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都在說事業單位改革,其實改革大方向只有這兩個

都在說事業單位改革,其實改革大方向只有這兩個

事業單位是指國家利用國有資產設置的、從事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但不屬於政府機構。

很多人知道事業單位這個詞,但是並分不清楚哪些部門屬於事業單位。

注意啦,凡是結尾詞是中心、會、所、站、大隊、室、校、社的,都是事業單位,比如全國總工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質監站、安全生產監察大隊等。

事業單位的職能本質是填補政府職能的空白。

所以事業單位有不以贏利為目的的公共行業,比如學校、 科研院所、氣象所、環衛所、醫院 ;也有承擔行政職能的比如礦產管理所、質檢站等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直要求深化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鑑於涉及許多想報考事業單位和事業單位在職的同學們,大樹決定言簡意賅和大家說一下事業單位改革方向:

一、事業單位的編制規模壓縮,機構數量會精簡:

由於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和數量需求都由地方政府自行設計,所以給財政帶來極大負擔。

有些事業單位長期有大量空編,為了節約集約資源,國家將重新確定事業編制規模,壓縮事業編制。

從去年開始,公立醫院、高校就已經逐漸取消事業單位編制,這意味著職業穩定性降低,事業單位不再是“鐵飯碗”。現在教師崗不再實行終身制,教師資格5年一註冊、一年一考核。壓縮編制甚至取消編制,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大方向,日後,事業單位崗位不再是永久性的,下崗裁員、新人上位、淘汰更新的情況也許難避免。

空殼事業單位以後將予撤銷;小散弱事業單位將遭整合撤併;職能相同或相近的事業單位將整合。裁減的事業單位數量會設置具體指標,對主動提出整合意見、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事業單位予以嘉獎。

二、事業單位職能配置更明確:

兩會結束以後,一些地區已經開始開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

分類方向具體為:

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會迴歸行政機關。重新明確行政職能迴歸後的事業單位職責類別等事項,工作任務不足的予以撤銷或併入其他事業單位。

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經濟效益好的轉為企業;經濟效益一般但具有發展潛力的,將創造轉企條件;規模小、運轉困難的事業單位予以撤銷;長期虧損、資不抵債、債權債務不清晰、歷史遺留問題多的,要穩妥退出事業單位序列。

公益類事業單位將強化公益屬性、去市場化。公益類事業單位一向分為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不允許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允許有經營收入,改革會對從事經營活動或有經營收入的公益一類單位,不再保留公益一類類別。同樣,對公益二類中收入以經營收入、競爭性收入為主的事業單位,將不再保留公益二類類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