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第二次考中級職稱,她是這麼成功的!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考生了。不準情緒化,不準自我懷疑,不準眉高眼低。現在要開始全新的備考生活了。中級首考落敗後,我對自己這麼說。

是的,不同於經驗貼裡一年三科的學霸,有別於三個月拿下中級職稱的學神,第一年的我,花了六個月的時間,準備了三科的考試,卻不幸地只過了零科——實務59,財管53,經濟法49

但是,第二年的我幸運地、努力地修正了第一年的“錯誤”。所以今天,也有幸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與各位分享二戰中級的那些小事。

一捫心問,為什麼我要二戰中級

第一年,走出最後一科考場的時候,我感覺到了發自心底的疲憊。不想理會同場前來對答案的同學,也不敢正眼瞧考場外的輔導班班主任。好在是第一批次,考完還有一整個下午的時間,我徑直回了家,一覺睡到了第二天早上。

等待成績的日子裡,我全心全意地補償著六個月來手不釋卷的自己,一一滿足了備考期間囤下的願望:追劇、旅遊、躺屍、看演唱會。也屏蔽了備考群消息,“取關”了資訊公號。現在想來,當時的“鴕鳥”狀態其實是內心直覺的外顯:對於結果已經有了不好的預判,所以怕聽、怕看,一點兒都不敢面對。

成績出來的那天,我特意拖到了下班回家再查分。抱著抱枕窩在沙發上,窗戶外正吹來悶熱的風,可看到成績的那一霎那,卻渾身一冷,一下子呆住了:經濟法確實沒有複習多少時間,可實務和財管我都賣力複習了的,這成績怎麼對得起六個月的含辛茹苦?

經過一連幾天的失望、自責、糾結、迷茫後,我給了自己這些個二戰中級職稱的理由:

1、第一年還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再來一次可以做得更好。自己並沒有考試結果呈現得那麼糟糕;

2、不想讓這段付出成為沉沒成本,畢竟自己說掌握了這些知識沒有用,還是需要證書作為專業水平的佐證;

3、自己確實想在財務這條路上踏踏實實走下去,那無論是晉升還是轉崗都需要中級這塊敲門磚;

4、不看書也是一天,看書也是一天,為什麼不讓日子更有意義一些呢?

第二次考中級職稱,她是這麼成功的!

二回頭看,一戰失敗在這些地方

堅定了二戰的決心後,我開始反思一戰失敗的原因。

忽略基礎知識一定是我的致命傷。也許是自恃經驗豐富,又覺得大學時代的專業基礎還不賴,所以對於基礎知識我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將重心放在解題技巧上了。另外,自己也沒有平衡好客觀題與主觀題的關係,花了過多時間在主觀題的複習上。所以考場上的我做客觀題時猶豫不決,而答主觀題時又因知識點不清晰而頻頻露怯。

只看不做、眼高手低是失分的關鍵。對於做題,第一年的我陷入了這個誤區:沉迷於刷題,但是這麼個刷法,看完題目後判斷是自己會的就直接跳過,專攻感覺自己不會做的題了。可看著會並不等於答得出來。尤其對於經濟法的大題目而言,自己刷案例分析的題目時,只在腦海中組織了一下大致思路便直接跳過,而到考場中組織不出語言時,才無奈著急。

計劃的不合理也是一系列錯誤的問題所在

。在看了幾份五六個月過三科的經驗貼後,我照著學霸的樣子,計劃兩個月看書、兩個月背書做題,剩下時間用於刷題。計劃雖完美,可一來我沒有很好地執行,每一輪的進度都拖拖沓沓,二來過於僵硬地執行了,一味追著複習計劃,書沒看完就開始背書,書沒背完就開始刷題——還沒會走就開始迫不及待地奔跑,怎麼可能不摔著自己呢?

第二次考中級職稱,她是這麼成功的!

三往前走,怎樣重來才不會遺憾

01計劃先行

看經驗貼時大多數考生最關注的複習計劃,我不想仔細披露——第一年的經歷告訴我,別人的計劃都是適合別人的,如果不適合自己,不管再完美那都是無用。

我的複習計劃也是適合有一定理論基礎但底子不牢、有一些不凡抱負但不夠踏實穩重的自己。不一定有多少借鑑意義,也僅希望能對你的計劃有所啟發。

第一年的十一月,我就開始了複習。整整十個月的時間裡,我把一半的時間給了一輪看書,當然也包括了那幾個月裡春節回家和節假日外出的時間。剩下的時間裡,三個半月給了二輪強化,剩下的時間全用於刷題鞏固了。

聽起來和第一年無差,但具體到複習方法上,可謂有了鉅變。

02方法落地

經歷了第一年的“試錯”,對於不同科目我採取了全新的策略。

《中級會計實務》:一輪看書時,我仔仔細細地對照大綱研讀了教材裡的每一處考點(這科考得全面而綜合,每一個知識點都不應該疏忽),並按照科目邏輯整理出了自己的筆記(這幫助我在後期快速架構好了知識體系)。二輪強化時,我按照一輪複習時的整體速度,先將教材回顧了一遍,然後立即做題(做在紙上),再在訂正完答案後背誦教材知識點和錯題,並隔一天再背誦一遍(隔章回顧)。三輪複習時,我先花幾天時間快速把教材習題又刷了一遍,再成套成套地刷題:第一天做題,第二天訂正、複習、鞏固。

《財務管理》:比起實務科目,財管內容少,考點集中,但繁雜的公式、超大的計算量也讓它的難度不容小覷。一輪複習時,我強化了對於公式推導以及運用環境的理解,以公式為核心製作了科目筆記;二輪複習時,我一邊摸索解題邏輯,一邊刻意訓練解題速度;到三輪時,明顯感覺到自己能夠高分通過了。

《經濟法》:比起其他兩科,法規科目難度最低,但記憶要求最大,對於不夠穩重的我而言實在有些折磨。對於客觀題佔比較大的這一科我調整了方法,一輪複習還是沉浸看書,並整合了二三輪的順序,先做題、刷題,後背誦。最終結果也證明,側重客觀題、只背解不出題所對應的知識點,都幫助我高分拿下了這塊不好啃的骨頭。刷題過程中,我也吸取了一戰的教訓,對於每一題都下筆答題,正是這個過程幫助我發現了自己知識體系上的薄弱之處。

其中最想分享給大家的,一是用思維導圖梳理科目體系,知識點與解題思路交織而成的框架圖會節省後期大量的覆盤時間;二是有目的地刷題,刷題不為刷而刷,操練每道題都是為了在考場上發揮出更優秀的水準,因此,做題時回顧知識點、反思疏漏之處、校正解題錯誤、總結解題技巧都是刷題時必不可少的過程。

第二次考中級職稱,她是這麼成功的!

最後,要說二戰有什麼秘訣,我想大概是良好的心態吧。這一次,我沒有患得患失,沒有自輕自卑,而將複習時間都花在提高最終成績上了。我也一遍遍告訴自己:自我懷疑都是浪費時間,以史為鑑一定青出於藍;請再來一年,告訴全世界自己可以。

雖百萬人,吾往矣。雖兩年戰,吾勝矣。願一戰你的避開過來人走過的彎路,願二戰的你重拾信心,你們真的都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