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陳建斌式”老公到底錯在哪兒

“陳建斌式”老公到底錯在哪兒

交流不等於溝通

蔣勤勤和陳建斌在《幸福三重奏》第2期裡是這樣互動的:倆人散步回家,蔣勤勤大著肚子做了一頓“蔣氏蕎麥麵”,這廂還沒做完,那廂已經吃光了。

蔣勤勤問她老公:“是不是特別好吃?”陳建斌回答他老婆:“吃飯要吃到時間點兒上,餓過村兒了或者不餓,飯都不好吃;正餓的時候再尋常的飯也像肉一樣,特別好吃。”

我看得很堵心,他完全不知道他老婆在表達什麼。她說一,他就說二,然後搬出一堆理論證明他說的“二”是多麼多麼有道理。

這讓我想到我的閨蜜,有一次她下班後馬不停蹄地忙完家務,她老公正窩在沙發裡玩手機,她倒也不生氣,只是說:“我的腰快疼死了。”她老公馬上來一句:“我的腰也很疼,要不咱們去辦兩張健身卡吧?”她本來就是覺得累,她老公的話一出,她簡直怒不可遏:“你的意思是說 ,你腰疼治好了我腰疼?”她老公則一臉茫然地看著她。

生活中像這樣的互動簡直數不勝數,你以為你是在跟對方交流,但你們卻沒有真正溝通過。因為交流不等於溝通。

交流是在事實層面談論事件的對錯、好壞,以及怎樣才是正確的。而溝通則是在情感層面表達和接收情緒:我不在乎你說的正確與否,我只在乎你說的背後隱藏了什麼,因我知道那些沒有被說出的才是真正的內容。

溝通的好處在於,它能讓我們活得滿足、充盈而真實。

想學習更多伴侶間的溝通技巧嗎?想學會更快的理解對方的話中話嗎?點擊藍色字體瞭解詳情:人生贏家路線圖

“陳建斌式”老公到底錯在哪兒

人是情感的動物,沒有情感的流通,人的生命質量將大打折扣。當一個人能準確捕捉和回應另一個人的情緒,另一個人就有了安全感。因為自己被理解了,對方明白自己在說什麼。這就相當於一個確定的東西,有它託著,我們不會掉到深不可測的地方去。

對於情緒層面的回應,有一個專有名詞叫作“被看見”。被看見的人總會獲得更多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而不被看見的人,也許不能稱作“人”,只是一個“物體”而已,沒有活著的感覺。

有個朋友跟我講了她做的一個夢:她在一間鬧鬼的露天倉庫裡遊蕩,她看見地上有一頭濃密的長髮追著她跑,她嚇得像提線木偶一樣攀上倉庫的牆頭,卻發現牆頭上也滿是頭髮;她只好又下來,逼迫自己回過頭去看看那頭長髮到底是什麼。

然後她就看見了一個小女孩兒,大概四五歲的樣子,小小的白淨的臉兒、齊腰的長髮,正哀求地看著她。她走過去,蹲下身來,抱住小女孩兒失聲痛哭。

我並不是在說這個夢如何,我想說的是,她在第二天中午把這個夢講給了她所謂的“典型工科男”老公,那個男人一邊吃著飯,一邊一反常態地說了句:“你挺傷心的哈!”

朋友說:就那一句話,我就可以原諒他以前所有的心不在焉。

我也深受感動。也許那個夢表達的情緒太明顯,以致再“木頭”的人也會有感覺。但朋友的老公沒做任何評判或問為什麼,只是反饋了她的真實情緒。這就足夠了。他“看見”了她的傷心;她也知道,他可以允許她傷心;她是輕鬆、自由,也是被他尊重和看重著的。

猶太人哲學家馬丁.布伯曾經說過:當兩個人真正的、人性地建立聯繫,上帝就是他們之間激盪的電流。

什麼是上帝呢?就是你相信的一切東西,你的本真。當我們真正和對方溝通的時候,一個“通”字就代表了兩個人之間的暢通無阻,這是多麼美好的體驗!

“陳建斌式”老公到底錯在哪兒

為什麼如此多的人不知道溝通為何物

既然人與人之間建立真正的聯繫如此美妙,那為什麼太多人仍然在情感上拒人以千里之外呢?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 他們從沒有“被看見”過

當你粗暴地打斷孩子的哭聲,你只是嫌他煩,卻不懂得他裝不上玩具的挫敗;當孩子追問你去哪裡、做什麼、何時回來,你吼他管得多,卻不明白他“失去媽媽”的痛苦到底有多深。你只是看見了事情的表面,卻沒有看到情緒本身。在類似的反應和回饋下長大的孩子,當然也沒有能力“看到”他人的真實需求,而只能在事實層面進行交流。這就是代際傳承。

  • 時代因素

在不遠的以前,我們的社會從不講究“個體化”,而強調個人服從集體,下級服從上級。“服從”意指行為,且只關注行為的對錯,不在乎感受。似乎感受是無用的東西,它只配呆在陰暗的角落自生自滅。當整個社會都如此的時候,個人很難把自己的感受攤在天空下曬太陽。

  • 受過創傷

記得很早以前看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上大學的女孩兒放寒假回家時,把自己省吃儉用的錢用來買了一束百合花送給媽媽。她本以為媽媽會很高興,但媽媽卻破口大罵,罵她敗家仔兒,罵她不好好學習只知道幹些沒用的事,罵她不懂得父母的辛苦。什麼時候想起來什麼時候罵,居然罵了整整一個假期。從那以後,這個女孩兒在文章裡寫道:我再也不相信我的善意和表達美好的舉動會被溫柔對待,我沒有興趣再去做了。

在你的記憶裡,是不是也存在著一些像這樣被誤解之後失去原有信念的細枝末節呢?

沒有這種意識。

我們的情感模式,都帶有原生家庭的影子,如何擺脫原生家庭中的情感模式,點擊藍色字體瞭解更多詳情:人生贏家路線圖

“陳建斌式”老公到底錯在哪兒

曾有一個男性讀者問我,為什麼女人那麼矯情總也哄不好。我說:你知道她需要什麼嗎?他說:她讓我買一條什麼牌子的裙子送給她,我說錢都在你手裡想要什麼自己動手不行嗎?我又不小氣!她就不幹了,一個星期沒有理我,我都不知道做錯了什麼。

很多時候”不知道做錯了什麼“就是最大的錯。如果你知道”錯“在哪兒,還可以改變,不知道,就相當於它是不存在的。沒有什麼比”我用情感伸向你,你卻用邏輯和公式回饋我“更讓一個人受傷的了!

“陳建斌式”老公到底錯在哪兒

如果我們想讓自己幸福或帶給另一半幸福

就一定要習得在情緒層面溝通的能力

  • 建立這種意識

有人說,對話的信息是分層的,第一層是事實層面,即一件事情的過程是什麼;第二層是認知層面,說的是對這件事的態度和看法;第三層是情緒層面,即我通過訴說這件事,我真正想要表達的需求是什麼。

我們至少應該瞭解,當對方向我訴說什麼的時候,TA的話裡有三層表達,哪怕我還不清楚這三層的具體內容,但我可以做好傾聽的準備,慢慢搞清楚TA到底在說什麼。

  • 誠實地表達自己

我們得不到想要的,不是因為對方不給或給不了,只是因為對方不知道我們想要什麼。也許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由於某些原因,只能通過哭鬧、耍脾氣、冷戰或其他拐彎末角的方式才能得到想要的,也許我們什麼都不想要只是想被安慰被哄一鬨。你要知道,伴侶並不是當初的父母,你和父母之間的情感連接是斷的,並不代表和伴侶之間也一定是斷的,至少你可以勇敢地把想法和感受說出來,去試一下嘛!

  • 找一個你在他面前可以“被看見”的人去溝通

心理諮詢師最有“看見他人”的能力了,你可以找一個匹配的諮詢師,在每週固定的時間去談自己的感受。長此以往,當你的各種奔突在胸中的情緒被命名、被理解,你也就擁有了在情緒層面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陳建斌式”老公到底錯在哪兒

  • 看到自己的脆弱和需要,學會愛自己

只有先讓自己充滿能量,才有能力去關注他人。不給自己設置“應該”這個按鈕,做什麼事情要從自己的需要出發,哪怕對於某些不得不做的事情,也要去體會它背後的動機,然後把“不得不做”變成“我選擇做”。當我們發現自己內心深處的願望,我們就有了足夠的動力去實現它,這將會令我們充滿能量感。

  • 鍛鍊自己的情緒捕捉和情緒回應能力

當我們聽到一些不中聽的話或負性情緒語言時,這是我們鍛鍊自身情緒捕捉和情緒回應能力的絕好機會。因為感受來源於我們自身的需要,只有當需要沒有被滿足的時候,人們才傾向於用責怪、埋怨、憤怒的語氣去跟旁人互動。此時我們不妨全身心傾聽,放下先入為主的評判去體會對方的心情,然後及時將自己捕捉到的信息反饋給對方。

和親密的人溝通,你不僅要聽到內容,還要聽到情緒,點擊藍色字體瞭解更多溝通技巧:人生贏家路線圖

“陳建斌式”老公到底錯在哪兒

盧森堡博士在他的著作《非暴力溝通》中這樣說道:如果今天的生活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變與世界的狀態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方式是自我轉變的重要開端。

當我們明白,只有溝通才能讓人與人之間真正的連接在一起,從而讓愛意流淌,我們也就不難做到改變自己原本不適合的溝通方式。自己變了,周圍世界也就發生了改變。它會在我們與他人的真情互動中漸趨豐盈,這是幸福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