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百年老屋建造時“少一籮筐孔” 至今屹立不倒


農村的老房子各有千秋,歷經百年甚至數百年的風雨洗滌,塵封崢嶸,至今屹立不倒,雖然這裡面少不了後來的維護,但與其建造時精湛的做工工藝是分不開的。“花屋”這個名字或許給許多年輕人以神秘感,鼎盛時期,這棟房屋裡住著二三十戶人家,如今家家戶戶都在別處建造了樓房,老屋堂軒以外的房屋大都拆除,剩下一座老建築屹立在平地中間。

田頭村花屋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地處大別山區。老屋裡原住著蔣、劉、王等多個姓氏的村民。在上個世紀,這裡熱鬧非凡。村民劉大爺說,老屋在建造時獨特的設計和一絲不苟的做工讓人稱讚,當然,這些故事也是先輩們一代代流傳下來的。

劉大爺說,在建造這棟房屋時,家族有一位奇人,他在百米之外便知道工匠們幹活的狀態、是否偷懶是否偷工減料等,於是,族人讓他做“監工”。老屋的堂軒是實木結構,要木工師傅使用斧、鋸、刨、鑿等傳統手動工具下料與配料、打眼開榫、安裝校準等多道工序。主體屋架做好安裝起來後,這個監工走過來對木工說,“屋架上少一籮筐孔”!


監工的話把大家搞糊塗了,“一籮筐孔”是多少?經過仔細查看,原來,屋架中央的一根木料上少打一個眼,如果就這樣的話,對房屋的牢固度有很大影響,倘若打眼,由於在屋料的中央,上不著天 下不著地,無法操作。最後大家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將架子上吊一個籮筐,木工坐在籮筐裡面去操作打眼。於是,應了監工那句話,少的是“一籮筐孔”。

在建造房子的時候,當時的村民不讓木工、瓦工做多快速度,而是要他們“慢慢做”,將活兒做細,瓦工一天不得使用超過一桶泥。圖為牆壁上的金童玉女和花紋圖案很精緻。

堂軒以外部分多為磚瓦結構,並且每面牆經過處理,具有防火功能,倘若一間房屋失火,不易給隔壁造成危害。

如今,老屋沒有人居住,房頂上雜草叢生。

村民們將拆除的屋料有的另做它用,有的當柴火燒。

老屋的堂軒後面堆滿雜物。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一棟棟樓房在山村拔地而起,那些老屋越來越少,留下的是永恆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