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流浪犬管理考驗社會管理水平

在街心公園、建築工地、居民小區逡巡的流浪犬,日益成為城市生活的隱憂。近日,一些地方頻頻發生流浪犬傷人的惡性事件,引發媒體關注。如何有效加強流浪犬管理,已是城市管理中亟待破解的公共問題。

公考角度中公解讀

[表明觀點]

治理流浪犬不僅是一個城市管理問題,也是一個人與動物如何相處的文明問題。流浪犬看似小事,實則涉及公安、城管、衛生、畜牧等多個部門,牽涉登記、檢疫、救助等多個環節,考驗著社會精細化管理的能力與水平。而一座文明的城市,不會讓可愛的動物無家可歸,更不會讓流浪動物困擾市民生活,而是以有溫度也有力度的舉措,把城市打造成安全、有序、和諧的大家庭。

[分析觀點]

流浪犬飲食無著,經常隨地便溺、吠叫擾民、橫穿馬路,對居民健康、城市環境、交通安全等構成潛在威脅。正視流浪犬的管理,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一方面,流浪犬行動快、流動性強,捕捉起來成本高、成果卻少;另一方面,流浪犬繁殖快,放任不管,數量容易較快增長。此外,因為觀念原因,少數市民對於治理流浪犬的工作,也並不是很支持和配合。

侵權責任法已明確規定,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近年來,多地紛紛出臺養犬規定,明文禁止遺棄犬隻,違者將被處以罰款。但面對漂泊無定的流浪犬,相關部門存在執法難、取證難的問題,難以一一追責到人;現實中,往往是發生了惡犬傷人事件之後,才引起重視、全力稽查。可以說,治理流浪犬的難題,也折射出城市管理中的一些老問題。

留檢、收容、領養,是管理流浪犬的通常做法,有的城市還專門設立了流浪犬收容中心。但是因為人員、成本等問題,運營效果不佳。一些民間收養機構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常因資金短缺、組織分散、發起人退出等因素而解散,讓流浪犬再次流浪。為此,注重制度設計,投入更多資源,落細落實動物救助的具體舉措,才能形成合力,讓流浪犬不受傷害,也不造成傷害。

[參考對策]

在強化管理、明確權責界限的基礎上,應完善服務,進一步便利犬隻登記、免疫工作,不斷增強收容、留檢力度,避免流浪動物遭受二次傷害。與此同時,也應引導社會公益力量參與,創設救助機構,完善聯動機制,為流浪動物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避風港。

加強源頭管理,從根本上減少棄養現象。流浪犬中,相當一部分原本是寵物狗。由於棄養成本較低,一些人輕易以不喜歡、沒時間、治病貴為藉口,拋棄動物。養犬雖是個人自由,但棄犬不僅是對犬隻不負責,也會給公共秩序帶來風險,這應該是每個人開始養犬之前先要認識到的問題。

城市管理需要下繡花針的功夫,治理流浪犬同樣需要精細化管理。在犬隻管理上,應該紮緊制度的籠子,加大懲罰力度,讓遺棄動物行為付出應有代價。在具體追蹤上,可以創新方式方法,例如在狗的皮膚下植入帶有主人信息的“電子身份證”。從更長時間段看,還需要集中行動與長期捕捉相結合、捕捉與救養相結合。同時,也要做好輿論引導工作,既倡導對寵物負責到底的精神,也讓治理流浪犬的行動得到市民信任與支持。

流浪犬管理考驗社會管理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