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書協理事,浙江書協副主席王冬齡楷、行、草、隸、亂 五體書法


王冬齡,別署冬令,悟齋,江蘇省如東馬塘人。著名書法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協理事,浙江省書協副主席、中國書法進修學院副院長、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客座教授。

1966年與1981年先後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研究班,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9年應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之邀赴美國講授中國書法,為該校及加州大學教授,在哈佛、伯克萊等20多所大學舉辦講座與展覽。1992年底由國家教委招聘歸國,到中國書法家協會研究部工作,1994年回中國美術學院執教。

1996年赴韓國漢城參加“第四屆國際茶文化書畫藝術展。”1998年2月巨幅草書參加紐約古根海姆現代藝術博物館的“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1999年參加巴黎“現代中國書法藝術展”,東京“中國二十世紀書法大展”、韓國漢城“現代文字藝術展澳大利亞”“China46”藝術展。2001年3月參加了中國蘭亭國際書法節,王冬齡的書法展覽與書法藝術專題講座深受觀眾歡迎,2012年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藝術獎


先後在中、美、日、加舉辦個展二十餘次。作品由中國美術館,中國軍事博物館、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及倫敦大英博物館、美國北達科他藝術博物館、哈佛耶魯、斯坦福、伯克萊大學、德國石荷州美術學院等收藏。

海外經歷,不可避免地在他的生活中烙下印痕。“西方人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比方說喜歡吃快餐、油炸食品,但他們熱愛運動,這個值得學習。”東方人講究靜養,西方人提倡生命在於運動,王冬齡將這兩種養生方式完美結合。他會打太極拳,也熱衷游泳。他走路很快,自稱是“紐約速度”。

書法家大多長壽。在王冬齡看來,書法是一門運動的藝術,書寫本身 ,就是一種最好的養生方式。“每當我手中握住毛筆,就會立即進入一種純粹的真空狀態,頭腦中沒有絲毫的雜念,身心所感受到的只有線條的藝術和美感。”


書寫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宣洩,隨著筆端在宣紙上游走,書者似乎能夠進入一種別樣的境界之中:打開身心的一切束縛,融入自然造化的大循環之中,將生活中所有的得與失也一同順著筆墨呼吐,重新吸納的卻是天地間最純粹清正的浩然之氣。這樣的“運動”不同於常意,而是養生之至高境界。

中國書法界有了王冬齡,精彩不斷,他的創作,頻頻在書畫界引起陣陣波瀾。2007年7月,在中國美術學院體育館創作了巨幅草書《老子》。這幅4.95米高、37.5米寬的巨幅創制,再次創下書壇紀錄。

“恬淡虛無”是王冬齡秉持的天性。他堅持運動,卻從不為自己制定何時運動、運動多久之類的死規矩。一來,平日裡工作太忙,二來,為運動而運動,純粹將它當作一樁任務,“是精神上最大的不自由。”王冬齡率性而為,在他看來,生活中許多事,都需要機緣,如同寫字,身體裡的藝術激情積累到一定程度,藏不住了,將它們自然宣洩出來,一切水到渠成。


藝術家的創作,從來不會只有一個聲音。“作為傳統書法界的奇葩——現代書法的出現,面對必然紛繁的質疑,是妥協還是前行,是附庸還是堅持。渡邊淳一有本新書,叫《鈍感力》,生活中就是需要這種鈍感力,別太受外界的東西影響。”王冬齡面對諸多聲音,一片坦然,只有對自己和藝術有著深信不疑的信念,才會用這樣幽默的智慧來面對。

“生活的藝術,藝術的生活是我所追求的”,嚴格地說,離開人生便無所謂藝術,因為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是人生。覺得有趣味就是欣賞,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於多少事物能否欣賞。

不管是褒揚或是批評,他都一笑置之,寵辱不驚。“批評也並不見得都是壞事,有時候還能成為前進的動力。”他對藝術抱著一顆真誠的心,用心去投入,“這樣一來,人的想法反而比較單純,心理壓力也會減少。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能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作為林散之、陸維釗、沙孟海諸多20世紀傳統書法大師們的弟子,王冬齡大膽地從傳統中走了出來,成為一名現代書法的大膽探索者,他大聲道:“人與社會已經充滿了‘現代意識’,難道書法藝術還能無動於衷嗎”——這是王冬齡對書法藝術的率性熱誠,他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書法既成為一種自足的現代藝術又是世界視覺藝術中的一個獨特門類的希望。

在研討會上評論家指出,王冬齡是一位以書法為本色的當代藝術家,從各方面來說,他更加註重新鮮的美感和時代的思想力量,而不僅僅是古老的筆墨本身。“他的巨幅的超越極限的狂草書寫,既建立在傳承傳統精髓的基礎之上,同時又以震撼的力量使得書法藝術轉向當代的表現,巨大的空間蘊含了思想的極致和筆墨的極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