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喀什古老的建築——高臺民居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喀什老城,不算真正瞭解喀什。”

在喀什噶爾老城東南端黃土高崖上有一處維吾爾族居民群,這裡的房屋依崖而建,以土木為基,依次築成。就這樣,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輩的房上加蓋一層樓,這樣一代一代,房連房,樓連樓,層層疊疊,拓出一大片,似乎毫無章法。在這些隨意建造的樓上樓、樓外樓之間,形成了四通八達、縱橫交錯、曲曲彎彎、忽上忽下的50多條小巷,如果沒有本地人帶路,對於外來人來說這絕對是迷宮。

喀什古老的建築——高臺民居

高崖土陶人家,迷宮遊走有章法

高臺民居共有近六百戶人家。從頗具現代化的喀什新城隔河相望,老城的地勢明顯高出一截。高崖兩千年前就已存在,一千多年前有維吾爾族先民在此建房安家。相傳東漢名將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跡。公元九世紀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時,就把王宮建在這個高崖的北面。歷史上,高崖的北坡與南坡連為一體,後來被洪水沖斷,南北分隔。北崖即今老城喀喇汗王朝王宮所在地,南崖就是現在的高臺民居。這裡在維吾爾語中稱為為闊孜其亞貝希,意為“高崖土陶人家”,經過千年歷史的發展,形成了奇特的民居建築,並保留了多處已有數百年曆史的老宅和清真寺。高臺民居被中外遊客譽為“維吾爾族活的民俗博物館”,是喀什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所在。高臺民居既是維吾爾族傳統手工藝製作的絕佳場所,也是維吾爾族美化環境、雕刻與繪畫藝術的殿堂。

喀什古老的建築——高臺民居

走近高臺民居,近距離的瞻仰這裡,你會發現,這些房屋是在黃色的泥土地上用黃色的泥巴和楊木築起。他們以泥築牆、以泥抹地、以泥塗頂,到處都透露著泥土的黃色和氣息。建築房屋的木頭加工方式也十分簡單,去枝之後,稍加處理就直接用來架構和支撐屋頂、閣樓和陽臺。因建造方法和建成年代不一,整個居民區看上去都像似迷宮一般,顯得雜亂無章、鬆鬆垮垮,絲毫沒有風水所言。然而,這僅是對外人而言,如果在這裡呆上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這裡面還是有許多規制和規律所尋的。如果你在這裡走迷路了,要記得這道路的秘密:“老城的鋪磚很有講究,凡是鋪六角形磚的路表示此路是通路活路,凡是鋪長方形磚路表示此路不通是死衚衕。”走進去一定要看仔細,外人一般是進去容易走出難,走不出時就看看腳下的磚。

喀什古老的建築——高臺民居

走入巷內,隨處可見 “過街樓”或“半街樓”。這是喀什老區的“一怪”,行人就從這些樓閣下走過。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見的,這種“過街樓”充分利用了空間,解決了用地緊張,並且不影響行人通過,也不影響樓上人居住或使用。儘管這些房子都是泥土所築,但是十分堅固,有很多房子甚至可以挺過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

喀什古老的建築——高臺民居

熱情好客“亞克西”

喀什高臺民居,雖是一個很開放的旅遊地,可居民的生活卻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人們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完全沒有表演給外人看的感覺。有些住戶會賣一些小工藝品或民族服裝,也有維吾爾族大媽在自己屋門外擺個小攤賣剛出鍋的饢;有的人家叮噹作響,那是手藝人在加工著這裡最有名的金銀首飾,有的人家發出鋸木的聲音,那是木匠在加工製做一些精製的生活用品。

喀什古老的建築——高臺民居

喀什古老的建築——高臺民居

這裡的居民對鏡頭表現得泰然自如,特別是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調皮地望著客人,頑皮地歪著頭,對著相機擠眉弄眼,笑著擺出姿勢任客人給他們照相,然後跳到你面前要求觀看相機中的自己,這一切往往會讓喜歡攝影的客人喜出望外,應接不暇。維吾爾族居民對來訪客人非常熱情,而且都很注重禮貌,見面時會熱情問候,不時會聽到一聲聲“亞克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