責投資的一位副總說過,他們投資內容企業的標準是,有沒有品牌影響力,有沒有持續的內容生產能力,有沒有良好的變現模式。雖然最近出了一些問題,但是我還是覺得這個標準提煉得很到位。

新榜:蓋飯內容工場目前主要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呢?

陳峰:成規模的收入都來自廣告。

我們去年主要是通過DSP廣告變現的多,將內容輸出到合作渠道,高的時候全網pv有上千萬,按CPM(千人成本)分賬。

今年重點是媒體品牌和自有流量,希望走原生廣告和品牌廣告的路線。

創業3年轉型3次,這家表情包公司憑啥融資2400萬?

拿了2400萬的A輪融資之後,陳峰說他和合夥人都覺得壓力更大了,一定要把公司業務推到快速增長的軌道上去。

採訪的最後,榜妹問陳峰,作為當年著名的調查記者,你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媒體人嗎?

他說,如果必須在媒體人和企業家中選擇,可能還是要選企業家吧。

陳峰說,他也曾希望有一天靠寫字解決生活問題,不管別人只管自己。但既然已經選擇了創業,首要任務還是保證公司能給投資人回報,能給員工工資和福利。“公司最難的時候也沒有拖欠過一分工資和報銷,算是對得起企業家這幾個字,雖然是一個小企業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