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請回答,1978

請回答,1978

1978年,610萬人報考,錄取了40.2萬人。七七級考生1978年春天入學,七八級考生1978年秋天入學,這一年成為眾多學子心中的“創世紀”,其中包括我的母親。

不到百分之一的錄取率 父母當年的渴望有著我們難以理解的熱烈

“這麼好的條件不知道珍惜,考這麼差!”這是我小時候聽母親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在我的整個學生生涯中,她異常執著於我的考試成績。因為她是數學老師,只要我的數學成績不是第一,她就會一邊不停地重複這句話,一邊揍我,以至於我現在很排斥她參與到我孩子的管教中。我們之間在這方面的隔閡暗潮湧動,不說破卻彼此明瞭。從未想過最後捅破這層紙的是一個綜藝節目。

請回答,1978

請回答,1978

上週日晚上,媽媽、我和十歲的女兒一起看《極限挑戰》。屏幕上穿著老式軍大衣的黃磊、黃渤、孫紅雷、王迅幾個人,有的踩著單車,有的坐著拖拉機往考試點趕。女兒笑得咯咯地跟我說:“媽媽,這個怎麼可能,太好笑了吧”。一旁的母親卻說:“我那會就是天沒亮就坐著拖拉機往縣城裡趕,走了一多半車壞了,我還以為自己趕不上了,後半程一路哭著跑到考試點。”

“那趕上了麼?”我問道。

“趕上了,因為大冬天一邊跑一邊哭整個臉都皴了,拿到准考證的時候,蹲在路邊又哭了一場!”這是母親第一次講述她的高考。

《極限挑戰》中表達的或許充滿幽默,但不少“還原”都與當年吻合。“一證難求”的高考時代裡,我們的父母們可能都曾蹬著“大二八”自行車四處奔波,不厭其煩地爭取一張高考准考證;

請回答,1978

也曾想盡辦法“借光”,夜讀備考;

請回答,1978

也曾在天不亮的凌晨,鬥志昂揚地進城趕考。

請回答,1978

他們相信知識被尊重,未來就可能會改變。

請回答,1978

他們身份各異,就如節目中村頭廣播中喊的“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原軍人、幹部和應屆畢業生,符合條件均可報考”,但他們都在為改變命運,實現夢想而努力。

請回答,1978

韓劇《請回答1988》以漢城(今首爾)奧運會這一社會大事件為故事開幕,講述了住在首爾市道峰區雙門洞的五個家庭的故事。而1978年對於我們的父母輩乃至今後的數代人來說,也是一個充滿了改變的開端。

忽然那句自年少時就一直梗在心上的話——“這麼好的條件不知道珍惜,考這麼差”,變得不再那麼可憎。

過去、現在和未來 我們一起努力

從1978年到2018年,《極限挑戰》用六個問題勾勒出從時代的變化和家長的苦心:

1、你的父母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嗎?

2、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功課之外的一門特長並且保持一定的水準?

4、是否有過一次以上出國旅行的經歷?

5、你的父母是否承諾過你要讓你出國留學?

6、從小到大,你的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請回答,1978

大概節目中站在操場上的高三學子和我一樣,在這場“六道起跑線”遊戲開始之後,才第一次意識到父母默默的付出。如果我家三代人一起玩這個遊戲,我的母親會至始至終站在原地,我能在1、3問題中向前邁一步,我的女兒會邁出六步。

我們的父母苦過,所以苦口婆心的說教和自身經驗的分享就是他們能給予子女的。相對於父母,我們的生活好了很多,所以我們會盡力給孩子更多好的條件。然而不論是我們的父母,還是現在的我們,永遠無條件做孩子前進路上最堅實的後盾,不管最終成績如何,父母都會準備好最棒的禮物和最大的擁抱等待疲憊的孩子。

請回答,1978

但對於孩子的一生來說,父母的給予只是起點,不論“起點”被如何重新定義,不向前努力奔跑,終點永遠都在遙不可及的地方。

1978年,父母用努力告訴我們“知識改變命運,高考改寫人生”,那麼到了2018年,我們則應該告訴孩子“儘管如今有更豐富多樣的途徑可以去實現人生夢想,但努力仍然最重要”。

請回答,1978

從1978年到2018年,科技日新月異,城市飛速發展,很多事情都在變,而有些東西也是不變的:

就如《極限挑戰》中幾位性格迥異的嘉賓在恩師面前,都乖巧地像個孩子——不變的是對恩師的感謝和尊敬;

就如節目中緊緊把孩子擁入懷中的家長——不變的是父母對子女深沉的愛;

就如盡己所能奔向未來的學生們——不變的是青春逐夢的熱血和激情。

請回答,1978

請回答1978,是《極限挑戰》帶來的回首和溫暖,請加油2018,是我們對未來的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