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楊錦鑫:區塊鏈貨幣想回暖 壯士斷腕不可少

近來瑣事纏身,對鏈圈關注較多,發言卻較少。終於在長久的觀望之後,在圈事被悉數抖出的背景下,忍不住把心中壓抑已久的感情釋放出來。不過,不用擔心,作為一個旁觀者,筆者並沒有任何憤怒、怨憤、不滿等負面情緒,僅是想張張嘴,動動筆而已。

不可置否,區塊鏈成為整個金融行業風口,頻頻被“點名”,甚至有一爭2018年年度行業風口的資本。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5月1日至5月31日,互聯網金融行業投融資事件共計51起,融資總額約619.74億元,同比增長441.34億。其中,區塊鏈細分項目共有23起,佔比45%,數字貨幣相關融資項目則佔4起,兩者合一,佔比超50%。

更深層次數據顯示,2018年將要過去一半了,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互聯網行業人才內部轉行率高達63%,人工智能、區塊鏈成為高級技術人才最熱衷的領域。這裡轉行率不單指的是互聯網金融行業,而是所有整個互聯網行業。本著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原則,必然有一個要出頭,於是大家看到了區塊鏈風頭蓋過聯想集團預計的2018年行業風口——人工智能。據瞭解,北京方面,一位比特幣分析師平均月薪達到2萬水平線,各大數字貨幣如噴泉般湧出,各項不同名義的區塊鏈交流大會更是在世界各地召開。

在區塊鏈投資的熱潮下,尋常投資者受技術原因限制,想要搭上這躺高速列車,只得在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應用二者中抉擇。若不涉及選擇還好,若必須二者擇其一,更高大上的區塊鏈應用和簡單的數字貨幣漲跌比較之下,在投資者資金引流上,就顯示相形見絀。前者儘管具有潛力大的優勢,但投資者入門難度大,成效緩慢,後者簡單,盈虧反應及時,數字貨幣自然更受歡迎。

就以區塊鏈數字貨幣來談,新晉投資者往往會選擇六大貨幣種(BTC、ETH、EOS、LTC、BCH、OKB),然而,這並不妨礙其它才建立的幣種喚人入場,哪怕“虛擬”幣種毫無任何區塊鏈性質,僅是打著區塊鏈的旗號招搖撞騙,畢竟參與區塊鏈的群體日益龐大。正是因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一行列,業內黑幕也就不斷被曝光,政府政策愈發嚴格。不能說監管嚴格不好,只是說政策趨緊,資金流的活動範圍和商品價格會受高層調控的影響,往往這種影響卻是不利的。

政策監管是一把雙刃劍,正如大江淘盡千古英雄

在“矛”和“盾”的權衡之中,政策監管起到的作用,短期是利空的,長期是利好的。僅拿國內來談,禁止一切區塊鏈貨幣上市及其平臺註冊,儼然成為貨幣殺手。實際上,國內卻沒有杜絕區塊鏈貨幣交易,甚至支持各大科研團隊開發區塊鏈技術,等待其技術應用落地,為老百姓打造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可以說,區塊鏈運用的暴利來自於未知。未知是最誘人的,同時也是最危險的。所以,我們看到了在政策打壓下,低迷的加密貨幣市場內,世界盃“競猜幣”CAI於5月31日上線OKEx,在6月6日一天內暴漲30%!

ICO福音傳播者稱,ICO是一種新的金融工具,需要新的立法和監管機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稱,之前很多代幣都是以證券的形勢,目前尚未看到有足夠多的安全標誌的ICO。在對於區塊鏈貨幣的立場上,SEC似乎將一些現有的加密資產用作貨幣或大宗商品,而不是證券,這對區塊鏈實質,不是什麼好兆頭,SEC在暗示區塊鏈裡面龍蛇混雜。

單論區塊鏈貨幣,會受質疑,市場也想要看到更多的證據來論證區塊鏈存在的風險。這個論證點讓筆者想到了上文提及各項不同名義的區塊鏈大會,巧合的是,近期國內外區塊鏈大會都鬧出了笑話,也請希望部分讀者不要將這些事當成笑話來看,而是應該去深究,各抒己見的去討論這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6月4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Money20/20歐洲大會上,有與會人員表示:”現在全球正處在區塊鏈的炒作週期中,只要我們將它(它也是未知的)稱之為區塊鏈,就能搞到錢。”這看起來是一個戲謔的故事,但說明了大大小小的企業經常以一種錯誤的方式使用“區塊鏈”這個專業術語。在這份誘惑下,數不盡的淘金者奮不顧身地跳入區塊鏈的炒作大潮,只為籌到資金。

更早的,5月28至29日,為期兩天的博鰲亞洲區塊鏈論壇,花樣作死。先是發表不當言論,後是被博鰲組織痛斥冒用名號......

以上,這些並不能阻止市場熱情,最新的火幣區塊鏈研究院報告顯示,近期出現的DAG、哈希圖等區塊鏈的新型分佈式賬本技術將會解決區塊鏈性能中的擴展性、隱私性、互通性等瓶頸問題,火幣研究所預計2018年區塊鏈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會更快。同時,火幣區塊鏈研究院發佈的全球區塊鏈產業全景與趨勢報告提及的投資者情緒顯示,區塊鏈投資熱情高漲,行業表現讓人樂觀,超70%的受訪者認為數字資產市場總市值將於下半年上升30%以上。看起來全景報告是向好,實際上呢?

該報告透露,短期之內世界聯盟監管仍存在空窗期,未來各國將呈現集中監管和自律組織並行的狀態。此外,進入2018年,數字資產眾籌市場有所降溫,只是整體金額較大,支撐整個行業。在市場監管強化之際,數字資產流動性降低,整個貨幣市場出現不同程度上的滑鐵盧時間,以比特幣為首的六大貨幣,紛紛遭受打壓,比特幣價格在10000美元/枚關口下方,長達數月,不復去年熱度。

再觀市面上各大新聞,不少鼓吹區塊鏈的文章,像是雨後春筍。諸如《超87%的比特幣投資者獲利》《小白一鍵撈金區塊鏈秘籍》《區塊鏈殺手級應用》之類的,不斷勾引自制力較差的觀眾。怪不得,有人會質疑比特幣是不是洗黑錢的,不然剩下虧損的人和被取出的資金去何方了?

市場消息繁多,收集很多信息再無太大用處,不如多看看政府新聞。在群眾的反映下,政府的報導才是進入市場的一個切入點。

鑑於區塊鏈存在的水分尚未晾乾,免不了政府的禁止和從業人員的警示。一家英國投資公司,把“區塊鏈”這三個字加入了公司名字中,一夜之間市值上升394%;長虹、糖果、聯想發佈區塊鏈手機,售價相對較高;京東金融推出區塊鏈牙刷,打出“首款區塊鏈智能牙刷,讓你真正刷乾淨”的廣告;一醫療公司表示將在下半年推出區塊鏈智能手錶。對此,互聯網科技、金融從業人員呼籲希望區塊鏈熱度能適當降溫,也請蹭熱度的行業,做好行業自救。

此刻,區塊鏈市場正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或者說,在監管尚未完善下,一直都是。其主要存在信用、市場與操作、法律與監管合規三大風險。細究之下,應用一直未落地,貨幣一直在貶值,行業卻是一直在炒作,實質為炒作下的泡沫風險最大。這個泡沫不再是之前的高價泡沫,而是應用普及後的貶值泡沫。

所有的區塊鏈技術都想背靠大樹好乘涼,趁著尚未有統一規則之前,嚴重榨取資本利潤。裡面不乏不應存在和部分毫無價值的幣圈、鏈圈種類,完全無視價值標準,從中作惡。這時候,急需整個市場清除或禁止這一行為。針對這一行為能做的,便是監管。

監管是把雙刃劍,國內的監管是禁止,國外大部分監管則是“調控+打壓”兩手模式,旨在清理區塊鏈發展障礙。

如果區塊鏈貨幣想回暖,還請做好壯士斷腕的準備。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