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再過半個月,就又到一年一度的入園季了。對不少媽媽和寶寶來說,這真是一道艱難的關卡!每年九月份,都能在幼兒園門口看到哇哇大哭的寶寶,還有一步三回頭,躲到一邊偷偷抹淚的媽媽。

記得去年9月份,孫儷發微“曝光”鄧超爸爸患上了嚴重的分離焦慮,還稱“這個大孩子也應該回到幼兒園裡重新教育了。”這一曝光不要緊,引發不少媽媽的共鳴和熱議。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鄧超在女兒班級門口,哭的都快站不住了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這不,眼看又到一年入園季,不知道手機屏幕前的媽媽們,能不能比鄧超爸爸的表現好呢?

今天我們就來教媽媽們幾招

幫寶寶輕鬆、順利度過入園焦慮期

今天的文章,您將看到:

• 入園前,要給寶寶做的物品準備

• 入園前,要給寶寶做的技能準備

• 接送寶寶上、下幼兒園,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 送寶寶入園的禁忌有哪些?

……

入園前,幫寶寶做好這些事

寶寶就能超快適應幼兒園

絕大多數寶寶對幼兒園很排斥,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主要原因在於——

幼兒園和家裡不一樣

所以,提前幫寶寶做好各種準備,下面就分時間點,給媽媽們羅列了一些: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提前3天,媽媽要準備好入園物品:

1.寶寶的衣物

2.寶寶的用品

3.寶寶在幼兒園用的被褥等

提前一週,媽媽需要做的:

1.幫助寶寶瞭解幼兒園

2.做好寶寶的心理建設

3.調整寶寶作息時間

越早教會寶寶做,越好的:

1.學會自己用勺子吃飯

2.學會想上廁所的時候告訴大人

3.需要幫忙的時候,學會求助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1、提前準備好入園物品

並貼好寶寶的名字

這是一個幼兒園老師提供的“入園衣物準備”需求,希望能讓媽媽們心中有數,提前做好準備,才能臨陣不慌:

孩子衣物的選擇以舒適方便、好穿脫為標準,儘量避免給寶寶穿過緊、繫帶、小釦子等類型的衣服。

什麼樣的衣物適合幼兒園穿?

儘量選擇純棉質地的面料舒適的衣服

選擇領口和肩部彈性好的套頭衫

開衫的扣子不要太小

帶拉鍊的衣服,儘量選擇塑料拉鍊,拉頭比較大的類型

鞋子最好選擇粘扣的帆布運動鞋,大小要合適

最好選擇腰部有釦子可以調節褲腰大小的褲子,鬆緊帶褲腰不要過緊

從午睡衛生和保暖的角度考慮,建議給孩子穿內褲和背心

衣服上都要縫上姓名標籤,方便小朋友找到

除了衣服,孩子幼兒園要用的被褥、水杯、書包等也要貼好寶寶的名字。媽媽可以到網上買一些“名字貼”,方便給每件物品貼上孩子的名字,省時省力。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2、

幫助寶寶瞭解幼兒園

要想孩子對一個陌生環境不害怕,就先得幫孩子瞭解它!這其中包括,告訴孩子什麼是幼兒園、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在幼兒園中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等。

怎麼幫寶寶瞭解幼兒園

1.如果可以,帶寶寶到即將去的幼兒園看一看、轉一轉,熟悉環境和老師。

2.社會上有一些幫助寶寶提前進入“入園角色”的早教機構,比如可以由家長陪伴,或沒有家長陪伴,每天送半日,讓寶寶提前體驗幼兒園生活。

3.如果以上準備都不便做,可以陪孩子讀一些入園類的繪本,比如《我愛幼兒園》,通過繪本幫孩子瞭解幼兒園。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3、做好心理建設

寶寶入園最大難關——分離焦慮

其實都是揹負了父母的焦慮

正如前面看到的鄧超爸爸那樣,大人的焦慮遠超過孩子,孩子只是感受到了大人的焦慮情緒,讓自己更加感到不安、恐懼,覺得上幼兒園真是件可怕的事,連爸爸媽媽都被嚇哭了呢!

但其實,如果在和寶寶分離這件事上,家長率先表現得從容、淡定起來,這才是給寶寶最大的勇氣支持,孩子在感受到這件事並不可怕後,才願意去面對、適應幼兒園生活。

想要寶寶擺脫分離焦慮

唯一的辦法就是

給夠寶寶“安全感需求”

再有十幾天就要入園了,這裡給安全感缺乏的寶媽們一個臨陣磨槍的辦法,參照一些繪本中的好辦法去做。比如《媽媽心·媽媽樹》:

小蘋果不想上學,她希望媽媽陪她一起上學,媽媽怎麼親她都沒用。後來媽媽給她做了一顆心,讓她掛在學校的樹上,上學的時候能看見,放學又把它取回來,這樣就像媽媽陪在她身邊一樣了。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與此類似的繪本還有《存起來的吻》。總之,就是找一件最能讓寶寶感覺到安全,或最能代表爸爸媽媽愛的物品,允許孩子把它帶在身邊,陪伴孩子度過入園初期最焦慮的一段時間。

同時,可以經常跟寶寶說:

“即便寶寶不在媽媽身邊,媽媽也是很愛你的!”

而且務必做到:

按時接送寶寶上、下學,別遲到!如果別的小朋友都走光了,自己的媽媽也沒來,孩子心裡會很慌!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4、調整寶寶的作息時間

儘量和幼兒園一致

對於平時作息不規律的寶寶,這一點尤為重要!媽媽可以提前和老師溝通,瞭解一下幼兒園的作息規律。比如:幾點吃飯、幾點外出活動、幾點午睡等等。

接下來,利用這最後的十幾天時間,逐漸調整寶寶的作息時間,儘量幫寶寶適應這樣的規律。

怎麼幫寶寶調整時間?

1.平時有晚睡、晚起,或中午不睡午覺的寶寶,媽媽可能要辛苦點了。每天提前一些叫寶寶起床、每晚提前一些哄寶寶入睡,中午一定要儘量午睡,即便睡不著,也要拉好窗簾,帶寶寶在床上躺一躺,適應午休。

2.一般幼兒園中都是3餐2點(除了早中晚三頓正餐,上午和下午各加一次酸奶或水果),平時吃飯時間不固定的寶寶,媽媽也要

儘量調整寶寶的吃飯時間,儘量幫寶寶習慣幼兒園的吃飯規律,按照時間定點進餐

起初,這樣的變化,可能會讓寶寶不適應。彆著急,媽媽可以根據剩餘時間有計劃的逐漸調整,而不是一下子讓孩子的生活突然變化。比如,每天調整15-30分鐘的時間,適應一兩天,再繼續調整。讓寶寶有個適應的過程。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5、學會自己吃飯

記得我兒子3歲入園的那段時間,老師對家長的唯一要求就是:幫孩子學會自己用勺子吃飯!想想看,一個班少則10幾個,多則30幾個孩子,每天要在幼兒園吃3餐2點,一到吃飯時間是怎一個壯觀場面。

老師不可能每個孩子去挨個餵飯,如果孩子會自己吃飯,不僅不會捱餓(滿足了自己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還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對寶寶來說,是件多麼了不起的事!

如果今年即將入園的寶寶,現在都還不能自己吃飯,真的要抓緊訓練了。原則就是:

別怕孩子弄髒衣服、弄髒桌面地板

更別擔心孩子自己吃的慢、吃不飽

要相信孩子,吃是一種本能

家長要做的就是放手!放心!放權!

怎麼教孩子儘快學會自己吃飯?

1.每頓飯,都讓寶寶和家人一起坐在餐桌前吃飯,而不是大人先把寶寶餵飽後,再自己吃。

2.給寶寶挑選可愛的、好看的,能引發寶寶吃飯興趣的餐具,先讓寶寶有興趣嘗試去用。

3.如果寶貝不會用餐具(勺子最適合低齡寶寶),家長可以做示範,但絕對不要去喂寶寶

4.別在吃飯時間訓孩子“怎麼那麼笨”“這都學不會”,別讓寶寶覺得“吃飯是件不愉快的事”。

5.陪寶寶多看一些“吃飯”類的繪本,引導寶寶養成好習慣。

6.別太心急,學會一項技能,並養成習慣,需要時間,家長越焦慮,孩子學得越慢,多些耐心給寶貝吧。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6、學會想拉尿的時候告訴大人

除了吃飯,入園後還有一關是寶寶即將要面臨的——上廁所。

3歲內的寶寶,基本還都不會自己完成上廁所、穿脫褲子、拉尿、擦屁屁等一系列複雜程序。但最起碼,要讓寶寶學會,在有拉㞎㞎、尿尿感覺的時候,提前告訴大人

我兒子上小班那會兒,老師讓家長每天都給孩子帶2套換洗褲子,由此而知,在幼兒園中,拉尿在褲子裡的小朋友有多多了。

所以,教會孩子學會在想要拉尿之前,告訴父母、告訴老師,這很必要。

如廁訓練不必做得太早,如果寶寶現在還不能表達拉尿需要,馬上開始訓練也不晚。

怎麼教孩子學會“上廁所”喊人?

繪本通常在這方面訓練上,能幫媽媽大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就給媽媽們推薦一本不少媽媽用過後,都大呼好使、管用的繪本——《我要拉㞎㞎》

繪本中的小河馬,就是敢於在想拉㞎㞎時,大聲說出“我要拉粑粑”的寶寶。

1.我們需要告訴孩子,想拉㞎㞎時,就一定要像那隻胖河馬一樣,大聲說出來:“我要拉㞎㞎”。不論在什麼時候,在幹什麼,這不丟人,不要怕被笑話,因為這是是正當的需求,每個人都會有。向孩子強調,只要是大小便,如果不能自己去廁所,都一定要及時向老師尋求幫助。

2.在家裡,家長也可以模仿書中的樣子,在自己想要上廁所之前,用誇張一點的語氣和動作,大聲說出:“我要上廁所”,寶寶就會模仿著大人的樣子去做了,可能還會覺得這是一件有趣的事。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7、學會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尋求老師幫助

這一點可能並不需要家長太多引導,因為平時在家裡,孩子遇到問題、遇到麻煩事的時候就習慣於求助爸爸媽媽幫忙。家長要做的只是讓孩子明白,如果是在幼兒園,遇到需要幫忙的事情,可以求助於老師,老師會很樂意幫助孩子們解決問題的。

怎麼教孩子尋求幫助?

1.教孩子學會一些敬語,比如:您、請、謝謝等,這就需要平時在家裡多練習了。

2.家長平時就把這些敬語掛嘴邊,在跟長輩說話,或即便是跟寶寶說話的時候,也可以多用“請”“謝謝”等語言,言傳身教的引導,寶寶會學得更快。

如果寶寶在請求老師幫忙的時候,如果能說出這些禮貌的字眼,老師也會很開心、很喜歡孩子的,獲得老師的幫助後,會更加強化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更加喜歡和人交流,更敢說話,敢於表達需求。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黃金溝通10分鐘

上學、放學路上這樣和寶寶聊聊

加速孩子愛上幼兒園

可別小看上學、放學路上這短短十幾分鐘的路程,這是最能緩解寶寶和媽媽入園焦慮的黃金溝通十分鐘,但和寶寶說話的技巧非常重要!

上學路上說什麼?

要說積極的、具體的、肯定的的語言,比如:

“寶寶昨天在幼兒園能夠自己吃飯,特別好,今天一定也可以”;

“老師和小朋友都特別喜歡你,如果你能不打人,大家會更喜歡和你玩”;

“寶寶別害怕,媽媽一定會在放學時最早來接你”……

不說命令的、否定的、恐嚇的語言,比如:

“你要聽老師話、好好學習、不能跟小朋友打架”;

“你要是不聽話,媽媽就不來接你了”……

1.上學的路上往往時間比較侷促,可以和孩子交流的內容不多,媽媽更要語言簡練,切勿嘮叨

2.如果孩子有對幼兒園的牴觸情緒,情緒狀態低落或焦慮,媽媽也可以先跟孩子聊聊其他感興趣的話題,比如週末想要去哪玩;晚上想要吃什麼;路邊看到的有趣的事等。

總之,這是一條放鬆孩子心情,緩解入園焦慮的路,聊天原則就是:說點能讓孩子開心的、期盼的、或受到鼓舞的話。

放學路上說什麼?

要說鼓勵的、肯定的、正面的語言,比如:

“寶寶今天一天都沒有尿溼褲子,媽媽好高興呀”

“寶寶今天學到的童謠,特別好聽”

“寶寶今天在幼兒園一定做了不少有趣的事情吧,想跟媽媽分享一下嗎?”

不要說消極的、否定的、批評的語言,比如:

“老師有沒有打你?同學有沒有欺負你?”

“你今天是不是又沒睡午覺”

“今天老師教的兒歌你怎麼都不會,真夠笨的”……

下學的路上時間充裕,如果有條件,媽媽和孩子不妨走路回家,慢慢走在林蔭道中,一起發現身邊有趣的事情,陪孩子看螞蟻搬家、蜻蜓低飛……和孩子分享他在幼兒園一天的見聞和感受,多鼓勵孩子的進步,稱讚孩子的成長。

這樣的休閒時光特別來之不易,尤其是在當下忙碌緊張的生活節奏當中,屬於母子倆的慢時光更是顯得彌足珍貴。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入園禁忌

這3件事,家長千萬不要做

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都是拜家長所賜:

1.千萬不要在送寶寶入園時,一步三回頭,孩子哭大人也哭

這可能是新入園媽媽們的通病了,陡然和朝夕相處的寶貝分開,那份不捨得、不放心,可以理解。但如果媽媽把這份焦慮、擔憂“傳染”給了孩子,無形中更增加了寶貝適應幼兒園的難度,拖長適應時間。

所以,不如在送寶寶入園時,媽媽表現得淡定一些,即便是裝,也要裝得輕鬆愉快,把好的情緒傳遞給孩子。最忌諱,媽媽送孩子入園時,孩子哭,媽媽也哭,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頭……要知道,媽媽這麼做,孩子心裡會更加難受!

2.千萬別用老師、學校來嚇唬孩子

有些媽媽很喜歡用“老師”“學校”來嚇唬孩子,比如,“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讓老師來管你”,或者“以後到了幼兒園,沒有媽媽在,看你怎麼辦”等。雖然這些話對於管教孩子的效果立竿見影,卻無形中讓“老師”“學校”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

如果家長把幼兒園、老師說得那麼恐怖,孩子當然害怕去幼兒園了!去了也會對老師有很強的牴觸心裡,不敢把正常的需求告訴老師。這樣一來,肯定會遇到更多的挫折和麻煩,更加不喜歡幼兒園。惡性循環了。

3.千萬別抱著“我就把孩子甩手給老師”的想法

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不能指望別人替代自己教養孩子。如果父母抱著“把孩子都託付給幼兒園”的想法就會發現,一個幼兒園的老師要照顧四五個,或者十幾個孩子,根本沒有辦法顧及到每個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一旦父母對老師有過高的期望,遇到分歧或問題,就很容易產生矛盾。如果父母自己都和老師有隔閡、有矛盾,孩子在幼兒園就一定過不好。

入園倒計時!這7個準備還沒做好,孩子容易吃大虧

“入園、幼升小,上學……”都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人生階段,猶如在媽媽懷裡開始斷奶一樣。

過程必然會帶來痛苦,但一定要堅持。家長要做的不是鞭策,而是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