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三人合夥投資500萬,股權該如何劃分?

合理的股權分配能夠讓你的企業永葆活力,不合理的股權設計可能會讓你的項目半路夭折。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重視股權設計,近期有一位朋友在我的知識星球 “小武聊股權” 頻道提了一個問題。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問題的內容:三人合夥投資 500 萬,股權該如何分配?案例如下:一家口腔醫院,準備投資 500 萬,創始人是薛醫生,經驗豐富,人脈廣泛,劉醫生、常醫生是多年搭檔,也想加入。請問股權怎麼分配,劉醫生、常醫生各出多少錢合適,如果需要引入資金,又該如何進行設計?還想留一部分給後來的醫生做股權激勵,請問怎麼辦合理?

如果這個問題你來回答,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又該如何制定合作的規則呢?

先思考一下,然後再看我的建議,看和你的是否一致。

►我的建議如下:

一、確定核心大股東

這家口腔醫院,薛醫生是發起人,在做股權設計時,一定要保證薛醫生對醫院的決策權,也就是在醫院發展過程中,薛醫生對企業的發展說了算。

在創業時,薛醫生的股份佔比至少在 60% 以上,理由有兩個:

1、創業初期,薛醫生佔的股份比例大,如果企業賺錢,薛醫生自然分的就多,這樣薛醫生的動力足,如果醫院出現虧錢,薛醫生自然虧的也多,薛醫生就會更加用心。一個企業能否搞好,薛醫生作為關鍵人物很重要,所以在醫院創業之初要保證薛醫生大股東的地位。

2、薛醫生的股份佔比大,在醫院中的話語權自然就會大,也對企業的決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另外兩個醫生不同意薛醫生的大股東地位,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如果醫院的任何事情必須由三個人民主表決,這樣的制度看似民主,卻為醫院的發展留下隱患,有可能會造成醫院發展的內耗,一定要慎之又慎。

劉備帶著關羽、張飛能夠建立蜀國,因為他們高度信任,精誠團結,但劉備和曹操、孫權卻無法合作,因為誰也不服誰。我們在做股權設計時,當團隊因為誰是老大,誰擁有決策權而爭論不休時,我們就會及時告知存在的隱患,以引起創始人對控制權的重視,慎重考慮合夥人選。

二、股權設計動態調整

牙科醫院能否搞好,前期資金十分重要,後期技術和管理重要,即關鍵在於核心人才在醫院作用的發揮,對於醫院的股權設計,我會區分資金股和管理股(人力股)。

這家醫院投資 500 萬,鑑於其不考慮上市,那麼我們在進行設計時,區分資金股與人力股的方式,保證資金投資的回報會高於社會上正常的資金回報。

該醫院投資 500 萬元,經過大家協商,將資金的回報定在年收益 15% ,即一年的資金回報是 75 萬,於是在資金的正常回報之上,超過的部分,屬於管理(人力)創造的超額價值,我們採取動態的調整規則,即:

►具體設計如下:

三人合夥投資500萬,股權該如何劃分?

說明如下:如果當年醫院賺了 75 萬,按照該比例,則資金股分 90% ,管理股分 10% ,如果賺 200 萬和 300 萬,資金股分 40%,人力股分 60%,依此類推,這樣能保持管理層有足夠的幹勁,即乾的越多醫生得的越多,這樣資金方和經營方就是共贏的局面。

基於此方案,可以找投資方商談,投資方投資後,享受資金部分的分紅,不參與醫院的管理,將投票權委託給薛醫生代為行使。假設投資方投資 200 萬元,醫院經營到第三年,假設醫院的利潤為 400 萬元,則投資方可分的利潤為:

75×0.9×(200÷500)+25×0.8×(200÷500)+100×0.6×(200÷500)+100×0.4×(200÷500)+100×0.2×(200÷500)= 83萬

投資方投資 200 萬,一年的收益 83 萬,在非上市的傳統行業,也是不錯的回報。

我們讓劉醫生和常醫生也可以在資金股上,採取自願認購的方式,在醫院分紅時,享受資金部分的收益。

三、管理部分利益分配

關於劉醫生和常醫生的人力部分分紅,在創業的初期,因為核心股東就三個人,可以約定,除發起人薛醫生所佔的股份比例外,年終按照劉醫生、常醫生個人在醫院的貢獻度,進行利益的二次分配,因為劉醫生和常醫生是牙科醫生,並各自帶領有核心團隊,則根據其所帶團隊在創收的中貢獻分配比例。

舉例劉醫生及其團隊創收 150 萬,常醫生及其團隊創收 100 萬,則劉醫生、常醫生在除薛醫生以外的利益分配佔比為 60% :40%。

這樣的分配比例適合於創業初期,比如醫院成立後的前兩年,以業績為導向,簡單粗暴,便捷有效,隨著醫院規模的擴大,分工的不同,職務的變化,再設計更有針對性的貢獻評價機制。

這樣的方法,在華為稱之為索取分享制,大家根據各自的貢獻,分得各自應得的利潤,這種方式需要大家達成共識,且具有高度的信任,在該種方案中,既尊重了資金的投入,又解決了個人的奮鬥動力。

四、關於預留的股份

我個人的建議是:醫院創業初期,可以預留,也可以不預留,預留的好處在於,因股份均不在自己的名下,在對新人做激勵時,因不動個人的奶酪,大家都不心疼,建議預留不超 10%。

如果不預留股份,在新員工入股時,可以採取增資擴股的方式,解決員工的入股問題。比如當員工在診所工作滿三年,經合夥人考核合格,可以讓優秀員工加入,員工加入時,可以採用內部價的方式讓員工入股,比如企業年利潤為 500 萬,可以對企業的股權價值評估為 1000 萬,假如員工入股 10 萬,則員工佔股 1 %。

►綜上:在此案例的股權設計中我們總結如下四個關鍵點:1、重視大股東的作用,在此案例中,薛醫生是大股東,他決定了企業經營的成敗,必須對薛醫生進行足夠的激勵,並保證薛醫生對醫院的控制權;

2、在股權設計中,要根據各自的貢獻進行股份的分配,平均主義、大鍋飯是股權設計的大忌,任何人不能不勞而獲,不能躺在企業吃老本,否則企業會坐吃山空;

3、在股權設計中,兼顧資金和人力的價值,在企業成立的初期資金的重要性大於人力的重要性,在企業渡過生存期之後,人力的重要性要大於資金的重要性;

4、在股權設計過程中,摒棄傳統靜態的股權設計,採用動態調整的方案模型。

以上四點供你參考,當你遇到此類問題時,相信可以對你有所啟發。如果感覺今天的內容對你有用,也請記得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