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橘香深處的政協人

橘香深處的政協人

4月1日,“開縣春橙”作為“國家品牌計劃——廣告精準扶貧”項目的公益廣告在中央電視臺8個頻道分別亮相,每天20次的輪流播放量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開州的春橙。

4月10日,記者前往開州,尋找這橙紅春天背後的故事。

讓產業走特色之路

長沙鎮是開州春橙的主產地之一,據說開州有一半的橙子產自這裡。車子還沒進鎮,撲鼻而來的橘香就給我們帶了路,讓我們聞香而至。這裡地勢平坦,放眼望去都是柑橘樹,金燦燦的果子綴滿枝頭,枝頭間開滿了潔白的柑橘花。

橘香深處的政協人

隨行的開州區政協文史科教委主任劉登平告訴我們,“自漢代以來開州就是蜚聲華夏的橘鄉,為發展和監管這裡的柑橘產業,漢朝曾在這裡特設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橘官”,而長沙鎮就是當時種植柑橘的起源地。”

長沙鎮也是開州政協的幫扶點,助推柑橘產業的發展成為幫扶的重中之重。幫扶之初,政協瞭解到長沙鎮的農民以種植紅橘為主,產量雖高,價格卻便宜,農民們辛苦種植、賣柑橘,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錢。這引發了委員們對柑橘產業的思考。

“不改良品種就沒有出路。”為了柑橘產業的發展,為了農民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政協委員們開始了長達三屆的持續呼籲。在委員們的建言下,開州區委、區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通過品種改良,錦橙、臍橙、血橙、碰柑等品種從外地引進來代替了傳統的紅橘,價格也隨之上漲。靠著賣柑橘,長沙鎮人漸漸擺脫了貧困,建起了新房。但開州的柑橘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既沒有市場潛力,也沒有發展前景。”劉登平說。

“沒有品牌就不能做大產業。”政協委員們又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品牌的打造,提出開州柑橘要走人無我有的產業特色之路,建議錯位發展,利用地理優勢發展晚熟柑橘,打響開州自己的柑橘品牌。政協的建議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採納,聚全力重點打造柑橘產業區域公用品牌“開縣春橙”。2010年,以“春錦橙”“春臍橙”“春血橙”“春橘橙”等多個品系的“開縣春橙”榮獲“中華名果”“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等桂冠。2013年,全市美麗鄉村現場會在長沙鎮召開,“開縣春橙”更是在會上嶄露頭角,迎來了產業發展的春天。

讓農民享產業之福

如今開州全區共有柑橘面積36.81萬畝,產量26.68萬噸。種植戶遍佈25個鄉鎮,惠及11382戶貧困戶、40345個貧困人口。“開縣春橙”作為開州脫貧致富的重點項目,正發揮著產業扶貧的巨大作用。

在劉登平幫扶的貧困戶張武菊家,記者走進一樓一底的小洋樓,張武菊正在將採摘的春橙往筐裡裝,看到我們來了,高興地把我們迎進堂屋,又端來新鮮的春橙讓我們品嚐。自2014年開州區組建扶貧工作團以來,政協積極參與其中,政協的幹部都確定了幫扶對象。劉登平幫扶的張武菊就是長沙鎮長沙村人,家裡因兒子生病致貧。劉登平為他們辦了大病救助,可解決每月一半的看病費用,可想脫貧還得增加收入。張武菊家有2畝多地種了柑橘,但品種沒有改良,賺不了多少錢。劉登平自掏腰包買來柑橘苗,又請來工人,為他們改良了品種,今年品種改良後的柑橘樹已經掛果了,劉登平還幫他們聯繫了賣家,新品種可以帶來翻番的收入。

曾經連死的心都有了的張武菊現在心裡舒展多了,她說,政協的同志是真心對我們呢,現在生活不愁了,等孫子明年工作了,還可以享幾年福呢!

2018年,在政協重慶市開州區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還發生了一件很暖心的事:開州區370多名政協委員們慷慨解囊,現場捐款112.8萬餘元,助力脫貧攻堅。開州區政協經濟委主任、大會捐贈工作組組長李健平介紹,這些善款全部用於開州區的脫貧攻堅公益事業,真正用在貧困村、貧困群眾身上。

讓鄉村因產業更美

去年,長沙鎮舉辦了柑橘節,吸引了附近不少區縣的遊客去賞花摘果,他們的星級農家樂也建起來了,村民們還有籃球場、休閒廣場,晚上聞著橘香、跳著壩壩舞,真的讓城市人羨慕呢!生活在這美麗的鄉村畫卷之中,該鎮黨委委員李明英說,這要感謝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區政協的真心真情幫扶。沒有政協這麼多年的持續幫扶,就不會有長沙鎮的今天。

說起政協的幫扶,李明英還給我們講了一個“工業進村、產業上山”的小故事。2016年,區裡打算在長沙鎮所在的浦裡建工業園區,需要佔用柑橘果園的土地。村民意見很大,不願砍樹。“我們知道,不能解決的事,找政協呼籲準能成。”李明英說,那年正好政協派出了三支駐村、鎮的工作隊,區政協主席敖天才每週至少要來鎮裡兩次,白天調研理出問題清單、晚上就召集駐村、鎮的幹部協商解決問題。村民們的意見反映給敖天才主席後,他迅速組織政協委員開展調研,在2017年的政協全會上向區委提出柑橘上山的建議。委員們認為柑橘最適宜生長的是海拔200-300米的地方,將平壩的柑橘移到山上不僅有利柑橘的生長,還能為長沙鎮推進工業園區發展,助推浦裡生態產業園的建設。這樣雙贏的建議最終得到了採納,政府出資移栽果樹後,村民沒了意見。現在的長沙鎮工業、農業雙極發展,更是如虎添翼。

當得知區政協每位副主席都牽頭了一個鎮的脫貧攻堅工作後,我們又驅車前往竹溪鎮白雲村。

進入白雲村,感覺這個過去的市級貧困村,現在產業興旺、環境優美。在區政協副主席姚光銀的協調下,開州區農委為村裡提供專業技術指導,科委建了科技站,農綜辦則解決了公路問題。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專業的技術隊伍,為白雲村引來清橋農業公司,流轉村裡300多畝土地。貧困戶歐家學現在給清橋公司打工,他給我們算了一筆“柑橘賬”:“每天幫工固定工資有150元,一個月就有四五千元,年底還有分紅,日子是越過越紅火。”當記者問姚光銀,白雲村今年脫貧摘帽驗收合格後,你是不是就可以脫鉤了呢?姚光銀笑呵呵地說:“脫貧也不能脫鉤。因為鄉村振興之路才剛剛開始!”

在竹溪鎮大海村,我們還見到綠周果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文太勝,作為開州最大的種植公司,他流轉了開州1000多畝土地。該村支書告訴我們,正是姚光銀幫村裡請來了這個“財神”。“在文總的帶領下,我們村大面積種植沃柑,品質比其他品種都好,一斤能賣10多元,村民們腰包都鼓了!”文太勝介紹說,下一步在帶動果農增收致富的同時,他還將推進鄉村旅遊的綠色發展,讓市民欣賞春橙花果同樹的美麗景觀,現場體驗採摘樂趣。

是的,在這橙紅的春天,記者看到了這樣一群政協人,他們不只為了春橙之甘,更為了村民們像春橙一樣甘甜的生活而一直在努力著。


本報記者:餘茜 通訊員:高佳寧 攝影記者:龔偉

橘香深處的政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