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封面故事 千禧一代

新聞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千禧一代

▲新的一代人逐漸告別青春,跨入成年行列。圖為2018年6月高考後,某地00後輕鬆愉悅的表情。

2000年出生的一代人已18歲,即將步入大學,00後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千禧一代”有多重定義,一般指1982年以後出生的人,尤其是新千年之後,誕生於新世紀的年輕人。曾幾何時,新世紀帶給我們新的期望。新的一代寄託了新的觀念,新的精神,新的歷史使命。

全世界有一個共識,即00後的成長與科技相關。新一代的青少年,必將是充滿創意思維、掌握專業技能的一代。世界歸根結底是屬於年輕人的,更何況他們是誕生在千禧年之際、開啟新紀元的一代。伴隨00後進入大學走向社會,屬於他們的科技時代已經開啟。

代際不斷顯示出其強大的統攝力,不同代際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們會相互影響,傳承與創新在代際交替中完成。

獨立的一代,創造的一代

18年前,隨著一聲聲倒計時,我們揮別20世紀,迎來了21世紀。那一年的新生兒被人們暱稱為“世紀寶寶”。

18年後,第一批00後步入成年,00後長大了。他們成長的年代,是中國及世界各國急速發展與變革的年代,是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年代。他們是幸福的一代,享受著前幾代人努力奮鬥出的良好物質條件。他們是強國的一代,生命的黃金時期覆蓋“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他們同樣是獨立的一代,思想觀念和行為偏好與80後、90後有了一定差異。

00後成長的時期,是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並投入使用的時期。他們獲得知識的途徑與以往大不相同,而知識發展的更新速度也史無前例地加快。很多學生的父母使用微博、微信都是孩子教的。這就形象地反映出這一代學生的特點:他們面臨的重要任務,不是學會、掌握已有知識,而是要學會學習,學會快速適應新知識、新技術、新職業不斷湧現的新時代。

來自教育部的信息,今年全國共有975萬名考生參加高考,人數創下最近8年來的新高,比去年增加了35萬人。他們大多是在2000年出生的“千禧寶寶”。人生代代無窮已,00後快成人成才,登場了。

濟南市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申報出生人口62059人,申報出生率為11.08‰。這意味著今年有62059名2000年出生的孩子步入成年。從2000年到2009年總共10年間,濟南市出生的00後總計達到582788人。從每年申報出生人口看,2004年出生60670人,位居榜首。

今年5月4日,中國青年報社與騰訊QQ聯合制作的QQ用戶《00後畫像報告》發佈。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現了許多網絡流行語,備受年輕人喜歡。“打call”“扎心了”“佛系”……報告顯示,這些詞是00後使用頻繁的流行語。明星、遊戲、交友、自拍、動漫等是00後興趣排行榜的TOP5。

研究報告顯示,00後雖然個性十足,但銳意進取,對未來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其中,九成00後的調查對象認為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奮鬥。面對社會給予他們的種種標籤,00後更傾向於用開放、獨立、自信來形容自己,他們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保有高度認同感,奮鬥的信念從未在他們的腦海中消逝。

00後率真、直爽,他們喜歡真實的情感流露,喜歡接地氣的事物;他們貼近生活,關心社會議題,關注熱點事件;他們見多識廣、學識淵博,身手不凡。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念出《詩經·七月》中這句詩的,是18歲的武亦姝。她在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戰勝了四期擂主一舉成為冠軍。成功的背後是武亦姝的不懈奮鬥:她從小喜愛中國古詩詞,作為一名00後,雖然才讀高中卻已滿腹經綸;她隨身攜帶一本詩集,堅持每天讀書並做筆記,對中國古詩詞情有獨鍾。

越現代,越傳統。好似兩個完全矛盾的形態,在同一代際完美融合。對新科技的擁抱,對傳統的緬懷,兩者並行不悖,相互取暖。

封面故事 千禧一代

▲2月28日,山東交通學院舉辦空乘、動乘專業招生考試。眾多00後女生穿著制服短裙,展示秀美身材。

一代人和許多代人共同成長

70後、80後、90後……一直以來,每一代人都會成為一個時代的熱門話題。輕狂、張揚、離經叛道,曾是貼在80後身上的標籤,被稱為“垮掉的一代”,備受爭議。如今,部分80後已經奔四,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再也不會被稱為“垮掉的一代”。90後們則成為新的輿論焦點,他們身上最鮮明的特點是“富於個性與創造力”。而如今,00後也登上歷史舞臺,書寫自己的篇章。

其實所謂的00後,跟80後、90後,以及任何一種“後”,本質上都沒有什麼區別。在人生的關口面前,他們都是命運的“考生”。當然,時代不同,一代人也自有一代人不同的際遇。

受惠於這個信息和物質雙重豐盈的時代,這一代人所遇到的困難,更多的不是匱乏,而是“過於豐沛”,是網絡信息超載,是手機和電腦遊戲氾濫,是物質營養過剩。他們中的很多人不缺什麼,需要的是學會選擇什麼,不是要痛苦地做加法,是學會如何輕鬆地做減法。00後是網絡的一代,也是過於豐富的,又不得不學會從簡和“斷舍離”的一代。

在面臨前輩們需要“眉頭緊鎖”的大事上,今天的“00後”因為選擇更為豐富,所以也變得更加從容,甚至有時候顯得還有些“佛系”。這讓那些習慣了“梅花香自苦寒來”,習慣了喊著“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父輩們,心生了一些擔憂:這群喜歡以一曲《涼涼》自嘲的00後,真能堪當大任,走上新的歷史舞臺,推動未來中國的變革和前進嗎?

說起來,如此的擔憂,也是多麼熟悉的聲音,一代一代從無間斷,幾乎是每一代前輩唱給後輩們的“固定曲目”。這種擔憂,不會顯得多餘,實際也是一種必要的嘮叨,代表的正是所謂世代的傳承和期許。

代際劃分的概念,最早來源於70後,大面積使用於80後。這些年來,代際評價越來越正面。相對於“全民批判”的80後,接下來的兩個代際受到的非議普遍縮小。這也可以看出,代際之間的差異有所減小。比如,80後和其父輩的差異,顯然小於00後和其父輩的差異。某種層面上,80後、70後成為00後的父輩,在對互聯網的認知上,兩者之間的鴻溝並沒有之前那麼深。

接下來的許多年,00後會邁入20歲的門檻,慢慢成為時代的中堅力量。我們現在所設想的未來,會在他們這一代人身上取得成功。在與世界的對話中,他們顯然更有話語權。

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裡描寫了自己看見兒子抽菸時候的心境:我看著你點菸,蹺起腿,抽菸,吐出一團青霧。我恨不得把煙從你嘴裡拔出來,丟向大海。可是我在心裡對自己說,“請記住,你面前坐著一個成人,你得對他像對待天下所有其他成人一樣。你不會把你朋友或一個陌生人嘴裡的煙拔走,因此,你就不能把眼前這個人嘴裡的煙拔走。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個‘別人’。”

成人之前,孩子的整個宇宙是原生家庭帶給他的,甚至家庭就是宇宙本身。但成人後,他需要通過與家庭的剝離去建立自己宇宙,這時孩子可能會對原生家庭疏離、冷漠。他需要通過反對過去,來強調自己的存在,用反作用力與家庭拉開距離,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宇宙。

反作用力最終會消解,不同代際的人在成人社會達成和解。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00後的“擬成人化”。一些家長還沉迷在孩子單純的幻想中,第一批00後早就獲知成人規則,金錢、暴力、性,統統繞不開。2018年,《中國00後群體研究報告》裡提到:00後與成人無縫對接,生活方式和喜好初現“擬成人化”。

沒有經歷過更多人生的人,當然也不會對自己認識更多。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人世叢林裡,唯有親自用爪蹄踏出一片領地,才能瞭解安全和危險的邊界,也才能得知水源和獵物的方向。

沒有過肆意的青春,不足以談穩重;沒有過自由的青春,不足以談心境;沒有過豐富的青春,不足以談人生。肆意、自由和豐富是青春殘忍的成人禮,唯有經歷過的,才能帶著強大的抵抗力走進渾濁的人世。

一代人的成長,不僅是那一代人自身的成長,還是所有人的共同成長。家國命運的傳承,也是時代賦予我們共同的使命。

封面故事 千禧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