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20多個城市出新政“搶人” 蘇州在做什麼?

今年這個春夏之交頗不寧靜——先是南京、武漢、成都、西安、長沙、天津等二線城市放出“送戶口”、“送房補”、“免費租借辦公區”等大招來吸引人才,再是力求控制人口規模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分別出臺針對高端和相關產業的人才引進辦法。不經意間,一場“搶人大戰”已經在全國打響,戰火蔓延至20多個城市。

20多個城市出新政“搶人” 蘇州在做什麼?

可是在爭奪人才的大營中,並沒有看到新一線城市蘇州的身影。“搶人大戰”的大環境下,蘇州冷靜的像個旁觀者。這種鎮定讓人不由得不安起來:

——“如果臨近的上海落戶問題可以解決,那麼蘇州是否會流失一部分人才?”

——“同樣是逃離一線城市,在寬鬆的落戶政策下,距離上海也很近的杭州或者南京是否比蘇州更有吸引力?”

更讓人不安的是,社會上陸續有外商撤資的新聞,有關蘇州“後繼乏力”“城市首位度低”等言論甚囂塵上。這不禁讓人質疑:蘇州,還行麼?

>>>【街訪視頻】聽聽他們留在蘇州的理由

蘇州人口已成勢

多區政策直指高端人才

作為經濟大市的蘇州,面對這場覆蓋全國範圍的“搶人大戰”,真的視而不見嗎?其實不然。

近年來,長三角各個城市在人才戰略上頻頻發力,在國家對長三角的城市發展規劃下,各都市圈的產業發展定位也為人才的流入提供了載體,而其中蘇州更是名列前茅。

揹負人才強市的任務,蘇州目前已啟動“產業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工程”。按照目標,到2020年,蘇州將打造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全市高層次人才總量達25萬人,人才貢獻率達50%。

就在今年3月,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安居工程專項獎勵兌現,首批向300位人才發放2000萬餘元,單人最高獎勵超83萬元。根據《園區黨工委管委會關於蘇州工業園區實施人才安居工程的若干意見(試行)》,園區人才引進最高可達500萬住房補貼。此外,姑蘇區、新區、吳中區等蘇州各個區此前也有類似針對專項人才的住房補貼及其他人才引進政策出臺。

但是,根據國務院批覆的2016年《蘇州市城市規劃(2011-2020年)》,蘇州2020年的人口目標是1100萬。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蘇州常住人口已達1068.4萬,僅有32萬的增長空間。在人口方面,蘇州已經成勢,因而需要高端人才促進產業發展。所以,近年來,蘇州一直在打造世界企業總部基地,高端研究院基地等,也都是在為人才提供更好的就業前景。

多地人才政策劍指樓市去庫存

蘇州剛需市場本就告急

縱觀多地出臺的人才引進政策,以南京為例,我們可以發現,南京此前的樓市調控政策中要求外地戶口須交滿一年社保才可購房,而人才引進政策中的本科生直接落戶則是給限購下的樓市開了道口子。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部分城市人口引進的門檻過低,很大程度上不是為了吸引人才,而是為了吸引購房者。“去年以來,許多城市頒佈了人才新政,放開戶籍限制,低門檻吸引客戶導致,很多需求為了買房而落戶,使得房地產升溫”。

較之南京,武漢則更為直白,除了戶籍政策上的優待,武漢更是出臺了大學生買房一律八折的政策。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長沙、鄭州等地。

相較之下,蘇州如此淡定或許與房價、及剛需市場本就告急不無關係。縱觀蘇州曾經的剛需板塊,如滸關、木瀆,如今“1”字頭房源幾乎難覓蹤影,吳江更是憑藉房價及區域規劃利好頻頻上榜成交冠軍,更有高鐵新城“2”字頭房源都遭哄搶的局面。從幾大版塊樓市的成交情況可以看出,蘇州剛需市場處於供不應求階段,若蘇州此時出臺類似南京、武漢的人才引進政策,或許全市並沒有如此多的庫存提供。

放寬政策之外

蘇州自帶城市吸引“磁場效應”

在很多城市用“最寬落戶政策”吸引人才流入的同時,政策之外的很多因素也是人才流入的關鍵。如果在新一輪的搶人大戰中,蘇州不好放大招,那麼留住人才的其他方面就更需要堅固。

好在放寬政策之外,蘇州自身也有很大的“磁場效應”:

環境、城建加碼 城市核心競爭力提升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蘇州連續2年蟬聯中國內地最宜居城市第一名。曾榮獲李光耀世界城市獎、國家水生態文明試點市、“城市雙修”試點城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等殊榮。

蘇州山水園林資源豐厚,在人文底蘊、環境綠化方面一直遙遙領先領先。近些年,蘇州全力以赴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碧水藍天”工程,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的同時,經濟的活力和後勁也更加足。

作為全國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地級城市,目前,蘇州地鐵1、2、4號線已經通車運營,3號線、5號線正在建設中;6號線、7號線、8號線和市域S1線已經列入下一輪建設規劃。

此外,蘇州各區域地標性建築也越來越多,如園區的國際貿易金融中心、蘇州中心,相城區的恆基旭輝·發現島、吳中的中潤·蘇州中心、新區高新國際廣場……它們在構築起蘇州城市地標的同時,也用其建築自身的魅力扮靚了城市的容顏,是增加蘇州城市吸引力的的一劑強心針。

根據百度地圖發佈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蘇州位列2017年第四季度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排行榜第五位。

更新更輕更高 城市經濟轉型升級

作為改革開放的一名排頭兵,歷經近40年發展轉型,蘇州已經坐上全國工業總產值第二大城市、經濟總量第一大地級市的交椅。

與此同時,素以製造業立市的蘇州連續迎來部分製造業外移,諾基亞、三星、希捷、日東電工……幾年間,已經有10餘家外商撤資、蘇州後繼乏力等言論甚器塵上。

適逢蘇州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對蘇州而言,由於產業結構相對偏重,轉型會比其他城市“更痛”。

不過放眼蘇州,我們欣喜地看到,蘇州這幾年正加快產業佈局、苦練內功,各個新城都開足了馬力,向“新、輕、高”轉型。一場深刻的轉型蛻變正在悄悄而堅定地進行。

以科大訊飛簽約落戶和思必馳的飛速崛起等為代表,蘇州正積極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按照目標,到2020年,蘇州力爭生物醫藥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納米、半導體、光伏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超過1萬億元,培育年銷售百億工業企業40家、進入世界500強企業15家。

一場全國“搶人大戰”的爆發,把人才爭奪推向了白熱化,也把蘇州推上了輿論的風頭浪尖。套用國家發改委回應地方“搶人大戰”的一句話——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從目前的“戰事”來看,蘇州的人才政策或許可以調整,但最終的目的,是要“用人留人”。畢竟從整體的城市環境來看,蘇州在迭代,確實值得一個更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