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一個90後的四年買房之路

一個90後的四年買房之路

90後不買房的原因只有兩種,一種是家裡有很多房子,買不買都無所謂,一種是90後還沒有長大,不知道什麼是生活。筆者在沒有進入社會之前也是不購房一族,但是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買房也趕上了日程。

14年懵懂的購房

14年參加工作,對於買房沒有特別多的概念,首選應該是本城市,畢竟北上廣太遙遠,縣城也沒有發展,於是三四線城市成為首選。對於大部分購房者而言,14年樓市應該是最佳的購房時機,畢竟房價是近年來最低的時段,買房人也不像現在一樣購房。那時候縣城普遍3000左右,市區也才五六千,但是對於剛參加工作的人來講,十多萬的首付仍然是個不小的壓力,於是購房也一拖再拖。

15年開始關注購房

工作時間長了,買房也提上了日程,那些曾經說過不買房的話也拋到了腦後,畢竟丈母孃催生的高房價不是說著玩的,現實情況就是這樣。於是,15年開始關注購房,那時的樓市還比較平穩,房價沒有上漲的跡象,部分城市甚至出現下跌的狀況。在本著佔便宜的購房心態下,買房也一拖再拖,畢竟能夠少花點就是一點。於是買房也到了16年。這期間朋友在縣城花了10多萬買了一套18年才能交房的房子,而這也間接的讓兩個買房人的路越來越大。

16年買房的轉折點

買房基本上就在這一年決定,畢竟身邊人都已經購房。上半年樓市相對平穩,期待房價在年底能夠喜人一些,但是一過9月份才發現,房價開始上漲。在看到一天一個房價時,買房也變得倉促起來,從選房到買房幾個小時的時間就完成。這期間,大部分朋友都問是否買房,而回答只有一個,趕緊買,房價要漲了。

17年爆發和維權

房價漲了,而且是大漲。全款變成了首付,首付變成了車庫。買的人偷偷竊喜,沒有買的人只能苦苦等待。而這時朋友買的縣城房子卻出現了問題,維權事件不斷,最終房企退了錢,但卻錯過的買房的最佳時機。十多萬的資金已經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一套普通的房子首付就要30多萬,買房也被擱置了起來。兩個人的買房路從此發生了偏折。

四年的買房路,從不關注到懵懂上車,買到房的是幸運的,而那些觀望以及買錯房的人,卻失去了最佳的購房機會。現在,房價已經全面翻倍,甚至更高,買房也離這些人也越來越遠,但買房終歸還是要繼續的,畢竟房子可以是租來的,但生活不能租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