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中興得救了,代價是罰款10億美元,再交4億美元由第三方託管,還要更換管理層,美方派人進駐中興。

中興缺“芯”之痛,讓國人看到中國科技發展的短板,局長也先後幾次在文章裡做了分析。

中國科技水平到底如何?就在前天(6月7日),一份權威的榜單告訴我們:對中國科技,我們完全不要妄自菲薄!

01

這份榜單就是2018自然指數年度榜單(Nature Index 2018 Annual Tables)。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在這份榜單上,中國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2位,並且中國還是前10位中唯一分值保持上升的國家。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自然指數”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它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推出,而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是世界上著名的學術出版機構,出版了全球最多的學術書籍,以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期刊(比如我們耳熟能詳《自然》(Nature))。

“自然指數”由6600多位科研人員遴選出82本頂級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再跟蹤這些期刊上的科研論文發表情況,可以說,是反映當今科學前沿的重要窗口。

“自然指數”目前提供兩種計分方法(就像我們在榜單裡已經看到的):

論文計數 (AC) :不論一篇文章有一個還是多個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國家或機構都獲得1個AC分值;

分數式計量(FC):還考慮每位論文作者的相對貢獻。

2018年這份榜單上,中國兩項得分分別為:9088.65、12566,是第3名德國的1.5—2倍。

其實,中國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2,可以說,中國已經牢牢佔據了世界第2的位置。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02

再仔細看榜單,還要更多發現。

1.高校排名:中國4所大學進入前20。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在大學排名中,美國哈佛大學當仁不讓仍佔據第1的位置。

前20名,中國有北京大學(第8)、清華大學(第10)、南京大學(第13)、中國科技大學(第18)等,共4所高校入選。

在這份完整的榜單(500所大學),中國共有96所高校入選。其中,前50名還有中國科學院大學(第26)、浙江大學(第30)、復旦大學(第38)。

高考、考研、攻博,對於有志於走學術道路的同學,這份榜單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2.機構排名:中科院雄踞全球榜首。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在所有機構排名中,中國科學院力壓哈佛大學,位居榜單首位。中科院得分比哈佛+斯坦福,還要多。

此前,中科院已連續6年位列自然指數全球首位。

中國科學院擁有近800位兩院院士,12個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學、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210多個野外觀測臺站,可謂名副其實的科研航母。

3.學科排名:四大領域,中國表現不俗。

“自然指數”提供地球與環境科學、化學、生命科學、物理學等4個重要學科排名情況。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地球與環境科學領域,前20名中,中國共有2家:中科院(第1)、南京大學(第11)。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化學領域,前20名中,中國共有6家:中科院(第1)、北京大學(第4)、清華大學(第7)、南京大學(第9)、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第14)、中科大(第16)等,佔據近1/3。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生命科學領域,前20名中,中國有1家:中科院(第5)。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物理學領域,前20名中,中國共有5家:中科院(第1)、清華大學(第9)、北京大學(第12)、中科大(第14)、南京大學(第17)等,佔據1/4。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簡單說下發展趨勢,和去年相比,這次中國有49家科研機構排名上升了,還有14家機構新進排名。

與此相比,美國有62家機構排名上升,74家下滑。日本只有4家機構排名上升,15家下滑。

可以說,中國科研向上發展的勢頭很紮實、很穩健。

03

當然,通過這個榜單,也可以發現中國科研並非形勢完全一片大好。至少存在3個問題:

1.中國要超越美國還需要付出艱辛努力。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我們發現,從AC值來看,儘管中美差距有所縮小,但是美國得分仍然是中國2倍以上。

美國高質量科研產出較前一年有所下降,可依然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仍然是世界上高質量科研論文的最大貢獻國。

2.中國科研活力還不足。

公司、商業機構,其實應該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比如,德國大眾2017年研發投入就超過137億歐元。

但這次有一個榜單,中國就顯得很尷尬:“自然指數”全球企業科研機構500強。

中國僅有15家入圍,是所有榜單中入選數目最少的,排名最高的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21)。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而我們再看榜單前10位:瑞士霍夫曼·羅氏公司、美國IBM公司、瑞士諾華公司、美國默克公司、英國阿斯利康公司、美國輝瑞公司、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新西蘭GNS Science、韓國三星集團、美國安進公司。

這些都是掌握著最先進產業技術的跨國公司,憑藉強大的研發實力,它們賺得也是盆滿缽滿。

科研,如果只是靠國家投入,不僅會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而且效率也不高。因為,企業面向市場、用戶,能夠最敏銳地覺察到技術的發展趨勢和需要。比如,我們熟知的Google黑科技,Space X的火箭回收重複使用技術。

3.中國存在著學科短板。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健康的渴求也更加強烈。但是我們卻發現,生命科學領域是中國的一塊短板,也是4大學科領域中,唯一一個前20強裡只有1家機構的。

其實,看遍這個榜單,100強裡,中國只有7家機構,也是4大學科領域裡最弱的,而美國佔據了55席。

如果中國持續在生命科學領域滯後,那麼只能繼續生產低端的仿製藥,而被迫高價進口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藥品、醫療器材。

權威榜單:中國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點隱憂

看完榜單,最終的想法是,這份榜單雖然只反映各國研發水平的一個側面,但是對於中國,我們不可妄自菲薄,畢竟我們已經穩居世界第2,但也更不能驕傲,中國在很多關鍵核心技術上仍然未獲得重大突破,在關鍵領域還存在短板。

借用一首小詩: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對中國科技發展,我們要少些意氣用事、少些急功近利,再多些耐心,多些支持,多些實幹。

附:2018自然指數年度榜單(Nature Index 2018 Annual Tables)完整榜單(http://www.natureindex.com/annual-tables/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