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Kg能量密度20GWh產能 塔菲爾雄心締造電池全產業鏈循環模式

300Wh/Kg能量密度20GWh產能 塔菲爾雄心締造電池全產業鏈循環模式

近日,南京市2018年重大項目竣工投產活動在江蘇塔菲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圓滿結束。電池中國網從活動現場獲悉,作為南京市重大項目之一——“塔菲爾新型能量存儲設備研發生產項目”,其規劃總投資為80億元,共分三期完成,其中項目一期竣工滿產後可實現年產能1.5GWh,二期和三期項目計劃於2019年底完工,屆時塔菲爾南京動力鋰離子方形鋁殼電池研發生產基地將實現年產能6GWh,可實現年銷售額60億元人民幣。

規劃產能20GWh瞄準中高端市場

目前,塔菲爾在南京、東莞的兩個基地總年產能已達2GWh,主要生產方形鋁殼鋰離子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涵蓋磷酸鐵鋰和三元兩種材料體系,產品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及儲能項目。受益於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需求,塔菲爾銷售業績不斷攀升,產線生產飽和,急需擴充產能,以滿足不斷上升的訂單。

針對目前國內動力電池行業出現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塔菲爾副總經理姚萬浩指出,導致上述問題的緣由是能滿足高端市場需求的產能不足,而現狀是低端市場的需求不大,產能卻非常龐大,才造成供給與需求的錯位。塔菲爾的擴產是以滿足市場的真正需求為出發點,滿足國內一線及中高端等品牌車企的需求,目前塔菲爾已和一汽、東風和知豆等中高端客戶達成戰略合作。截止2018年7月,塔菲爾已有19款公告車型使用塔菲爾電池,其中,知豆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超過了300km(工況法),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58.07Wh/kg,核心部件採用了塔菲爾電芯NCM120Ah。

塔菲爾董事長龍繪錦表示,“2018年塔菲爾首先會落實已有訂單,然後將打開全年的規劃佈局擴建基地,在新能源車企周邊建設動力電池工廠。”除了南京和東莞,今年6月塔菲爾鋰電池的另一項目落地湖南常德西洞庭綠色動力小鎮,該項目一期總投資15億元,規劃年產能1.5GWh,計劃2019年建成投產。此外,塔菲爾還在山東、湖北、貴州等地佈局產線,預計2021年總年產能可達20GWh,預計可實現年銷售額200億元。

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五大技術優勢

塔菲爾致力於通過不斷改進先進的電池技術,為全球鋰離子動力和儲能電池領域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高能量密度、長壽命、快速充放電、優異低溫性能和高安全性是塔菲爾電芯的核心優勢。

高能量密度是塔菲爾電芯研發的主攻方向,目前,塔菲爾量產的磷酸鐵鋰方形鋁殼電芯單體能量密度超過160Wh/kg,完全達到國家新能源客車財政補貼的最高標準要求;而量產的三元方形鋁殼電芯單體能量密度已達到215Wh/kg,未來將陸續推出能量密度為245Wh/kg和300Wh/Kg的產品。電芯的能量密度提高了,還要保證電芯的使用壽命。據悉,塔菲爾的三元體系電芯,在2500-3000次循環後,仍有80%的容量剩餘,可以用10年左右;磷酸鐵鋰電池在7000次循環後,還有70%的容量剩餘。如果用到儲能或低速電動車上,循環10000次後還有60%左右的容量剩餘。在快充方面,塔菲爾已量產快充產品可實現5C充電,一次充電巡航里程可達500多公里。目前可以實現12分鐘快充80%,實驗室內6分鐘充滿電。另外,塔菲爾電芯優質性,還體現在低溫充放電性能上。今年2月,搭載了塔菲爾電芯的雅駿RAJA2.0純電動城市物流輕卡在黑龍江省黑河市進行了為期30天的整車冬季標定項目的試驗,測試項目順利完成。塔菲爾電芯在零下30攝氏度的極寒環境中,放電容量依然可達電池總容量的90%。塔菲爾產品以安全第一為設計理念,安全相關的設計點多達兩百餘項,產品通過中國和歐美等多項動力電池安全標準認證。

前瞻佈局下一代新型電池技術

塔菲爾秉持“做更專業的中國芯”的理念,堅持以技術立足市場,以創新引領發展,建立起涵蓋產品研發、工程設計、測試驗證、智能製造等領域國內領先的團隊。塔菲爾和美國德州大學、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院校行業頂級專家展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積極拓展產學研合作項目,包括了鋰金屬電池、鋰空氣電池等先進鋰電技術,為塔菲爾開發更高性能、更優質產品儲備了良好的技術研究資源。

全固態電池是未來電池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它的主要優勢,首先體現在能量密度高,其次是安全性能優異。姚萬浩表示,塔菲爾與美國德州大學教授、鋰電之父John B. Goodenough的研究團隊正在合作研發全固態電池技術。預計在2020年前後,這項技術將會投入市場。

打造電池全產業鏈閉環商業模式

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的迅猛發展,塔菲爾意識到全產業鏈的發展是未來市場競爭的必然,因此,塔菲爾提前規劃戰略佈局,面向全國進行上下游供應鏈戰略合作,力爭打造產業集群,發揮電池產品的最大化功用。同時,電池梯次利用以及廢舊電池安全回收和儲能也是塔菲爾重點佈局領域。

“我們正在推行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計劃,電池使用三五年之後,還有70%-80%的容量,可以把舊電池賣給儲能企業進行二次利用。目前公司已經和鐵塔等儲能企業簽約。這種模式經濟效益較高,車廠只需支付電池50%-80%的價格,就可以使用新電池。”姚萬浩表示。

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非常重要,電池再利用是電池製造企業必須要走的方向,必須要承擔的職責。姚萬浩表示,“電池梯次利用和儲能應用的結合,可實現電池價值最大化。”梯次利用要實現盈利的前提條件是電池的壽命足夠長,塔菲爾的電池產品具有長壽命的特性,可以達到15年甚至20年的使用壽命,在汽車上用10年後還能在儲能上用10年。此外,要想電池在汽車上用完後,直接拿下來用在儲能上,還要實現電池模組的標準化,否則梯次利用很可能成為一個偽命題。

塔菲爾進行全產業鏈佈局,意在打造上下游相通的閉環模式,實現從原材料研發、電池製造、裝配汽車,到二次利用於儲能電站、通訊基站,最後到回收拆解形成新的材料。在每一環節上,塔菲爾都規劃了戰略合作伙伴,包括材料、整車和設備等企業,為打造塔菲爾電池全產業鏈閉環的“商業帝國”鋪墊了堅實的基礎。

關於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未來發展,姚萬浩認為,在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前期,國家的相關政策能夠促進資本等各方的資源聚集,對產業發展是非常有利的。而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能夠使真正具備實力的企業更好發揮技術優勢,對電池行業更為有利,促進整個新能源產業鏈健康發展。縱觀整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歷史,優必勝劣必汰,只有真正優質的產品才會贏得客戶的信賴,而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必將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