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智能時代,當有“智能教育”

智能時代,人們要重新認識教育這門科學,迴歸教育的本質,尊重學習的規律。也許,那個綿延2000多年的“因材施教”的理想真的即將來臨了。

教育,不僅僅要根據學生的成績,還需因思維施教、因心態、身體、性格施教。由於不同類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的學習表現是極為複雜的,需要老師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智慧靈活的設計因材施教的方法。

智能時代,當有“智能教育”

但地區教育資源的不均、不同老師經驗智慧的差異、學生對自身情況認識的侷限、老師對學生了解程度的不同等等的影響,往往一個學生會在不同老師那裡獲得完全不同的指導,以致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因材施教的前提:

一)掌握足夠學生的基本信息、狀態變化、能力水平等數據。

二)有科學系統的理論或富有閱歷和智慧的導師,能為你解疑答惑,指引方向;

三)能隨時接受學生的諮詢。

要實現上述三點,則需要強大的數據統計為基礎、系統完善的理論為指導及可攜帶的智能設備。過去,由於科技水平的落後,知識和經驗的傳承只能靠老師閱歷與經驗的積累以及學生的勤奮、悟性和運氣。而如今,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興起及可移動智能電子設備的流行,讓“因材施教”將成為可能。

智能時代,當有“智能教育”

但沒有強大理論支撐的產品註定將是時代的海洋中的小小浪花,掀不起巨浪。

如今市面上的所有互聯網教育產品,僅僅是一個搬運工的作用,將傳統課堂搬至網絡。這的確可以更方便的將大量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但由於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狀態能力不同,聽課後掌握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學生們沒用它們多久,還是隻能回到老路,回到學校課堂,差學生依舊不知道如何學習,不知道如何思考,不知道如何應對考試,於是挫折感慢慢增多,最後只能自己放棄或被體制淘汰。比如,知識如何運用?先學數學還是先學物理?考試成績一直停滯不前怎麼辦?學習時頭腦發木怎麼辦?每天學習多長時間,使用什麼方法?等等。諸如此類學習最本質的問題在沒有得到一個系統的、科學的認識和解決之前,任何大數據、雲計算等任何技術都是沒有根基、沒有意義的。因為你無法從根本上認識和解決學習的問題。

於是,迷茫的學生在錯誤的方向上努力學習,越走越偏。著急的老師於偏差的道路中默默耕耘,漸行漸遠。為了探究影響學習的相關因素,發掘學習內在的規律。十幾年來,我通過QQ、電話、網絡、面授等方式積累了數萬名學生的輔導經驗,從中總結了影響學習的數萬個學習因素,這裡每一個學習因素都來源於學生,也運用於學生。

智能時代,當有“智能教育”

由於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學習經歷,各自不同的優點和弱點,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葉子。為此,我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學習方案,結合數萬學習因素,“百萬學習方案”從此應運而生。

隨著籠罩在考試上方的烏雲被撥開,學習的本質日漸清晰。

如果說網絡和在線教育推動了傳統教育,那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將實現人類教育的因材施教。

過去,因材施教的理念受空間,教學資源的限制,存在很大的侷限性。一個學生往往無法及時獲得其所需的學習資源,但在網絡和計算機時代,大數據時代,這便成為了可能。計算機強大的儲存能力和互聯網,能將教學資源儲存和歸類,使學生能隨時隨地以最短的時間成本的獲取學習資源。但這僅僅是信息傳播方式的突破,無法做到與學生真正的融合。

我們利用計算機技術開創性的將數萬學習因素精準量化,例如將心態耐力、狠勁、平靜、大腦清晰度等學習因素用數值呈現出來,並總結了學習因素之間的強弱關係,利用計算機算法將優秀老師的經驗智慧固化。

智能時代,當有“智能教育”

我們讓學生通過計算機“智能檢測”的方式,紀錄並檢測學生心態、身體、學習、思維等各方面的具體數據,每名學生的思維路徑、心態變化、學習起伏、身體狀況等學習因素都能通過大數據反映出來,從而發掘出學生在考試成績上無法體現的漏洞,通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分析,每名學生都能獲得根據其學習狀況制定的獨一無二的學習方案。實現計算機與學生無縫融合,實現真正的教育智能化。而這在傳統教育裡是無法做到的,也是傳統教育無法替代的。

智能教育的推廣,將使許多在現今教育體制中因為種種原因被淘汰的差生 也能受到最先進的教育。使任何人,任何年齡段、任何受教育程度的人都能獲得收益終身的教育。進入智能檢測時代後,人們積累真正有價值的數據,從而讓研究人性和因材施教成為可能。

何謂“智能教育”,簡單的說,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的強大計算和存儲能力,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生、教師、學校、參考書、學習環境等等所有與學習相關的方面,進行精準的檢測和全面的評價。然後,在細緻分類的基礎之上,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最合適的學習方案。進而,在此學習方案下進行學習,學習過程中,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全方位的精準的規劃、監控、輔助,甚至預測出未來的考試成績!

智能時代,當有“智能教育”

那麼,智能教育如何實現?

過去,學習的過程都是大家自己憑感覺憑經驗,老師也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去指導學生。這就造成好多時候老師與學生互相不服氣,學生自己“搞一套”的局面,而學生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搞一套”,只是總覺得老師說的沒道理,而自己又似對非對,最後自己把自己搞混亂了。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大家都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上,有了感覺就存在偏差,就會影響最終的判斷,就會導致最終的混亂。

人們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但一直以來由於人們對學習因素無法精準量化,導致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

只有將與學習相關的因素量化,智能教育才可能實現。

智能時代,當有“智能教育”

就像醫生只有通過各種儀器將病人的生理指標精準測量出來,才能準確瞭解病人的的症狀,對症下藥。教育也如此,只有將學生的數萬學習因素精準檢測出來,才能真正瞭解學生的優點和弱點,因材施教,因此,我們的“智能學習方案”,是告訴學生如何管理時間,如何調整心態、如何提高身體、如何做題等所有與學習相關的整個學習步驟,而這裡每一個學習步驟,都是建立在通過精準的智能檢測,對你學習情況完全瞭解的基礎上得出的,因此是完全適合你的學習“藥方”。

你只需要執行為你定製好的“藥方”,學該學的東西,看該看的書,做該做的題,調整需心態、鍛鍊身體即可。從此,你便能在一條正確的學習軌道上行駛,而不像過去漫無目的的奔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