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此歷史事件讓休閒成為成都的名片


地處西南腹地的成都為什麼會繼承清代老北京的休閒文化,以至於讓休閒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片”?這還要從湖廣填四川和辛亥革命說起。

自從康熙至乾隆年間,為了恢復因明末戰爭損失的人口,從官方到民間,都開始了一場聲勢浩大,名為“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

全國各地的移民來到曾經飽受戰火摧殘的天府之國,在恢復生產的同時,也帶來了南北各地的文化。其中對四川中心城市文化影響最大,就是在康熙末年從北京遷入成都駐紮,負責鎮守一份的八旗駐軍。正是這些人,給成都帶來了清代北京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到了清末,一件重要的歷史,又讓了這些文化在成都得到了傳承,並最終發展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成都休閒文化。


眾所周知,辛亥革命的導火線分為直接導火線和間接導火線,直接導火線就是爆發在1910年10月10日的武昌新軍起義,當時湖廣地區的革命團體發展的很迅速,他們利用報刊雜誌等宣傳手段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和民主共和的進步思想,在廣大市民中間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湖北新軍中,很多中下層官兵都加入了革命團體,他們對黑暗的現實極為不滿,但是一直找不到起義的時機。

與此時,清政府在城內到處抓捕革命黨人,很多革命團體遭到破壞,一些革命黨人因此犧牲,革命的形勢一觸即發。

辛亥革命的導火線還有一個,那就是發生在1910年6月的四川保路運動,當時帝國主義為了更多的開拓中國內地市場,獲取更多的廉價資料和廣闊的市場,強迫向清政府貸款修建廣漢鐵路,鐵路建好後,清政府又不顧廣大人民的反對執意宣佈將鐵路收歸國有,實際上就是將鐵路的管理權出賣給帝國主義國家,這引起了川、鄂、湘、粵人們的一直反對,尤其以四川的保路運動規模最大、鬥爭最激烈


當時,因為生濟問題,駐紮成都八旗駐軍極其家眷親屬也將最後的點家財投購買川漢鐵路股票。當鐵路收歸國有後,這些本就困窘的成都八旗就更加困苦了。

因此,他們拒絕向鎮壓保路運動的民眾,甚至變相參與到保路運動中。這一切,直接導致成都及其周邊地區清政府的軍力空虛,形勢糜爛。

為了鎮壓四川保路運動,清政府拋開已經一隻腳倒向革命的成都八旗駐軍,調遣大量的湖北新軍前往四川,這就導致湖北守衛的空虛,武昌新軍趁機發動了武昌起義,繼而引起了全國的連鎖反應,清政府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因此四川保路運動可以說是辛亥革命的間接導火線。

四川保路運動和同志軍大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孫中山曾高度評價四川人民在辛亥革命中的歷史功績。他說:“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革命或者要遲一年半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