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如懿傳》延播風雲

《如懿傳》延播風雲

傳媒內參導讀:主管部門對於現實題材的鼓勵和歷史劇的要求,再一次加緊了大古裝劇的不可抗力的風險, 而《如懿傳》此次停播則被傳因為“臺網博弈”。

《如懿傳》延播風雲

“一部永遠只存在於熱搜的劇”。用這段調侃又不失批判的話來形容《如懿傳》再合適不過。

據《北京商報》消息,原定於8月14日晚間在江蘇衛視及東方衛視播出的《如懿傳》,並沒有如約出現在電視熒屏上。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人一樣,電視劇也亦然,古裝劇更甚。在主管部門的引導下,一度活躍在熒屏的大古裝顯得偃旗息鼓,據廣電總局電視劇備案最新公示,現代題材數量上升,近、古裝題材數量大幅下降。

《如懿傳》延播風雲

網絡流傳的《如懿傳》劇照

古裝題材數量大幅下降或許只是古裝劇的一個縮影,而那些已經發行尚在播出胎盤的大古裝依舊未能與觀眾見面,這其中包含了《如懿傳》、《巴清傳》等大體量大女主古裝。

相對於《巴清傳》遭遇多次改名風波、原著粉絲舉報到多名演員陷入醜聞,《如懿傳》水逆可謂更加嚴重,它幾乎命中了大古裝劇所有的坑。

從選角牽出的“天價片酬”、到原著作者流瀲紫被質疑抄襲,再到被傳因審查和片長不過關,《如懿傳》每一次風波都直接戳中影視行業的敏感地帶。

王菲曾唱過,“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不是天晴就會有彩虹”。在幾經遭遇古裝劇所有的風波後,備受矚目的《如懿傳》近日再次集中遭遇多個風波纏繞,這一次《如懿傳》的開播顯得更加遙遙無期。

不同於積壓劇通過網播“救命”,也不同於下架的電視劇再無上線可能。從2016年到2018年,《如懿傳》每一年都曾遭遇間歇性風波,而這些風波都直接命中了大古裝命脈。《如懿傳》這部電視劇特殊之處在於,它所涉及的風波都直接戳中影視行業的敏感地帶。

時間退回到2016年8月28日。那一天,央視新聞推出“演員天價片酬”話題,指出天價片酬為影視製作的其他環節帶來巨大風險和壓力。並舉例稱,《如懿傳》男女主角共拿走1.5億片酬。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應該是中央媒體開啟炮轟天價片酬的第一聲。雖然該劇的出品方新麗傳媒稱,周迅和霍建華片酬加起來剛過一個億,但由此牽出的明星天價片酬也開始引起關注。

每個亂象的解決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更何況一直畸高的明星天價片酬。今年8月上,包括將近400多家影視公司聯手遏制天價片酬,天價片酬問題重回輿論焦點。如果說到天價片酬的起源,雖然不敢直接與《如懿傳》掛鉤,但的確可以說是《如懿傳》將天價片酬的話題帶入了公眾視野。

2017年6月27日,廣電總局下發了《網絡文學出版服務單位社會效益評估試行辦法》,這意味著監管層面已經上升到從IP的源頭開始就進行嚴格把關。抄襲可能遭到整個行業對作品和作者的抵制,對於影視劇而言隱患極大,而在2017年集中爆發的多檔IP劇本抄襲事件中,《如懿傳》又佔一席。

《如懿傳》延播風雲

2017年8月,作家“匪我思存”發文稱《如懿傳》的作者&編劇“流瀲紫”抄襲其多本小說,《人民日報》也發表題為《以“零容忍”扭轉抄襲風》的文章,對網絡小說“野蠻生長”的現象表示擔憂。由匪大提出的這一場版權問題,再次讓《如懿傳》引來網友一片聲討。

如果說天價片酬和抄襲是影視行業共同存在的亂象,那麼審核和片長則是以《如懿傳》為代表的大古裝獨有的風險。

多個自媒體爆料稱,2017年底,《如懿傳》多次被傳因為審核以及片長遭遇延播。《如懿傳》被延播,一則該類宮鬥劇價值觀導向不正確,需要大量刪減修改,二則99集的片長跨年播出,有可能會佔據衛視兩年的古裝劇份額。

今年4月4日,新組建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寧波召開首次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指出,要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隨意戲說曲解歷史、貶損褻瀆經典傳統、篡改已形成共識和定論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玄幻、仙俠、架空演繹的古裝劇也不能為增加娛樂性、吸引眼球而胡編亂造。

無獨有偶,今年6月,一份流傳甚廣的“總局關於影視題材拍攝內容的內部分享”文件在業界流傳開來,在這則監管新規中,受關注度最大的要數廣電總局關於古裝歷史題材的審核標準。新規中提到,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嚴格審查,其中涉及到過分渲染腐朽的歷史觀,價值觀,宣揚了沒落的言行方式。文中點名了《如懿傳》:渲染後宮陰謀,劇中傳達的世界觀都不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具有普世和正面性。

話題回到當下。主管部門對於現實題材的鼓勵和歷史劇的要求,再一次加緊了大古裝劇的不可抗力的風險, 而《如懿傳》此次停播則被傳因為“臺網博弈”。

從《軍師聯盟》到《外科風雲》,傳統電視與視頻網站在編排上的權力交接已經迫在眉睫。據媒體報道稱,此次《如懿傳》延播則是因為電視平臺不滿每週播4集、網絡平臺每週播8集的安排,這不禁讓人想起此前突遭撤檔的《天下長安》。《天下長安》突遭撤檔背後,有言論稱也是因為採取“先網後臺”播出模式,導致平臺方與衛視產生直接利益衝突。

公開資料顯示,在3月30日廣電總局發佈的全國《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目錄中,《如懿傳》在第四季度獲得了發行許可。雖然出品方新麗傳媒多次發文稱《如懿傳》尚未定檔,並不存在挪檔甚至延播一說,但在整個輿論關卡下,關於《如懿傳》延播的報道再次撲面而來。

《如懿傳》延播風雲

據悉,《如懿傳》投資高達3億,堪比頂級的華語大片。一檔大片一旦遭遇延播,隨之誘發的多米諾骨牌也開始出現,《如懿傳》遭遇延播的同時,其出品方新麗傳媒也出現了大事件。

8月13日,閱文集團宣佈,將以不超過155億人民幣的價格,全資收購新麗傳媒100%股權。新麗為何願意委身閱文?有媒體分析稱,其旗下投資高達3億的清宮大戲《如懿傳》因種種原因遲遲不能播出,導致不能回本。

更重要的是,新麗傳媒於2012年、2014年、2017年三次衝刺IPO,但均無功而返,被“騰訊系”全資收購,可以暫時不用再排隊苦等上市募資,這是急需資金的新麗傳媒的不錯選擇。

心理學上“習得性無助”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或者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佈的行為,這裡也可用來化用觀眾對《如懿傳》的期待閥降低。

《如懿傳》 可謂吊足了觀眾口味,它就像眾人垂涎的葡萄,一次次調起觀眾的慾望,又一次次讓人在滿懷期望中失望。《如懿傳》即使開播,如何解決觀眾的“習得性無助”,也是不得不提的議題。

雖然《如懿傳》先拍攝在前,但如今《延禧攻略》卻先播了並且大紅。 當《延禧攻略》中的純妃和嫻妃在《如懿傳》中都變成了好人,當魏瓔珞成為反派,一張異樣的世界,一張同樣的題材再次呈現在觀眾眼前。在這個10秒鐘一個視頻,140個字一個信息的時代裡,吊足胃口的《如懿傳》,觀眾是否還會買單,我們不敢打包票。

本來今天開播,現在又延播了,《延禧攻略》都快要看完了,《如懿傳》還不播嗎?我們也只能發出深深的感慨:不是經過了失敗就一定能成功。

《如懿傳》延播風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